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动荡,放弃保研,我去美国全奖读博士

中科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

背景介绍:

复旦大学社会学本科(GPA3.73,排名2/85,majorGPA3.83),中国语言文学二专(简历上没写GPA和排名)

TOEFL:总分,R30,L26,W28,S23

GRE:V,Q,W4.0

海外交流经历:秋季于加州大学伯克利交流

两段RA经历(都是伯克利教授)

独立项目:简历里写了三段

三封伯克利教授推荐信(其中两封强推,另一封感觉不会太好,几乎没有用上)和复旦教授推荐信

申请方向:

社会学博士和学术型硕士,研究兴趣是文化社会学

申请结果:

UniversityofVirginia社会学博士offer(免学费+/年奖学金)、SUNY-Albany社会学博士offer(免学费)、UniversityofChicagoMAPSS项目offer(奖学金)、UniversityofEdinburgh社会学硕士offer,UniversityofNotreDame社会学博士waitlist和UniversityofToronto社会学硕士waitlist

年和年是国际局势极为动荡的一年,尤其是美国的疫情和政治让许多有出国打算的同学改变了对未来的规划。我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学者,在好一点的大学里教书,所以我倒是没有在是否要读博这一点上犹豫,让我纠结的点在于是否要直接读博,是否要在国内直博,还是在国内先读硕再读博。彼时美国疫情严峻,政治运动跌宕起伏,更主要的是,加之美国经济下行压力,继6月普林斯顿社会学系发布停止招生届学生后,陆陆续续有多所高校社会学停招(伯克利、宾夕法尼亚、哥伦比亚、西北大学、布朗、布兰迪斯…),仍在招生的高校又缩减了不少招生名额。同时,又有人预测今年报考美国博士的人数会大大增加。所以,选择直接读美国社会学博士很可能最后被全拒。

然而,从未来就业方面考虑,如果在国内读博,以后在国内好一点的高校任职的可能性不太大。虽然我的老师告诉我,未来的趋势应该是更看重论文而非出身,但是我猜对于“海归”学者的看重在五六年后应该不会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巨大的改变。如果在国内读博,还有一种办法是毕业后去美国高校当博士后,但是伯克利的教授告诉我,美国还是更愿意招美国高校毕业的博士生做博士后。如果在国内先读硕士,再去美国读博,一是时间太长,二是我如果今年申请,会有很好很好的美国教授的推荐信,若是读完硕士再去申请,大概依然会是前途未卜。

但是因为当今社会学做得最好的是美国,且我感兴趣的文化社会学方向国内并没有很多老师在做,我去美国读社会学博士的信念实在是太过坚定,我最终还是放弃了国内的保研机会,选择申请。

选校

我建议大家早点开始认真选校,最好从暑假就开始。虽然给每所学校写的文书内容基本都差不多,但是最主要的是,人的认知是会变化的。比如我最初一心想申请社会学博士(很大原因是上一届学姐的申请结果很好,带给了我很大信心),对东亚研究等硕士项目有点不屑一顾,总觉得这有点投机取巧的意思。此外,由于我9月末才开始认真确定我想申请的学校,而学校数量又太多,当时又有文书要写,所以也没有把排名前多少多少名的学校整理出一份名单,一所一所地查。这就导致,当我在12月越来越认识到今年申请之严峻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很多我觉得还算不错的学校和项目的申请ddl了。

