随父母从老家来贵阳做生意,租房住在南明区。8岁时,张明富(养父母取名杨小宝)在一次玩游戏机后迷路之后,被拐卖到福建莆田,至今与亲人失散26年。
张明富
今年7月中旬,张明富拿着公安部DNA比对成功的资料,从北京来到贵州,希望能找到亲爹娘。连日来,贵州都市报记者在贵阳南明警方、贵州电信及贵州寻亲团的协助下,开始为他寻找父母张小贵和曾文英。第三次到贵州寻求的张明富百感交集地说: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儿子又来找你们了!
随父母来贵阳八岁时被拐卖
7月15日晚,贵州都市报记者在贵州寻亲团代表王万均家中见到了张明富,他悲喜交加,悲于年遭遇拐卖,喜于公安部DNA比对成功。“26年前,我和父母在贵阳租房住。”张明富回忆说,当年他与爸妈租住在贵阳(应该是南明区)的一个半山腰,砖砌简易平房,房并不大,没有窗户,只有一道空门,夜里就用塑料帘子挡住门。
王万均向张明富了解详细被拐经过。
在张明富记忆里,租住房后面是山,前面有一段缓坡走廊,走廊边缘是路坎,路坎高两三米,路坎下不远处,是一条转弯公路,那里有一家废品回收店,附近有建筑堆放的竹跳板,其左手拇指曾被竹跳板夹伤过。公路左斜对面,有一家游戏机小店。租住房前的公路不宽,没有红绿灯,路的两边是两排老旧民房和店铺。
“年的一天下午,父母外出做生意还没回家,我到路边那家小店玩游戏机,没多久,一名十四五岁的小哥哥过来说带我去另一家游戏店玩,走了半小时,穿了多条小巷,我们来到一家更大一些的游戏机店。”张明富说,打游戏不久,素不相识小哥哥便不见了。他回家迷路,走到天黑,还是找不到家,就在路边一个水泥涵管里睡觉。
工人来移埋涵管,将其叫醒得知他迷路,就把他带到附近一家派出所请民警帮他找家。派出所位于一个十字交叉路口几百米处,门口有阶梯,警察身穿绿色警服。连续三天三夜,民警对其照顾有加,让他在找到父母前,一直住在所里。第三天下午,他趁民警不备,溜到某军体校附近。他坐在路边不久,就被人抱上一辆车。就这样,张明富被人卖到了福建莆田。
“被拐卖时,我8岁,能记住自己和父母的姓名叫张小贵和曾文英,心想有机会就回贵阳找他们。”张明富说,在福建莆田,养父母将其改名“杨小宝”。为讨养父母一家喜爱,他成为一名听话懂事的孩子。无数次,他偷偷流泪,却要装出若无其事。
在养父母家呆到小学毕业后,他来到莆田做服务员,之后去广西南宁、河北唐山等地打工,也给养父母寄过钱。“前两次,我是借打工悄悄来寻找亲人的。”张明富说,这一次有了明确目标,心理充满动力,就把寻找亲爹娘的事告知了养父母。还好,他们很支持,希望他能尽快找到亲爹娘。
记者及实习生赶到王万均家帮助张明富寻亲
老家住在农村三次贵州寻亲
“我应该是出生在贵州的农村,记得老家的村庄,全是木瓦结构房屋,走出家门便是一片梯田,屋后有座小山,种有土豆,小时候我常和小伙伴去后山烤土豆。”张明富说,那份喜悦,至今还能体会。他说村里种有甘蔗,其老家共3栋木瓦房,爷爷住中间一栋,父母住右边一栋,左边一栋是亲戚住。
张明富出生于年,他对父亲印象最深,因为父亲张小贵的下巴,长有一颗黑痣,痣上有几根毛发。“小时候,爸爸抱着我,我就扯弄他黑痣上的毛发。”他说父亲的脸比较瘦长,母亲则较为扁平,他记得自己有一个姐姐,比他大三四岁,但记不起姐姐的名字了。他记得爷爷会一门编竹筐的手艺,在老家他常陪爷爷编织竹篓。
提及老家与贵阳,张明富说,每当过年,父母就带着他坐客车回老家,节后坐客车回贵阳。早上出发,天黑之前就能到。他记得有一次,是从老家坐火车到贵阳。被拐卖前不久的一天,他跟爸爸开小货车外出,开出不远却在副驾驶座上睡着了,父亲将其送回租住屋,醒来后妈妈给他煮了一碗面条,说以后再和爸爸一起出去。
为尽快找到父母,年初,14岁的张明富首次来到贵阳寻亲,半个月间,他走遍了贵阳街头巷尾,靠包子、馒头、豆浆、油条充饥,因未办身份证,只得住小旅社或露宿街头,也曾住过桥洞,期望能碰到父母。每当看到小货车与爸爸开的相似,他就特别留意,后来弹尽粮绝,他失望而归。
年,张明富21岁,他第二次来贵阳寻亲,虽然漫无目的,但这次他扩大寻找范围、留意下巴有黑痣的男子,艰难寻找一月。某天上午10点,他发现一男子像父亲,下巴有颗黑痣,痣上有毛发,这便成了他的希望。于是他悄悄跟着那男子,不时走到其前面或侧边,偷偷多窥了几眼。貌容难于判断,他决定跟到男子的住处,看是否与当年的租住屋相似。
