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庸于天,彻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临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何尊铭文
中国人去日本旅游的话,有一个地方值得去看一下,就是最早记载于《太平记》的“中国地方”。不是中国的土地,和中国也没什么关系,而是日本有五个县被合称为“中国地方”分别是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五县总人口七百多万,面积三万平方公里。
五县之中以广岛县“名气”最大,世界上第一个挨原子弹轰炸的地方。
众所周知,日本学习唐朝很彻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唐朝。不过,这个“中国地方”与中国倒没什么关系,真正的含义是指距离京都不远又不近的地方。
日本的平安时代始于公元年,比唐朝略晚一点,桓武天皇把国都迁到现在的京都,并将各藩道按照与京都的远近分别称为“远国”、“中国”和“近国”。广岛等五县便因此有了“中国”的名字。
说起来,这种称呼也应该是学自中国。西周青铜器“何尊”上最早出现“中国”两字,指的是现在的洛阳附近区域,也就是最早的“中国”。周朝取代商朝后,在这里建造国都,并把王族和功臣分封到四方,以拱卫国都。
周朝的礼乐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基础,而礼乐文化又出自于国都,中国便成为天下四方仰慕的中心,周人均以“中国”自称,使这个名字的涵盖范围慢慢扩大到整个华夏文明区域。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更多的是一个文化概念,往往与狄夷等胡人相对。西汉时,汉宣帝派老将赵充国西征羌人,正好遇到五星汇聚这个吉兆,便赶制了大批绣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护膊送往前线,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
日本在白江口之战后,开始全面学习唐朝,肯定知道“中国”这个词的含义。据日本人说,历代中原王朝都以“汉”、“唐”等国号自称,用“中国”或“中国人”的反而不多。因此,日本人用“中国”只是一种巧合而已。
我们真正把“中国”当作国名,是在清朝末期。封建王朝的那套国名体系显然不能再用了,只有“中国”最适合用来代指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虽然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我们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却寄托着再现汉唐辉煌的美好愿望。
日本人自己也觉着这个名字有问题,后来又有“山阴山阳地方”来称呼这五县之地,原先的“中国”也被改成“中国地方”,以免与真正的中国混淆在一起。
相对于接受中国文化更多更深的朝鲜和越南,日本其实有更多的民族自信,坦然承认自己吸收了大量中国文化,同时又保持着日本的民族特色,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从唐朝之后,日本对中国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坚持宋明等汉人王朝的中华正统地位,鄙视辽、金、蒙、清等胡人政权,一方面又萌生了效仿胡人征服中原的念头。
最早从击败蒙元的海上入侵开始,日本人觉得自己的武力值并不比蒙古人差,踏上大陆的野心萌芽了。等到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这种野心终于变成实际的军事侵略,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征服整个大陆。
不过,丰臣秀吉还是低估了统一的中原王朝,明朝还未使出全力便把日本军队打得步步后退,侵略中国的计划变成了一场笑话,丰臣秀吉也在郁闷中死去。
西方文明用大炮打开中日两国的国门后,日本终于看到了机会,满清统治者的自私和腐化与中华文明的厚重交织在一起,使中国的西化改革非常缓慢和艰难,很快被日本甩在了身后。
日本先从中国的藩属国琉球、朝鲜下手,甲午战争后获得对中国的全面优势,此时的日本终于具备了挑战中国的能力,直至抗日战争的爆发。虽然日本人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一千年来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日本人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有一条很关键,就是日本人从来没有把自己真正看作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尽管表面上学得比谁都像,但骨子里是想取代中华文明。
元清两代之所以能入主中原,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武力征服的同时,汉化程度也较深,采用汉人的国家制度,给予汉臣很大的权力,符合“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的传统观念,得到了汉人的认可。
日本人却做不到这一点,嘴上说中国与日本同文同种,实际上用的是西方殖民者那套做法,在东北扶植伪满洲国,从日本大量移民,显然是想吞并东北。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终于露出了征服中国的真面目,再加上日军的暴行,都让普通中国人感觉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日本人扶植的汪精卫德王等伪政权和伪军,只是日本人的走狗而已,与元清的汉臣完全是两码事。
事实上,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尤其是西方的民族理论传入中国后,传统的儒家伦理无法再支撑起中华文明,这也是孙中山等革命先驱把斗争矛头首先对准满清统治者的主要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还想学元清两代入主中原、统治亿万中国人,根本是不可能的。日本人故意推崇古代中国,不尊重现有的中国社会,不停地宣称“崖山之后无中国”,目的只是为了奴化中国人,有利于其统治而已。
日本学习中国,国内也有“中国”,却没有对中国的真正敬意,就像他们学习英美,最终仍然向英美开战一样。其他国家的文化和科技成就,只是他们实现目标的工具,而他们的目标是称霸世界。至于这个工具是中华文明或西方文明,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有人可能要问,日本人的野心为什么如此之大?恐怕有两个原因:地理和历史因素。从地理上看,日本是个岛国,资源极其匮乏,再加上地震火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让他们非常渴望安全的大陆。
从历史上看,日本人没有过亡国的痛苦,不像中国经历太多磨难后,懂得适可而止。日本本土从来没有遭受过入侵,自以为有天照大神护佑着,不知道被人蹂躏和欺负的可怕。
虽然二战末期挨了两颗原子弹,但直到今天仍未真正反省,也不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整天装着受害者的样子。日本人总觉得只要自己出发点是好的,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得到原谅,至于给别人带来的苦难,只能说声对不起了。
历史上很多民族都有过类似的想法,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哪怕是古罗马人,强盛时可以肆意毁灭其他民族,衰落后便付出了灭种的代价。因为他们不懂得适可而止,他们如何对待别人,以后也会被别人如何对待,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永远会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