在确定选校之初,至少我是有点迷茫,觉得这是一个好大又好严肃的事情,所以迟迟不想着手认真做。但是其实这并没有那么难:美国博士项目的架构基本一致,比如都是规定要读五年、免学费、给奖学金、读到第二年的时候考硕士学位等等,所以在最初浏览的时候不必每所学校的手册都认真看一遍。最主要的是看看学校教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是否相符,接着或许可以再看看有没有相关资源,比如相关方向的workshop等等。这些信息可以在写SoP点教授时用上;看得多了还可以发现哪些教授和哪些教授总有合作,或许在最后收到一堆offer确定最终去向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美国的博士是允许本科生直接申请的,而且美国的学术型硕士项目并不多。与社会学有关的硕士项目我当时也没有认真去找,我找到的包括耶鲁、斯坦福、哈佛等校的东亚研究、密歇根的MIRS、芝加哥的MAPSS、哥伦比亚的社会学项目,这其中有些项目是带奖学金的。据我的教授讲,美国高校对于自费的硕士项目是多少有些鄙视的,不过也确实有很多自费项目毕业的学生以此作为跳板,申请上了更好的学校。除了美国,加拿大、英国、香港也是设硕士项目的,并且这些国家对本科生的期待基本都是先读硕士再读博士,所以申请一些这些国家的硕士也是很好的选择。

科研项目与推荐信

不得不说,我是非常幸运的。大三上学期在伯克利交流期间,我参加伯克利的URAP项目,误打误撞地进了一位在文化社会学领域的资深教授的项目组(学习文化社会学必然会学她的理论,而她的地位是我都离开了伯克利才知道的)。在项目组里做的事情是很简单的,就是给访谈稿编码,不过更重要的是我工作很认真,给教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这位教授也十分可爱、平易近人,在我离开伯克利一个月后,我还绞尽脑汁地想要说些什么好与她建立持久的联系时,她先给我发了封邮件,写道“justsayingHiandhopingyouaredoingwell”。世毕盟说寒假就要着手找暑研机会了,于是我就很自然地问了问她有没有推荐的暑研教授。后来疫情爆发,就按世毕盟教的那样给她发去问候,之后又在夏天请她为我是否该去美国读博提些建议。而她永远会回复给我很长的邮件,认真热情地帮助我。至此,我与这位教授的往来已经不是完全为未来的推荐信考虑了,而是真的把她当成了一位可敬的师长和朋友。

我觉得与教授建立良好关系的最主要的前提是要真诚,如果有双向的真诚那实在是再好不过、再美好不过。我在伯克利交流期间,上了一位教授的课,基本就是一学期做一个项目——按照世毕盟教给我们的经验,这位老师是最适合给我写推荐信的。在回国之后,申请之前,我基本上会给这两位教授发同样的邮件内容(毕竟与和自己生活上不再有交集的人找话题挺难的)。但是,可能就是我和这位教授没什么缘分吧,看这位教授的回信总是让我感觉她没有很喜欢我,她回复我只是出于对一个学生的责任。有一次,我给两位教授update了我的近况,但是在给这位教授发邮件的时候,我删掉了我向教授抱怨说我在复旦申报的课题被毙掉了这件事,只留下最重要、最“合适”的事情。

最后,前一位教授给我写了封推荐信“asstrongasIcan”,还帮我改了好多遍的SoP(这对我的帮助超级大超级大);而根据申请结果来看,后一位教授给我写的推荐信确实不够强(虽然这跟我在她课上只得了A-不无关系)。

我的另一个项目是当时在哈佛读博的mentor转发给我的伯克利一位华人教授的招募广告。因为有之前在伯克利给其他教授做RA的经历,我便顺利进组了。在组内我表现得确实不错,不过请教授帮我写推荐信时,我才在组里工作了不到两个月,因此教授对我的了解也十分有限。但是,可能真的是因为还是中国人会帮中国人吧,她在百忙之中,问了我要申请的学校,给她在那些学校里教书的朋友们挨个打了电话来推荐我。

