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出兵救援朝鲜之前,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可是没少发生争执。关于出兵和挂帅的问题,讨论得最为激烈。
一、朝韩局势严峻,我国边境受威胁
由于二战在全世界爆发,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其中有几个国家本土没有参与到二战来,像美国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的地理位置悬殊,除了当年日本偷袭过珍珠港之外,他们的本土就没有外来军队入侵过,所以在整个二战期间,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发展军事,这也是美国至今都能够 于世界各国的原因。
虽然美国表面上是在发展自己的军事和经济,但是暗中却不断地插手他国。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曾经被西方列强欺压的民族从此站了起来,但是新的机遇和危机同样并存着。
新中国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美国就把手放到了朝韩局面上,本来这场战争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是随着美国的插手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年6月25日,朝鲜和韩国正式开始全面内战,不到几天时间,朝鲜人民军队就打到了现在韩国的首都首尔,战争快结束之时,美国联合其他几个西方国家组合联合国军,立刻出兵朝鲜半岛。
美国出兵的理由表面上是说为了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发展,充当世界警察来平息战争,但是实际上就是把朝鲜和韩国控制到自己的麾下。
其中,还有一个更深的一层战略意义就是想牵制住苏联,以及日后有机会,再次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对中国形成威胁。
年9月15日,美国从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队面对联合国军根本没有反抗之力,只能步步抵抗,朝韩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年9月25日,当时我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参谋长聂荣臻就发布了声明,表明联合国军一旦跨过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会坐视不理。
没过几天,联合国军根本无视我国的声明,28日攻占汉城之后,30日跨过了 。
当时我国对联合国军队跨过 是做过全面分析的,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军事上面和西方列强还是存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是构不成威胁。
他们主要担心的是苏联方面的军事行动,一旦跨过 之后,苏联方面采取了出兵政策。
那整个局势就不单单是朝鲜和韩国之间的战争。虽然美国在军事方面强于其他国家,但是苏联是当时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一旦发生不可预估的意外,美国也不敢贸然和苏联开战。
联合国军跨过 之后,看见苏联方面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因此加快了他们对朝鲜人民军队的进攻。
而在此时我国面对联合国军跨过 的事情,召开了会议,在初次交谈上面,国家的五位领导是一致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要出兵援助朝鲜,同时也在联系苏联方面,希望给与相对应的武器装备。
在美国单方面宣布要出兵朝鲜和韩国的时候,中共中央就已经开过了一次会议,讨论的就是就是美国如果打过 以及占领了朝鲜的后续问题,当时很多人都有不同的意见, 得出的结论就是结合整个局势,如果跨过 ,先发出声明再行商议。
年10月2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召开紧急会议,对朝鲜问题作出一个正确的决定,这个会议一开就是从早晨到深夜,可见出兵朝鲜是艰难且深思熟虑的。
二、意见不统一,会议僵持不下
针对 的问题,会议本来是等到10月4日才正式开始,因为当时军队的几位重要领导人还在其他地区还没有及时赶回来。
一方面美军跨过 之后,不仅是对朝鲜人民军队连夜作战,而且对我国丹东地区还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这是直接威胁着我国的边境安全。
会议开始之后,周总理率先表示抗美援朝是我国反对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战争,这是一场正义的决战,而且出兵朝鲜并不是为了宣扬我国的军事能力,而是维护自身的安全。