“跟走中,男子在路边小摊吃饭,我就等在小摊旁;他进商场,我就跟进去;之后他上公交车,我也上同一辆公交车。”张明富说,那一次他有些狼狈,害怕那男子发现。男子下车后,他紧随其后走了十来分钟,最终走进一条小巷子,发现男子居住的房子为三层。与其印象中的租住屋并不符合,只得就此作罢。寻找了一个多月后,他只得无功而返。
今年,在疫情相对稳定后,张明富开启了其第三次贵州寻亲之旅。这一次,他有了明确的目标——父母姓名张小贵、曾文英,地点在贵阳市红边门菜场内。带着满满的喜悦,他从北京直奔贵阳。
重返贵州希望找到亲爹娘
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获知,年张明富34岁。“找父母是大事,失散的26年间,我搁置了找对象、生孩子。”张明富说,这一次,他带着公安部DNA比对成功的资料重返贵阳。7月10日上午9点,他从北京乘坐火车,7月11日13点到达贵阳,疫情防控的专车将其接送到指定酒店,并在酒店做了核酸检测。7月13日,检测结果为阴性后,他开始了在贵州寻找亲爹娘,期望这一次能圆上寻亲梦。
王万均带着张明富在贵阳四处寻找亲爹娘
“7月13日上午,我来到南明公安分局,找到打拐办民警向阳,他很热情,为我查看了资料。”张明富说,年,其父母采集血样时,登记的信息不全面。在向阳警官的帮助下,13日下午他来到贵阳红边门菜场。菜场口的81岁热心老太太黎功英,带他找到了贵州寻亲团代表王万钧。
王万均带着张明富来到南明分局沙冲路派出所寻亲
“获知张明富第三次来寻亲,我带他到我家住了下来。”王万均告诉记者说,连续三天,他带张明富在贵阳寻亲未果,便拨打贵州都市报热线求助,希望记者能一起帮助张明富。
张明富在红边门菜场内打听其父母
贵州都市报记者看到警方采集儿童父母血样信息表显示:年6月19日,张小贵和曾文英夫妇在贵阳南明公安分局采集血样的表中,张小贵一栏留有一个电话为,但未填写身份证号,地址为贵阳市红边门菜场内。公安部DNA比中信息显示:年7月24日,张小贵和曾文英的DNA,与年5月14日抽取血样的福建莆田被拐儿童杨小宝(即张明富)的DNA比对成功。
当时帮助张明富找到王万均的好心老太太黎功英
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南明公安分局打拐民警向阳时,他称年公安部DNA比中成功后,他曾找到贵州寻亲团代表王万均,一起寻找过张小贵和曾文英,打算找到这对夫妇后,接着帮寻找其儿子张明富,但连续多天寻找未果。“真没想到,这一次张明富(杨小宝)找到了我,请我协助他寻找其父母。”王万钧说,他们连续三天却找不到张小贵和曾文英是在何处,他们已拨打过血样信息表上留的号码,但接电话的人称不认识张小贵和曾文英。
沙冲路派出所民警在热情帮助张明富查找其父母
根据张明富被拐当年描述的派出所位置及地形,记者分析南明公安分局沙冲路派出所描述的租住屋符合南明区倒岩路、望城坡及沙冲南路等地。为此,7月16日、17日、18日,记者带着王万均和张明富,寻找当年张小贵的租住房,未果后来到沙冲路派出所,丁盛、罗远鹏、彭国星等热心民警帮助他查找到数十个和张小贵和曾文英的同名信息,但通过逐一排查,尚未找到张明富的父母。
连日来,在南明公安、贵州电信等部门协助下,记者找到尚在使用的那部座机,现为贵阳市城乡建设学校学生处电话。该校保卫处长李大伦说,该座机该校是年底才使用的。后经查实,该座机机主为陈某敏,在年左右,贵阳某单位也曾使用过该座机。民警联系过多名与机主信息相关的陈某敏,她们都称不认识张小贵和曾文英。
张明富说,这一次,他打算在贵州停留一段时间,准备边打零工边寻找父母,希望好心人和媒体能帮助他一起找到亲爹娘。
截止到7月19日记者发稿时,张明富还在贵州寻找其亲爹娘。都市新闻和南明警方及贵州寻亲团,也在全力帮助张明富寻找其亲人。
如有知情者
可拨打贵州都市报24小时新闻-
记者
贵州寻亲团代表王万均
记者张斌实习生肖玉琳祝可欣
编辑申凌
审校杨天雪
签发张传保
贵阳人:条违法,扣分!这辆“黑车”你敢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