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需要认知破局,优化努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院副教授卡尔·纽波特在其著作《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中指出:当今社会60%以上的人都将工作时间花费在打电话、回邮件、闲聊等琐碎重复的工作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面临着反复琐碎的工作、像一颗螺丝一样在社会大机器枯燥的转动着。每天按时上下班、勤勤恳恳地完成任务,不出错也没有特殊贡献,对于公司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如何从“浮浅”的工作中找到突破点为自己增值?如何跳出日复一日、庸庸碌碌的工作怪圈?是当今职场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美国普渡大学硕士王达的新书《认知破局:优化努力的34条思维原则》中寻找答案。

01什么是“认知破局”

认知破局是一种驱动成长的能力,能让你看清职场工作的底层逻辑,从无价值的工作中解放,以更高的格局看问题,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和破局。自我认知不足的职场人,往往很难突破职业瓶颈。比如:很多人因为自己不是“”或“”类院校毕业而放弃更好的职业追求,心甘情愿地在同一个岗位上消磨时间,虚度岁月。学历是我们工作的基本面、求职的敲门砖。这个认知无可否认。然而陶华碧突破了这个认知。她从来没有上过学,却成了中国驰名商标老干妈的创始人。认知破局,要求我们专注于手上工作,从简单重复中寻求突破,用好个人认知能力,为自己赋能,将工作做到极致,创造新价值。优秀的职场人都是善用认知破局的高手。萨提亚纳德突破微软原本的发展体系,刷新微软的竞争业态,从原来的软件领域,发展到社交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马云一开始是英语教师,后来接触到互联网,他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个机遇。实现破局,成就了现在的阿里巴巴帝国。

02为什么我们需要“认知破局”

如果我们能有效的改变认识,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破局成长。书中有一个职场小故事:一位暑期实习生应聘来到某著名互联网公司的售后服务部门工作。实习生本来能接触到的工作都是十分基础的。而这位实习生还是在售后部门,平时的工作也就是处理客户的投诉电话。大部分人在这种岗位上都会抱怨。然而这位实习生在实习的三个月里,将客户的问题进行了归类总结,针对问题制订了自己的标准解决方案和流程。最后制作成了手册。正是因为这个手册,这位实习生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注意。实习还没有结束他就拿到了offer。对于我们来说从事自己擅长且喜欢的岗位时小概率事件,然而喜欢并将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做好是自发和可控的。改变认知,才有行动的改变。当你的工作看似枯燥无聊时,试试从将它做的极致,这将是你通往理想岗位的强有力的跳板。

03职场上如何实现“破局”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自主获取知识,精进技能。在海量的信息面前,重塑认知逻辑,优化你的努力方式变得尤为重要。《认知破局》书中作者从四个维度进行讲解,帮助我们认知和精进职场技能。1、个人职场品牌建立和管理“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人而是人设。”职场中人与人之间认识与评价其是通过不同的标签进行的。我们面试或者新到一个公司都会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因为第一印象是职场标签的重要来源。在职场中要学会利用自己的闪光点,为自己争取正面标签。比如:如果你对办公软件很熟悉,那你可以帮同事解决一些Excel上的疑难杂症。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大家眼中专家。如果你精通外语,你可以承接公司外宾接待、外贸商务信函等工作,让他人看到你的闪光点。标签是我们职场人设的基础,不但难以擦除,还富有说服力。就像各种品牌自带的魔力一样。讲到苹果你会联想到“前卫”、“潮流”。讲到微软就会联系到“便捷”、“高效”。2、思维和逻辑能力进阶思维和逻辑能力代表着你的职场工作能力,而工作能力可以决定你的职场价值。书中提到一个概念“职场安逸陷阱”,如果我们工作的状态是早九晚五、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种“安逸陷阱”严重地削弱我们的职场价值,让我们往后的路越来越难走。很多人毕业五年后就不敢去参加同学聚会。因为同学会让在“安逸陷阱”中的人原型毕露。有的同学职场上多次升迁,已经混到管理层,带着小团队;有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的精进某一项职场技能,在公司中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精英;有的同学做自媒体,抓住时代风口,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某领域的KOL,经营着一群粉丝,小有成就。同九年,汝何秀?当你看到昔日的同窗平步青云,自己却还做着一份平凡的工作时,是否还记得“安逸陷阱”里的舒适?职场生存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价值创造。停滞不前或者在固定轨道上循环往复都是危险的。3、职场沟通与汇报在交谈中,判断比雄辩更重要。——格拉西安沟通,是职场恒久不灭的话题。职场上,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沟通,尤其是与领导的沟通。而有效的沟通都是开始于倾心地聆听。伟大的文学家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往心灵的道路。”聆听是收集有效的信息、理解沟通对象诉求的最基本方式。沟通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问。美国著名主持人弗兰克·赛斯诺在《提问的力量》中提到:一个好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优质提问是有效信息收集的开始、是高效沟通的基本保障。在日本,很多大型企业都会雇佣高管教练。高管教练们定期的给公司高层上课,课程内容就是一对一的提问。优质的提问可以让公司高层发现日常经营中不易察觉的问题,发现商机,进而改善经营方式。基于这种以提问倒逼思考的方式,作者制订了引导我们制定沟通策略、梳理表达内容的“五维沟通评估表”。书中还提到了职场工作汇报的黄金法则:提出问题的同时附上你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不能仅仅是提出问题。领导都不喜欢做填空题,你需要提供选项给领导做选择题。4、时间管理和认知办公室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刚上班,先刷刷朋友圈,逛逛淘宝,最后看看新闻,不知不觉中一小时就过去了,本来想开始处理手上的工作任务,却对自己说截止日期还没到,再看会手机吧。于是一天又过去了。很多时候我们都将这种时间浪费归咎于时间管理能力的缺失。而作者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对于这种现象,最紧要的不是进行精细化的时间规划,而是先要找到最值得我们花时间做的事情。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目标管理。学会聚焦,是推进工作任务的最佳手段。网红大学教授秋叶大叔在其《写作7堂课》中强调写作需要利用结构化思维先搭建文章框架,然后分解为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我们把工作任务比喻为写作,那么细化目标的管理的方法也是非常实用的。现下流行的番茄工作法的奥秘其实就是在于将工作任务拆分成具体可操作的步骤,逐个击破。小番茄时间让每一步的目标清晰可见。有助于我们聚焦于当前任务,一步步推进。

04写在最后

就像作者王达在书中说的“只有不断的突破自己原有的认知边界,我们才能真正破局和成长。”对于职场人而言,我们的成长来自于一次次的小成功和认知改变。希望我们能在忙碌的身影背后看到更多的方向,打破平庸,破局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