当时参加会议的人不仅是有军人,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他们同样是对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出兵朝鲜是一件全国大事,自然每个智囊都有可能参加到这件事情当中去。
对于朝鲜出兵的问题,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赞同出兵,另外一派则是坚持反对出兵。
一开始反对抗美援朝的意见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和人员的战斗素质,还没有到能和美军一决高下的时候。而且从武器装备方面看,美军有各种各样的火炮、飞机、坦克,还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
一旦作战起来,部队的伤亡情况是最为惨重的。如果出兵朝鲜之后,首先不管输赢问题,美国会不会在中国地区扔下原子弹,一旦进入中国地区作战,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将岌岌可危。
另外林彪元帅还提到一点,就是作战时期我国东南部边境的问题,因为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队正在东南部建造大量船只。
而且云南、广西附近的几个小国家不断地骚扰着我国,一旦出兵朝鲜之后,南部也引发战争,到时候的对手不仅是美国,还有其他国家,会陷入多线作战的僵局。
从出兵朝鲜来看,反对出兵的意见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个从军事方面看,我们的武器装备是远远落后于美国,真要打起仗来我方是完全处于下风的。
第二点,美国是全世界率先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如果美国真的要在中国地区投放原子弹,那后果是极为严重。
第三点,南部的边境问题也是非常重要,这边和美军打起来,南部又和其他国家打起来,两头都顾不上,加上我国还没有大量的物资来支撑战争的持续性。
会议从早上一直开到了下午,僵持之下毛主席终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会议开始之前,毛主席就一直聆听其他的人意见,过程中并没有打断过。
毛主席说:在出兵朝鲜的问题上,你们都没有错,都是为了新中国建设而考虑的,但是我们不出兵朝鲜,美军全面攻占朝鲜之后,下一步就是我国的东北地区。
当年日本就是以朝鲜半岛为跳板,直接派兵发动侵华战争,美国这次出兵朝鲜无非也是想复制日本的做法。无论美国是否要在我国投放原子弹,出兵朝鲜是必要的,也是需要的。
毛主席不愧是伟人,无论从军事还是政治方面,他都做到了积极响应。他先前也考虑过不出兵,但是很快就自己否决了,他考虑到了以后中国的生存发展以及和苏联、朝鲜的关系,他都觉得出兵朝鲜是利大于弊的。
三、彭德怀担任 总指挥官
这次紧急会议足足开了一天一夜, 全部达成统一意见,组成 出兵朝鲜。中央军委决定在中原地区抽调第13兵团和其余各部一共25万人,组成人民 立刻开赴东北中朝边境。
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做好后续工作,以及物资、武器、医药的运送。 是组成了,但是 的总指挥官却一直在待定。原先按照中央军委的安排,需要选择合适的人选担任这个主帅。
当时十大元帅,都到了各个部门去工作了,像陈毅元帅,放下军队一切职务去做外交官,刘伯承元帅主动担任军事学校的校长,徐向前元帅当时在南部布防,自然是离不开,叶剑英元帅正在为解放台湾做准备,而彭德怀元帅则是在大西北进行改革。
这也是毛主席头一次觉得,军中已没有“帅才”可用,并不是指没有主帅可用,而是以前的主帅都在投入到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当中去了。
考虑许久之后,毛主席立刻发了一封电报给远在大西北的彭德怀元帅,彭德怀元帅作战有勇有谋,以少胜多是他的作战风格,的常胜将军。
彭德怀元帅来到北京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便把出兵朝鲜的情况告诉了他。毛主席深知彭德怀元帅的为人,问题还没有说一半,彭德怀元帅便主动请缨,担任起 的总指挥官。
彭德怀元帅跟毛主席他们都认为,出兵朝鲜是必要的,他也提出本来新中国就没有多少“家当”,就算打碎了瓶瓶罐罐,大不了再重新建设。
的军队大部分都是以前四野的部队,而彭德怀率领部队正在在西北一带。虽然说都是人民解放军,但是我军毕竟是空降了一个司令来指挥作战,无论是将士还是士兵多多少少有点不服气。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彭德怀抢走了四野的这个指挥官一职来做,为此周总理还特地的跟彭德怀说:“要不要从你的军队,挑几个顺手的人来跟你一起前往朝鲜”。
彭德怀元帅很快就拒绝了周总理,认为没有那个必要,都是人民解放军不分你我。后来,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中央军委临时决定把中原第15兵团一起加入到 队当中去。
但是这个时候,四野的长官却提出了奇怪的建议,他建议中央军委把第13兵团的司令和第15兵团的司令互换。毛主席看到有这样的提议,便邀请了当时四野的老政委罗荣桓和老参谋长刘亚楼,一起来开个军事会议,商量换将的建议。
四、邓华成为13兵团司令员
