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受疫情、国际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科技产业链的“神话”被打破。如何突破技术封锁,提升硬科技板块能力成为企业生存的必须面对的“难题”。好消息是,一批批企业在数据库国产化、技术自主安全上的努力正在被逐步验证,过去曾让人绝望的国内外差距,如今已变成一眼见顶的小土丘。
近日,36氪浙江推出十一特别企划「隐秘而伟大」,从储能、新材料、新造车、智能装备、智能传感五大领域,一起盘点那些“杀不死你,却让你更加强大”的浙江智造。
本文是其中一篇,智能装备篇。
短板变跳板智能装备是什么?
智能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VR、人工智能机器人、传感器……甚至是5G通讯设备都可以算作智能装备。
图/unsplash
随着“中国制造”战略的不断落实与推进,以及物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我国智能装备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超过1.51万亿元,年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图/中商产业研究院
-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统计预测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企业注册量也在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6.9%,其中年智能制造装备新增企业数量突破4万家,年新增企业数量突破7万家,同比增长74.7%。年上半年,已新增相关企业4.16万家。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是智能装备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国主要侧重智能装备制造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而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不够,原始创新匮乏;控制系统、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环节薄弱,技术体系不够完整。
二是我国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的数字化基础较为薄弱,制造业发展整体上还处于机械自动化向数字自动化过渡阶段。
三是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高端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高档数控系统、工业应用软件等市场份额不到5%,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大型转载机进口部件占整机价值量的50%-60%。
图/unsplash
为变短板为跳板,自“十二五”开始,高端装备制造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之一。国务院年底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装备数字化”,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动装备数字化发展。
智能制造的浙江发展聚焦到浙江,装备制造业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标志性产业链之一。
在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纺机、智能物流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都有较大发展,特别是高档数控机床产业“专精特”发展趋势明显。
龙头引领
代表企业:托普云农、开山集团、德马科技、海天精工
托普云农:致力于解决农业行业智慧化进程中的痛点问题,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自主研发软硬件结合的智能物联网系统,实现对农业病虫害监测、设施农业自动监控、水肥一体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溯源等一体化管理,为全国的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数据服务。
图/unsplash
开山集团:一家拥有超过60年历史的专业压缩机企业,是空气压缩机制造企业,开山集团前身为国营单位,也是中国本土最大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制造企业。
德马科技:成立于年,全球领先的智能物流系统及核心装备提供商,从事智能物流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智能物流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
海天精工:主导产包括龙门镗铣、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削中心、大型卧式镗铣床、数控床等5大系列、多个品种,迅速跻身中国数控机床前列。产品广泛服务在汽车、机车、船舶、机械、电力、模具、柴油机等行业。
产业聚集
代表园区:新昌智能装备小镇、余姚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智能装备小镇:致力“产教融合”,目前已有国家级科研机构2家,省级重点研究院1家,省级研究院5家,省级研发中心14家,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外国专家工作站3家,常年在小镇的产学研团队30个以上。
余姚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紧扣“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总体思路,大力培育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电子新材料、光电信息等主导产业,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75%。
图/unsplash
科研助力
代表研发中心:中国(浙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研发中心
中国(浙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中心:重点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基于“一中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中心)建设目标,重点打造“智造技术众包研发平台”和“解决方案展示推广平台”(“两平台”),并同步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业精准孵化、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智能制造采购服务、智能制造资本服务等5项外围公共服务功能。
图/unsplash
浙江大学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研发中心:重点开展针对智能制造及智能工厂、智能检测装备、特种机器人、海洋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已研发出阵列式光度立体视觉检测装备、精密检测定位装配系统、消防机器人样机,进入产业化中试阶段。
作者丨郭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