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月船2号,印度欲当登月第四国海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bdfyw/
来源:解放日报6月28日,在印度班加罗尔,月球探测器“月船2号”的科研人员正在工作中。(图源:东方IC)随着人类首次登月50周年纪念日日益临近,满怀“探月”雄心的印度似乎准备通过“献礼”迎接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定于7月15日发射无人探测器“月船2号”,计划实现在月球南极软着陆。成功的话,印度将成为继美国、苏联、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月面软着陆和首个将探测器送到月球南极的国家。“‘月船2号’将勇踏别国未至之境。”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借用电影《星际迷航》中的台词,形容此举的开拓意义。不过,航空航天专家认为,虽说印度的尝试并非没有难度,且成功的话有助提升新德里在“探月第二梯队”中的分量,但登陆技术本身并非“绝活”,对探月工程的贡献程度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相比之下,此举的政治意义或许更为明显。时隔11年再“逐月”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安全着陆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随后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人类足迹。为了纪念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每年的7月20日成为“人类月球日”。在这一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印度准备用它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发射器GSLVMk—III火箭,将“月船2号”送上月球。发射时间定于当地时间15日凌晨2时51分(北京时间15日凌晨4时51分),地点在安得拉邦的萨蒂什达万太空中心。探测器将以逐渐升轨的方式与月球缓慢靠拢,预计在9月6日至7日抵达月球暗面的南极附近,着陆点选在两个火山口之间的高原地带。印度媒体报道称,“月船2号”探测器在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协助下研发,大部分组件均由印度自行设计及建造。这个重达3.89吨的家伙主要包含轨道飞行器、“维克拉姆”登陆器和“普拉格延”探测车。其中,轨道飞行器重2.4吨,寿命为一年。登陆器安装在轨道飞行器顶部。长达1米的探测车则由太阳能驱动,估计可运作14个地球日,最多行走米。它会把搜集的资料通过轨道飞行器传送至地球,过程预计只需15分钟。《印度快报》指出,“月船2号”的任务包括:分析矿物、地质、绘制月球表面地图;寻找太阳系早期留下的化石证据,揭示地球和太阳系起源信息;评估水资源可用性,研究氦—3的利用潜力;为将月球打造成地球和火星之间“永久性空间站”作准备。“月船2号”是印度的第二台月球探测器。印度此前于年10月首次执行环月探测,使用的是“月船1号”探测器,原计划绕月飞行2年。然而,时间还没过去一半,“月船1号”就因过热出现故障,通讯全部中断,被印度当局放弃。失联8年后,“月船1号”于年被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找到,但并未恢复与地面站点的无线电联系,也没有传输数据。不过,尽管“月船1号”中途夭折,但项目负责人当时表示,它已经完成绝大部分任务,实现绕月圈。年,美国科学家更是通过分析“月船1号”发回的数据确认月球南极存在水冰。月球南极的科学、经济和战略价值因此大幅提升。“月船2号”探月任务耗资约1.4亿美元,印度媒体称这比一部好莱坞电影的拍摄制作费用还要低。有评论指出,与总体预算相比,印度第二次探月任务的成本很小,但这次探月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乘数效应。“绕”“落”均有难度对于“月船2号”的发射,印度媒体用好几个“第一”来宣传其技术意义和科研意义。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就技术而言,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表示,“事实上其他国家的探测器也能做到在南极着陆。”换言之,印度的技术虽存在难度,但不属于“独门秘笈”。不过,庞之浩认为,难度首先体现在轨道设计和测控上。由于“月船2号”走的不是直达月球的“快速通道”,而是出于节省燃料考虑,采取逐渐升轨直至达到月球附近被其捕获的方式,因此保证其长距离运行时不受引力干扰、维持轨道精度是一项挑战。其次,降落技术是一大考验。登陆器的下降轨迹必须考虑到当地重力变化。中国航空问题专家、《航空军事》主编王亚男指出,探月工程一般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11年前,“月船1号”连“绕”都没完全实现,而“落”的难度远大于前者——它不仅涉及环绕器和着陆器在月球轨道的共同环绕、分离,还涉及着陆器如何释放月球车,并在月球尘埃、真空、极端地表变化等恶劣环境下工作。最后,能否保障通讯持续不断也是难题。登陆器必须着陆在没有通讯障碍的地点,在月球轨道运行的设备也必须完成通讯中继任务。王亚男说,以上几点对于“没绕成”却想“落下来”的印度而言,似乎有点压力,技术进阶节奏“过速”。在他看来,在月球南极暗面登陆的技术难度并不比在月球其他地点实现软着陆的难度要大。而中国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顺利进入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难度也要比印度的工程高出不少。“如果印度成功实现目标,将使它在‘探月第二梯队’的地位有所上升,成为其推进航空航天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对于全球探月工程而言并非很大的技术突破。”庞之浩认为,印度此举政治意义大于技术意义,想通过一系列所谓“首次”提升南亚大国地位。美联社称,印度正寻求在其太空计划上迈出一大步,印度总理莫迪决心在全球舞台上展示印度的安全和技术实力。再看科研意义。庞之浩认为,印度之所以选择研究月球南极,源于那里发现了水冰。月球表面氦—3的潜力,价值数万亿美元。氦—3可用于未来的核反应堆,也可为未来人类建立月球“永久性空间站”并以此为跳板进行火星等深空探测提供必要的能源支持。印度的举动将提升全球对月球两极探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