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
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国家规范、图集、标准更改,则工程要求也随之相应更改,按照新标准执行。
2工程概况
2.1建筑地点及建筑面积
本工程位于×××××××相交处西北侧,同时也位于××××××的西北侧,即××××××××××地块。
建筑总面积:约10万m2。其中四层地下室约4万m2、五层裙楼约1.6万m2、1号主楼(6~34F、机房层、水箱层)约4.4万m2。
2.2建筑性质及主要结构体系
一类高层,最大建筑高度(地上/地下):.8m/-17.2m;最大建筑层数(地上/地下):36F/-4F;层高分布为:-2F至-4F层高为3.9m、-1F层高为5.5m、11F及22F层高为5.4m、其余层层高均为4.5m。
主要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2.3主要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2.4方案概述
由于建设单位更改了原设计单位(×××××××设计院)的平面布局,导致了各楼层结构板中的大部分预留管洞(消防、给排水、喷淋管道,空调水管道等)位置发生偏移,使用功能作废。现需要对结构板重新进行开洞,并且要对原预留洞进行封堵处理。本方案针对于结构板开洞及预留洞封堵施工而编制。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1)熟悉预留洞开洞和封堵位置,统筹考虑人员、材料、机具的进场和施工顺序。
(2)由项目技术组编制施工方案,经监理、业主审批后按方案和技术规程对操作者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下达书面技术交底。交底要对所有的施工操作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并有接受交底人的签到表和交底记录。
3.2材料准备
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标准钢管、顶撑、扣件、15厚胶合木模板、木方、钢筋、水泥、商品混凝土等。
3.3机具准备
斗车、铁锤、铁锹、电钻、焊机、振动棒、施工升降机、标尺、经纬仪等。
3.4人员准备
所有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并对身体状况进行体检,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晕高或视力不够等不得从事脚手架搭设。
3.5作业条件
(1)各类材料、工具设备以及安全防护用具已到位。
(2)所有使用材料定量运至各楼层,明确进场时间,由专人负责验收,并妥善保管。
(3)结构已验收合格;原材料已进场且复检合格;上下工序交接检已完善;成品保护措施等准备工作已落实到位。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预留洞施工分为两个施工内容,一方面是对主体结构施工中部分因业主调整平面布局后作废的预留洞进行封堵,另一方面是按照平面布局调整后的施工图中预留洞的位置重新对结构板进行开洞施工。
4.1预留洞封堵施工
4.1.1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支架搭设及模板铺装→洞口处理→基层清理→钢筋焊接→混凝土浇筑→防护结构搭设→养护→模板及支架拆除
4.1.2施工操作要点
(1)定位放线
现场预留洞均为圆形,将预留洞口凿成45°,施工前沿着洞口边缘mm范围进行放线(即在原来预留洞口半径长度的基础上增加mm),标出开凿位置边线。
图1定位放线
(2)支架搭设及模板铺装
按照现场预留洞封堵位置,采用钢管加顶撑的方式,将模板顶牢固,严禁采用铅丝吊模,防止漏水。底模与楼板间的缝隙应严密。架体立杆纵横间距为mm,步距为mm,扫地杆离地为mm.底模采用0mm*0mm定型模板,用木方支撑牢固,间距为mm。由于楼层较高,为了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在架体相邻位置设置了一个钢管脚手架搭设的施工操作平台,平台上面满铺竹跳板。(如下图2所示)
图2支架搭设及模板铺装图
(3)洞口处理
由于预留洞口比较小,直径尺寸在mm左右,为了防止结构板的破坏,采用人工凿毛,施工时沿着预先的放线位置将预留洞口凿成45°坡口,并保护好凿出的钢筋。
图3预留洞口处理图
(4)基层清理
清除预留洞口表面的垃圾,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1:1的水泥浆涂刷预留洞内侧表面,要求涂刷均匀,不得漏涂少涂。
(5)钢筋焊接
采用同型号的钢筋与凿出的钢筋连接段进行双面焊接,钢筋间距同相邻结构板。若凿出的钢筋外露部分较短不利于焊接时,采取植筋的方式进行钢筋施工。
(6)混凝土浇筑
①无防水要求的预留洞口:混凝土浇筑前,先用水对预留洞口内侧基层混凝土进行湿润,再采用与原结构板同等级的膨胀混凝土一次浇筑到位,浇筑过程中加强混凝土的振捣,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
图4无防水要求的预留洞口混凝土浇筑图
②有防水要求的预留洞口:采用与原结构板同等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面低于结构面20mm。待预留洞结构面干燥后清理工作面,用防水油膏封闭找平;蓄水试验48小时后,检查无渗漏即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如出现渗漏,则应将已浇筑混凝土凿掉重做,直到不出现渗漏为止。
图5有防水要求的预留洞口混凝土浇筑图
(7)防护结构搭设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首先用钢管搭设一个防护结构,并在围护结构上悬挂警告标注,防止预留洞口被人为破坏。(如下图6所示)
图6预留洞防护结构图
(8)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后,派专人及时跟进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预留洞养护方式采用覆盖麻袋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为准。
(9)支架及模板拆除
预留洞口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28天后,进行支架及模板的拆除。拆除时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拆除的支架及模板要堆放整齐,统一通过施工升降机运出。
4.2预留洞开洞
4.2.1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支架搭设及铺设防护层→开洞→钢筋切割→基层处理→防护栏杆搭设→模板及支架拆除
4.2.2施工操作要点
(1)定位放线
根据业主调整平面布局后的施工图,确定预留洞的位置,再通过经纬仪进行现场放样。注意预留洞的大小控制比原设计洞径大40mm。
(2)支架搭设及铺设防护层
根据事先确定的预留洞位置,搭设钢管支撑架,铺设模板做硬防护一层,防止混凝土碎渣掉落至地面,导致地坪破坏和后续混凝土浇筑造成的二次污染。
架体立杆纵横间距为mm,步距为mm,扫地杆离地为mm。由于楼层较高,为了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在架体相邻位置设置了一个钢管脚手架搭设的操作平台,平台上面满铺竹跳板。(如下图7所示)
图7支架搭设及防护层铺设图
(3)开洞
预留洞中心位置采用电钻进行施工,结构板孔洞打穿一部分后,换用人工开凿方式,以保证板内钢筋不被破坏。开凿预留洞产生的建筑垃圾集中堆放,通过施工升降机统一运出。
(4)切割钢筋
将预留洞中的钢筋进行切割,切割时保留一定的长度,再进行弯折。
(5)基层处理
钢筋切割完成后,清理基层表面的垃圾,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高强修补砂浆补平,砂浆厚度控制为20mm。
(6)防护结构搭设
预留洞开洞完成后,首先用钢管搭设一个防护结构,并在围护结构上悬挂警告标注,防止施工人员不慎掉入,造成伤害。(如下图8所示)
图8预留洞防护结构图
(7)支架及模板拆除
预留洞口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28天后,进行支架及模板的拆除。拆除时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拆除的支架及模板要堆放整齐,统一通过施工升降机运出。
5质量控制
5.1预留洞尺寸偏差控制
5.2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处置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6安全注意事项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架子工应持证上岗。
2.搭拆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3.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第8章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并应确认合格后使用。
4.钢管上严禁打孔。
5.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严禁拆除或移动架体上安全防护设施。
6.满堂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设有专人监护施工,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应迅速撤离作业面上人员。应在采取确保安全的措施后,查明原因、做出判断和处理。
7.满堂支撑架顶部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
8.当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浓雾、雨或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夜间不宜进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9.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及连墙件。
10.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应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