推荐信在申请中的重要性到底如何呢?固然是很重要,因为没有拒绝我的两个博士项目都与我的申请人有一定联系。一位教授经常被邀请到圣母大学做讲座,所以圣母大学很重视她的意见;另一位教授与弗吉尼亚的一位教授是好朋友,在弗吉尼亚面试我时,她说那位教授向她极力推荐过我。但是我也不觉得很强的美国大佬教授的推荐信是保送名校的直通车,毕竟我从哈佛开始一路申请到排名40左右的学校,而只有三个垫底校最终没有拒我。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个上传推荐信的平台——interfolio。这个网站是收费的,大概人民币左右,但是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它的原理是,教授把写好的推荐信上传到这个平台,你在网申填写申请人信息时要填写这个平台重新生成的教授邮箱。这时,网申系统就会将推荐信提交链接发给interfolio平台,最后是由平台的工作人员代教授提交推荐信。所以,它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不用麻烦教授一次次地向很多学校提交推荐信!这样,如果申请了十多所学校,而你有一封强推,你基本上可以向每所学校都提交这一封。虽然有学校不允许使用interfolio(美国个别高校不允许,英国、加拿大、香港似乎都不允许),但是数量并不算多,应该是在教授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文书写作

申请要提交的文书包括简历、SoP和writingsample(要注意:大部分学校都只要一份,耶鲁却要两份writingsample)。我之前看到的经验分享都讲SoP是最重要的,这肯定是没错,但是我觉得大家也一定要重视writingsample。我的SoP是前文说的那位跟我关系很好的教授帮我改的,改了好多遍,所以应该算是不错的。但是我现在看我的writingsample就觉得不太好——首先是质性的文章,本来就不太容易让别人在短时间内看出我的水平,而且逻辑有漏洞,结构也不够清楚。这也和我当时写得太急有关,毕竟我是在11月只用了一周多的时间直接用英语写的。还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博士申请的SoP基本由三部分构成:未来的研究方向,之前的经历(证明自己未来有能力做这个方面的研究),以及点教授。之前也看到说要把SoP写到让家长都能听得很明白的程度,但是我看了一些申请结果很好的人的SoP,觉得申请博士肯定不至于如此,主要就要展现出自己的学术潜力。

未来的研究方向部分有点类似于一个简易的researchproposal,主要就是简单综述一下研究现状,提出研究gap,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和使用的方法,以及学术贡献。

之前的经历部分包括自己做过的独立项目、RA经历、上过的课程等等,甚至包括比如语言能力(假如你要去外国做访谈)等。在写自己做过的学术项目时,格式类似于写摘要,即研究问题、所用方法、发现、贡献和成果(比如是否发表)。这部分意在表明你有能力做想做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术”和“道”。在这里我着重说一下“道”。各学术研究之间、此段和整篇SoP之间,甚至和你所有其他的申请材料之间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最好展现出你真的就像一个有清晰喜好和目标的、研究步步推进和深入的学者一样。

我在世毕盟的mentor真的很厉害,最终将我的SoP改得很清晰明了,但是在此也建议大家,不要把希望全部押在自己的mentor身上,尤其是researchproposal部分。Mentor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你激发灵感,但是mentor修改文书主要还是改结构,或者说用你向ta展示出来的原材料进行加工,而不可能告诉你以后具体的研究方向该是怎样怎样。所以,未来研究方向部分可以说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而很难在仓促之间完成。我当时是10月才想出我定稿中写的具体研究方向,但是我是非常非常幸运地得到了我这个领域最厉害的教授的大力指导,她帮我梳理了我最初纠缠在一起的问题,发给我相关的文献,跟我视频了将近一小时以搞清楚我的思路,甚至直接在我的SoP上加了好几句话(它们在我的SoP中熠熠生辉)。

面试

我参加了弗吉尼亚和圣母大学的博士面试。就像世毕盟讲的那样,考前要做好准备,尤其是自己的那些研究要怎么讲,在平常就要想好(即使不见得是用英文),在面试前给自己做几次英文学术pre。

面试中问我的问题都是学术相关的,主要就是问我的研究。除了单个研究是怎么做的、结果是什么,最好还能将各个研究之间扯上关系,展现出你研究思路是步步递进的(就像写SoP一样),比如我的面试问题一个就是“你为什么会想做这个方向呢”。不过关于“为什么选择我们院系”、“为什么选择这个学科”、“你的优缺点是什么”这种高频率问题也要准备好(世毕盟已经给整理过啦~),因为哪怕面试时教授不会直接问,如果面试中间即将出现相对无言的尴尬情形时,你就可以自己讲一点这些方面的事情。