大家都知道战前换将,可是犯了兵家大忌,像四野长官这样稳重的军事将领,他不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他为什么要向中央军委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先来了解这两个兵团,第13兵团是久经沙场的老部下,大部分战士都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留下来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将士的执行力也是在军中数一数二的。
其次武器装备方面,第13兵团大部分都是新式现代化武器,其中还有很多美国、苏联的武器,炮火也是极为强大。
第15兵团原先也是老部下,但是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少士兵都是新补充进来的,有的还没有接受过共产主义的教育,凝聚力方面会比13并兵团差一些,其武器装备方面是日式和中国造,如果放在解放战争当中去,还能可以应付,但是和美军对战,可能就有点吃力。
第13兵团的司令是黄永胜,他是勇猛的战将,先前多次征战在全国各地,立下了不少战功。虽然黄永胜也是四野的老部下,军事才能还过得去,他的指挥风格就是执行力非常强,敢打敢拼对于上级下发的命令他都是无条件执行,在军队当中这样的将领才是深受主帅的欢迎。
第15兵团的司令是邓华,他也是征战多年,只不过这两个人的指挥风格更是大不相同。邓华的作战特点就是大局观很强,随机应变。
面对的状况,他能够作出相对应的策划,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中他把随机应变的指挥风格发挥到 。
黄永胜和邓华相比,黄永胜更讨长官喜爱,四野长官作战就是稳重,而黄永胜更对他的胃口。他更喜欢把邓华放在一些苦难战,以及大规模的战役上面,原因就是一个头脑灵活,能够对战况有足够的了解。
结合种种原因,四野长官才把兵团互换司令的建议提出来,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有什么私心在里面,经过他的解释之后众人才了解。
四野的长官是最熟悉这两个兵团司令的人,他也知道这次出兵朝鲜是非常困难的,打好 战极为重要。经过几天讨论之后,中央军委正式颁布命令,第13兵团和第15兵团两位司令互换。
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 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全军秘密 ,正式进入朝鲜作战,25日抗美援朝全面拉开帷幕。邓华则是被任命为中国人民 的 副司令员兼 副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司令指挥作战。在年10月14日, 代司令员和政委邓华,直接部署了一场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
在上甘岭一带,联合国军一共出动6万多人,集合了多门大炮、坦克多辆以及出动了多次飞机,对 长达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实行了密集的炮火打击。
而 方面只有4万多名将士,在邓华的带领之下同联合国军足足打了43天。据后面统计,这次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一共投放了多万发的炮弹,以及数万枚炸弹。
一共歼灭了2.5万联合国军,摧毁了多架飞机,以及大量坦克和大炮。这场战役的胜利传遍了全世界,开战前都认为 是必败的,没想到结果却是 取得了胜利,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
年7月,抗美援朝已经接近到了尾声,这时候情势完全是一边倒,联合国军没想到会被打到这个地步。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年7月13日,邓华组织起来金城反击战。
金城反击战当中,邓华采取了强力炮火压制,直接汇集了多门火炮,对金城投放了一共0多吨炸药,把金城炸成了一片废墟。
金城反击中 共歼7.8万余人,活捉伪“首都”师副师长,把战线向南推进了平方公里。金城反击战的胜利,迫使美方放下身段,在7月27日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 宣告结束。
据有关统计,中国在抗美援朝这场战争上面一共消耗了62.5亿人民币,而美国支出的战争费用是亿美元,双方伤亡人数都很大,而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为我国以后重返联合国起着重大的作用。
事实证明,四野这次战前换将的建议是对的,也充分体现了邓华将军在军事方面的才能。邓华将军在抗美援朝期间,一共协助彭老总指挥了五次战役,都顺利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军委交给他的任务,而上甘岭战役更是被多个国家列入军事防御作战的教学典例。
年,邓华将军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这个军衔是对他一生为新中国创下的战功 的体现,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而我们的彭德怀元帅评论邓华是一个知识丰富、非常有头脑的人,足以看出邓华将军在军事方面是有着过人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