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关键时间点国产车品牌将迎

前言:

汽车股权保护政策即将全面放开。年我国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对于国产汽车行业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用市场换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技术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发展,我国市场早已成为外资眼中的香饽饽,谁能占领我国市场,就意味着能享受超大红利。

其他行业暂且不谈,光是汽车行业,国人对私家车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这足以让其他外资品牌垂涎。我国汽车行业起步较晚,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早前没有完善的技术以及产业供应链,但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汽车制造业,为了让本土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出台了汽车股权保护政策,简而言之就是用市场换股权。

汽车股权保护政策顾名思义,但如果我换个说法,相信大家就能理解。90年代,我国汽车制造业刚刚起步,但距离自主造车还有较大的差距,想发展本国技术需要一个跳板,即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的技术。

于是我国开始引入外资,比如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这些品牌在我国拥有超高的知名度,但如果你稍微知道一点汽车常识,这些汽车品牌在我国虽然有对应的成生产线与享受点,但这些品牌属于合资车,例如北京奔驰、华晨宝马、一汽奥迪,大街上的豪华车品牌随处可见,但其中多数都是合资车,即我国制造厂跟真正的品牌合作。

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为了借鉴已有品牌的先进技术,允许外资品牌跟我国车企合作,这就是经典的“用市场换技术”,外国汽车品牌可以在我国出售,但前提是你需要无条件地把造车技术分享给我们。事实证明,这一招是行之有效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正在崛起,比如我们熟知的长城、吉利、比亚迪等等。

引进外资车企岂不是会把我国本土品牌车企挤压致死?事实上,国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年出台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其中明确规定: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在引起外资的同时保护我国本土汽车品牌。

保护期即将技术,我国车企该如何应对?

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保护政策的实施周期即将结束。从年开始,股权保护政策不再生效,这意味着外资品牌可以放开拳脚,增加股权占比。

近年来,虽然汽车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但自主品牌总是能分得一小块。事实上,除了SUV和MPV之外,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很少达到40%,随着合资品牌在这些领域投资的不断深化,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未来国产品牌汽车行业将迎来巨变,会有大量品牌消失淘汰

因此,许多自主品牌为了生存,不得不将产品集中在合资品牌所不屑的、价格在5万到15万元之间的车型上。然而,总价格越低,利润就越低。20辆宏光五菱的利润不如卖一辆奥迪的利润好,这也是真实存在的。

低利润也意味着他们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厂家只能在少数车型上做出改变,很难有新的突破。

汽车是一种消耗品,它自然有自己的替代周期。一般来说,我们将进入市场5年以上的车型归类为成熟车型。如果推出的车型想要存活5年,首先要测试的是失败率。利润少,投资少,质量堪忧,许多自主品牌都面临两难境地。

合资品牌是机遇,但也是挑战,政策保护期总会结束,保护期结束后,大量外资品牌涌入我国市场,到时候,国内众多汽车品牌又有多少能成功笑到最后?不夸张地说,会淘汰一大部分,汽车行业也会迎来大洗牌。

合资企业呢何去何从?

按理说合资品牌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才对啊,毕竟外资跟我国品牌都是五五分润的,,但实际上不是。

因为有技术转让费,毕竟我们用的是品牌、技术、图纸……在合资企业中,中方通常只能获得三分之一的利润。说白了,更像是外国品牌的代工。

对合资品牌而言,股权保护结束可能是挑战,毕竟它们受制于人;但对于国产自主品牌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机遇?

其实,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外资股比限制的取消是一个由大到强的关键转折点。危机与机遇并存,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汽车企业。

结语:

不管你怎么看,放开持股比例,取消对两家合资公司的限制,都会使市场更具竞争力。对于独立自主的汽车公司来说,这将鼓励他们不断改进技术。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的提高,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