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华北大双双拒绝后,这个内地状元最终选

还记得前不久圈妹跟各位聊的高考放榜吗?随着时间来到8月,内地学子们陆陆续续收到录取通知书,摩拳擦掌准备开启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了。

然而在众多学子中,有一个女孩却引发热议——

她身为状元,却遭清华北大双双拒绝,而后剧情反转,收到了香港最高学府——港大的offer,还拿到了多万的全额奖学金!

来来来,看看这个神奇的妹妹都经历了什么。

状元上不了“清北”上港大?

这个女孩名叫白湘菱,她是今年江苏省的高考文科状元,语数外三科的总分达到了分!(总分分)

什么?怎么连状元都上不了“清北”?那些传说中的“清北连夜奔赴全国各省市抢状元”的新闻难道都是假的吗?

非也非也,事情是这样的。

在现行的江苏高考方案中,除了语数外三科,还有另外两门科目的成绩是以选测等级的方式计算。根据清华北大的要求,选修科目的等级必须在A以上。

然而,白湘菱其中一门选修科目——历史的成绩是B+......

是的,仅仅因为这个B+,状元无缘“清北”。

但是!俗话说得好,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还会把门焊死,啊不对,还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万万没想到,这位文科状元在被“清北”拒绝后,收到了港大的橄榄枝,而且还是内地生非常向往的金融系!

更让人羡慕的是,港大诚意十足,愿意为她提供四年的全额奖学金,超过万!

这个运气,这个反转,真的像是在坐过山车了......

然而这新闻一出,却在网上引起争议,不少内地网友们开始指指点点:

“去哪儿不好非要去港大”

“港大?就是那个暴大吧?不看新闻的吗?”

“去港大等着被洗脑吗?”

“历史成绩果然不好。”

“去港大前,先把中国历史学好。”

当然,也有很多网友站出来反驳,并送上祝福和善意的提醒:

“人家爱去哪儿去哪儿,不知道各位云监护人在疑惑什么。”

“港大有诚意,并且不比清北差哦。”

“现在香港排外情绪严重,只能说保护好自己吧。”

“在香港注意安全,祝你学成归来。”

从近两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来看,港大虽不及清华,跟北大不相上下,但不可否认的是,港大依然是香港第一学府,更是亚洲乃至全球的顶尖学府。

而从什么时候起,港大在内地网友口中竟然变得如此不堪了?

要知道,曾几何时,港大乃至全港“八大”,是内地学生心中如“白月光”般的存在,比清华北大更加遥不可及。

那个年代,能在香港读书,是众多内地学霸们的共同心愿。

曾经的“港校热”

内地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来香港读书的呢?年。

那年,港校开启内地招生计划,不过是通过委托内地高校“代招”的形式,名额仅10-30人,能选上的都是顶尖学霸。

到了年,教育部放宽限制,允许港校直接在内地招生,但是仅限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这几个较为发达的省市。

后来招生范围不断扩大,从年的10省市,到年的17省市,再到年的20省市、年的25省市......与此同时,招生人数也在扩张!

年,港校在内地招生的人数超过0人,年达到人,年攀升至人......

而年前后,正是“港校热”达到巅峰的时期。

有多热?

尖子生们甚至放弃北大、清华的邀请,赴港求学,那段时间北大清华甚至被传为“二流”大学......

比如,年广东省物理单科状元王同学,在参加高考前就已被北大物理学院保送,但最终被港科大“抢走”;

还有年的四川省理科状元周同学,为了港大,放弃清华保送资格......

而在同一年,广州9名总分和单科状元中,有6人选择申请香港的大学,占了一半以上。

所以,为什么港校这么受内地生的欢迎?

正如上世纪90年代香港是“摩登”、“洋气”的代名词,港校也正是先进教育的代表——英文授课,全人教育,采用西方教育模式,与国际接轨。

从那些年的QS亚洲大学排名来看看,香港的高校常常名列前茅,即使是内地Top1的北京大学,在排名上也不及港大、港中大、港科大。

毫不夸张地说,那个年代能来香港读本科,走在街上都脚底生风。

然而,近几年来,这股“港校热”却在不断冷却......

“港校热”降温

年,辽宁省文科状元刘同学在港大入读一个月后,毅然放弃了72万的全额奖学金,选择退学复读!

好在人家实力仍在,年她凭分再次拿到文科状元,报考北大中文系,追求更纯粹的国学。

这一则新闻在当时引起轰动,刘同学甚至还为此登上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

这还不是个例,近几年来,状元们来香港读书的人数的确在下降。

年,北大和清华分别收获53名和41名高考状元,而港大仅录取2名,其余“七大”颗粒无收。

再来看年,当年,港大收到了内地31个省份共计份申请,这个数字比前一年低了。

科大的申请人数也在下滑,从年的人,到年的人,再到年的人,年年下跌。

与此同时,浸大、理大年的申请人数也分别减少了20.4%和12.5%。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香港高校不“香”了?

香,依然香,但问题是:内地高校的实力在增强,与港校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过去,内地大学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导,缺乏国际视野,但随着这些年内地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内地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在提升,香港不再是学霸们出国的唯一跳板。

除了国际化水平,内地高校的学术水平也在努力赶超。

以QS世界大学排名为例,自年起,清华就一直领先于港大,连复旦大学都连续四年排在港中大前面,要知道在过去,内地无一所学校能媲美港、中、科三校。

内地高校追赶得这么快,对内地生而言,香港高校那些长期存在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比如“水土不服”。

这种“不服”,来自于语言差异,也来自于文化差异,难以融入香港本土,刚刚提到的辽宁省文科状元,就是因为不适应而选择了退学。

还有一部分内地生是因为现实原因——香港高校的学费太贵,本科生每年的学费高达10万人民币,如果拿不到全额奖学金,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就算能拿到全额奖学金,香港的生活成本也压得人喘不过气......

比如,年四川省理科第9名的孙同学说,“奖学金付了学费也就差不多了,家里肯定要贴一些生活费,我们家是工薪阶层,压根儿每往这边想。”

除此之外,香港经历了年和年的事件,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劝退了一部分内地学生。

当然,也有很多内地生始终对香港抱有无限的向往,他们可能看着TVB剧长大,耳机里总是循环着粤语歌,热切期待能来这里读书,对这座中西结合的迷人城市一探究竟......

无论如何,尊重每一位高考生的决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