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成为进名校的ldquo跳板

资料图

把参加强基计划作为进入名校的“跳板”,是对强基计划带有功利色彩的误读,是以功利的“降分思维”理解实行多元评价的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既是招生改革,更是培养改革,不能再以功利思维对待强基计划。

 文

法治周末记者马金顺

责任编辑

陈霄

今年起,自主招生落幕,强基计划登场。

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今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同时在3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开展基础学课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强基计划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

据法治周末记者统计,截至5月10日,首批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36所高校,除了北京师范大学外,其余35所学校已经全部对外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计划招生超过人,招生专业聚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古文字学、历史学、哲学、基础医学等领域。

随着试点强基计划的高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强基计划进入实施阶段。

“相比自主招生,强基计划对于生源的选拔条件更加严苛,而且参与的高校极少。各校要以‘多元评价’‘从重招生录取到重培养发展’来具体实施强基计划。如此,强基计划会逐渐引导基础教育摆脱功利的唯分数论,探索既保障公平,又招收符合高校培养一流人才标准人才的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说。

01

强调学生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

根据《意见》,强基计划宗旨是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教育部正式发布“强基计划”,高校自主招生取消。资料图

因此,“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也成为各试点高校对招生对象的共性要求。

根据各试点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考生必须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据此,将申请报名的考生分为两类,一是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二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具体来看,大多数学校对于第一类考生的要求是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且高考成绩达到招生学校在该省份强基计划招生入围标准。但也有部分院校明确规定,考生高考成绩需高于本省一本线一定分数,比如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对于第二类报名考生,大多数学校的要求基本是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所在省份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

“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招生学校、人数大幅下降,门槛大幅提高。虽然各校在招生资格上对高考分数都提到了不低于一本线的要求,但这只是‘地板线’。各校会根据投放计划划定入围资格线,实际入围分数线基本都会远远高于各地一批线。即便是入围校测,难度也非常高。强基计划更重视具体学科水平与潜力,更适合学科上的尖子生。”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02

如何保证招录公平公正

根据各家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今年,高校“强基计划”都实行网上报名,时间集中在5月9日至5月底。其中,中山大学将于5月9日率先启动网上报名,5月10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也将启动网上报名。

“强基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名单。资料图

在各校招生简章录取办法一栏中,各校明确要求强基计划综合成绩满分分。其中,高考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综合成绩的85%;招生学校组织的考核测试成绩(即学科基础素质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占综合成绩的15%。

谈到学校考核测试时,不少网友提出,如何保证强基计划招录工作,特别是面试阶段的公平与公正?

对此,记者在查看各学校的招录简章时也注意到,对于大家疑虑较多的面试,各高校都强调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北京大学更是明确“我校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程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吴梦秋表示,强基计划以考生的高考成绩为基础,兴趣、爱好、天赋为指引,各试点高校都会采取各种方式来保证招录工作的公平公正。

“我们聚焦多维度考核评价,探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使用办法,依据高考成绩、高校考核成绩综合评价,按照学生报考专业和学科特长分类测试,在促进选拔公平的基础上提高选才精准度。”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李浩表示。

03

不能再以功利思维对待强基计划

从各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来看,在培养模式上,不少高校为“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制定了单独的培养方案: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

清华大学新成立日新书院、致理书院、探微书院、未央书院、行健书院等五大书院,书院基本覆盖了清华多数王牌院系专业;南开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学生的培养模式体现为“一制三化”“交叉培养”“动态进出”等。

根据《意见》,不少高校还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将采取“4+5(含海外)”本博培养模式;华南理工大学为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采用“3+1+X”培养模式。

随着强基计划进入考生申请报名的具体实施阶段,有舆论认为,对那些以高考裸分成绩无法进入目标名校的考生来说,“强基计划是一个机会”,把参加强基计划作为进入名校的“跳板”等。

对此,吴梦秋表示,强基计划的初衷和对象是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优秀学生,其根本是“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而不是“跳板”,也不可能被当成“跳板”。

陈志文对此表示赞同:“报考强基计划,需要真的有天赋并且真的喜爱基础学科,而不能将其当成进入名校的‘跳板’。”

熊丙奇认为,这是对强基计划带有功利色彩的误读,是以功利的“降分思维”理解实行多元评价的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既是招生改革,更是培养改革,不能再以功利思维对待强基计划。

“其实,上述两类考生最终的录取标准是一样的。获得全国竞赛决赛金牌的学生,哪怕学校校测给满分,也可能因综合评分没有达到强基计划录取分数而不被录取。这也是多元评价的内涵实质所在,评价一名考生的指标是多元的,但是,学校录取学生的标准并不会因多元评价而降低。”熊丙奇进一步解释说。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END

视觉编辑

王硕马蓉蓉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