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完《心居》原著,念念不忘冯晓琴。她有一种近乎天真的精明,看似不守规矩,又有着善良的人格打底;脑子活络,步步为营,但又总是劈面相逢命运的不怀好意。这样的女人,有着洗不白的“黑历史”,她向上攀爬的过程,姿态是不好看的,手上是沾着血的;但那种野草般蓬勃的生命力,又格外动人鲜明。电视剧删改了一些人设和细节,尽量让故事显得更温情和正确。但那些被删改的部分,才更符合现实逻辑,是真的够狠,称得上一句“江湖儿女”。原著里,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有几个。一个细节是,冯晓琴去相亲,遇到顾磊,发现顾磊是个坡子。尽管他掩饰得很好,但也被她识破了。尽管她识破了,但也没有说出来,给人留够了颜面。最终冯晓琴能嫁个上海本地男人,不仅因为她年轻漂亮(原著里她比顾磊小七八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顾磊是残疾人,他能够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这个设计有点张爱玲《金锁记》的意思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被父母卖给富有的残疾人做妻子,几十年压抑的爱欲和孤独,让她发了疯。她戴着黄金的枷锁,不仅自己活得疯狂又痛苦,也报复性地去伤害自己的儿女,是彻底的悲剧的一生。与曹七巧不同的是,这桩婚姻冯晓琴是主动选择的。她15岁生下儿子,16岁就出来混江湖了,做过很多低门槛的销售类工作,为了业绩也和不同的男人“周旋”过。她认清了现实,也接受了现实,做出自己现实条件下,最有利的选择。她接纳了自己的命运。《心居》里其实有很多被命运伤害的人。最典型的就是施源和他的妈妈,他们沉溺在这种受伤感中,最终被深渊吞噬。因此冯晓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主动选择,主动接纳之后,心里依然保留了一份光亮和希望。她在生活的夹缝里,有限的资源里,在家人的设防与算计里,尽最大努力活得欣欣向荣。02
第二个细节是,展翔开的养老院发生火灾,作为员工的冯晓琴冲进去救人,连张老太的日记本都被她“抢救”出来了。
这次的举动让展翔非常震惊,也彻底打动了他。因为他发现这个女人虽然世故精明,不守规矩,但内心有着善良的底色,非常重情重义。展翔是个聪明的商人,他当然知道,与人深交,要看人性的最低处。
我们常常嘲笑“善良”“重感情”这样的品性,尤其是困顿的时候,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但是一定要相信,守住人性的底线,善良的人是有福报的。
原著还有一个细节,冯晓琴和展翔暧昧了很久,终于向他表白,被拒绝了。一般女人可能会觉得,太没面子了,或者很受伤什么的。
但是你猜怎么着?冯晓琴居然提出让展翔把养老院转让给她,做不成老板娘,就自己做老板。最后的结果是,展翔不仅答应了,还主动要免她几年的房租。
冯晓琴就这样成为了老板,有了自己的事业,活得更加兴兴头头。也让人不仅怀疑,那些影影绰绰的暧昧里,到底有几分真心,还是逢场作戏的虚情假意?
不过那也不重要了。
从泥淖里攀爬上来的女人,又怎么可能是恋爱脑?男人是她们的跳板,但能够让人心甘情愿做跳板,也是她们的生存之道。
03冯晓琴够狠,也够复杂。
她算不上一个“正面”人物,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种野生的生命力,永远向上的顽强,还有骨子里的坚韧善良。
看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想起几个老家的朋友和亲戚。她们都是底层姑娘,和冯晓琴一样,没有读过什么书,抓了一手烂牌,却有着出人头地的野心。
其中一个姑娘,是我小学同学,她初中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了。最初也是去了上海,几年后回到合肥,在一家茶叶店里做销售。
谁能想到,就这样慢慢从一个打工妹,成了茶叶店的老板。我上一次见到她,已经是十年前,那时我还在读研,春节回老家,陪我妈去看一个亲戚,在亲戚家遇到她的爷爷,听说她正好也回老家了,于是我们约了见面。
那时的她不过二十五六岁,化着浓妆,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骄傲地跟我讲,在合肥的茶叶生意做得不错,已经开了分店,“现在我一个月就能赚普通人一年的工资”。后来在同学圈子里听闻她的一些“黑历史”,唏嘘,但是同时也觉得正常。
重要的是,她赢了,赢过了自己的野心,也赢过了命运。我始终记得她那双热情的,凌厉的,对生活带着点挑衅和傲慢的眼睛。
那是属于冯晓琴们的活色生香。
点个“在看”,就当鼓励我了~相关阅读:《心居》:富养的女儿,为什么婚姻不幸呢?张爱玲《金锁记》:一个女人的疯狂史李娜y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