英语成绩

从进入大学开始,我就一直坚持阅读英文文献,而不用软件翻译,会有意识地在每个学期都选一门全英文课程,这让我的阅读和听力能力还算不错。我考了几次托福,口语分数却一直不高,所以没什么经验可写。但是我发现,如果在考前浸入在英文环境中,比如连续几天说几个小时的英文,那么在表达时会流畅许多。此外,还建议练习口语时要大声,因此如果你是一个较为腼腆的人,那么还是要选择一个周围没有人的地方练习口语。我在一个月内托福的作文提高了5分,在此期间我的作文水平不见得有很大的提高,写的两次28分作文也没有很多高级词汇和华美句子,而是都以思想见长,算是较为深刻,字数也较多,我记得是在词左右。

我的GRE成绩确实出乎了我的意料,因为我从未觉得英语是我的强项。GRE得高分的关键确实在于背单词。GRE的单词比较难,所以背完很容易忘,因此我觉得应付GRE考试最好的方式是赶紧背单词,大量刷题,然后赶紧去考。我当时是每天早上背一个小时单词(新词个,复习个),一个月多一点就背完了,每天还会背近义词表(网上都有总结的,很容易找到),一天做10个section的机经(正式考试时真的会碰到好几道原题)。GRE的阅读题要比托福的难一点,在词汇、句式和题目上都会难一点,不过如果做得多了还是能摸到套路的。GRE的数学很容易,而且社会学申请数学的分数也不需要太高(我看伯克利录取的学生的数学平均分才多),所以找一本讲GRE数学的书随便刷一遍就可以了。

世毕盟对我的帮助

我是大三的寒假找到世毕盟的。我当时也没有对比其他留学机构,也没有对世毕盟做特别详细的考察,直接签下世毕盟是因为我们系里最厉害的学长学姐们都签的世毕盟,而且申请结果都很好。留学机构的作用大概可以分为提供信息、经验和修改文书材料两部分。

我一度后悔没有早点签下世毕盟,因为我不太喜欢跟学长学姐交流经验,以至于我并不清楚要出国留学需要做哪些准备,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没有什么去做RA的意识,更不要说知道该怎么去找了。在提供信息方面,在申请的时候,虽然很多细节问题费点劲也不至于找不到答案,但是在已经很紧张的时候,我个人是很不喜欢再花心思到一堆细节上的,这时向我的培训师咨询就会提高不少效率。

文书,尤其是SoP是需要改很多遍的,我最后差不多是改到了第8版才定稿。我觉得找一个专业的人来帮自己改文书是极为必要的,就像当时学姐在帮我分析要不要找中介时说的,“你写完第一版就会觉得自己整挺好,但是别人一看其实漏洞百出”。也不是说自己注定将文书改不了很好,而是至少是我自己,是需要一段时间经历骄傲-平静-反思-开始修改这个过程的,而申请期间时间真的很紧张,很可能你还没过为自己骄傲的劲儿,申请就已经截止了。此外,当然也可以去找按次收费帮忙修改文书的机构,但是我个人是不喜欢这样的。毕竟单次的费用也不低,你总要纠结纠结自己是要购买它们哪一档的服务,而如果你选的不是最高档的修改服务,你往往会觉得它们修改得不尽如人意,一来二去反而耽误了时间,也浪费了钱。并且出于节省费用的考虑,也会不自觉地希望文书可以少改几遍,这也会影响最终文书的质量。所以我真心推荐大家选择世毕盟这样的机构!最后感谢一下我的mentor!她是我非常信任的学姐,让她帮我改文书我特别放心。学姐应该很忙,但是我的文书在一天之内肯定会帮我改好,我真的好感谢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