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各镇地名的由来

北京皮肤科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505680.html
我的家乡无为市,就是一个足以耐人寻味的地名。我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许多外地人听说我是无为人,感到很奇怪,开玩笑地说,还真有叫“无为”地名的?于是,有的说这个地名好,有的说这个地名不好,要改!更多的人产生了好奇心,问我有关无为地名的来历。传说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四十三万大军南下,过巢湖,在濡须水边安营扎寨。他一边训练水军,一边征集民船,待时机成熟准备渡过长江,擒获孙权。这是曹操第二次过巢湖,驻濡须攻打东吴了,第一次无功而返。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刚驻扎濡须,东吴的军队就在河对岸建造濡须坞,牵制自己的军队。这日,曹操亲自率领人马了解濡须一带的地形,遇到当地一个渔民,他指着广阔的芦苇滩地问:“那里叫什么?”渔民听岔了,以为问“那里是什么?”当时,濡须一带的江面最北延达石涧东北。这时,石涧北、仓头“三闸圩”一带的江滩上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渔民回答:“芦苇。”曹操也听岔了,以为回答的是“无为”。生性多疑的曹操十分迷信,认为这是上天告诉自己此次出征东吴必将无为,便退兵北归。从此,濡须地域被称为无为。无为地名来历,到底是曹操的“无为之地”,还是老子的“无为而治”?“无为”为什么偏要取“无为”这么个奇葩的名字?曹操是不是说过“无为之地”?今天已无从查考,恐怕后人永远也难说得清楚了。说到无为地名,不得不说说无为各个镇的地名。许多无为人对此恐怕了解得也不多。从相关资料上查得,其介绍或详细或简略,版本也是多种多样,不一而足,多为地方传说,只能说个大概:无城镇仓头的地名由来是:原名大窑,相传三国时,曹操在曹河练兵,10万人马扎营在碾头张村。曹操至此,把大窑改作头一个粮仓,后人遂称此为仓头;无城镇黄雒的地名由来是,民间传说,过去有一姓雒的,身带贵重东西,在黄家嘴村过河,因失手将东西掉进河里,后人们称此河为黄雒河。无城北门太平巷的地名由来是,传说北城小学所在的巷子,清初都是草房,经常失火,人们为求吉利,为其取名太平巷;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曾在无城西大街一个巷子留宿,人们便为它取名张果老巷;无城登瀛街,传说明末无城南门有大学士居住,时人借用“登瀛州”的典故,为它取名登瀛街。福渡镇的地名由来是:当年此处没有建桥时,只靠着一条渡船来往,而渡船的主人名字就叫王福,可能由于岸坡的原因,渡船不能直接停靠在堤边,需要一个长长的跳板通到船上,然而铆钉连接的跳板吱呀作响,加上朽旧跳板的起伏,有些人由于胆小,失足掉入了水里。王福无奈,只得撤掉跳板,直接背上过渡的人上船,但王福没有那么多裤子可换,有时就干脆光着身子在水中来回。男人还好办,可女人终归不好意思,“骑”在王福的背上,眼睛紧闭,“长老”觉得此举有伤风化,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思来想去,终于决定集资建桥,而在给桥命名时自然就想到了劳苦功高的王福,所以取名王福渡桥。陡沟镇的地名由来是:过去这里有陡门、沟渠,后人在此筑了土坝,取名为陡沟坝,镇名由此而来;相传明朝时,有个寡妇捐资在陡沟建了一座桥,因为梦到凤凰落到桥上,便为其取名凤凰桥,那地方也被取名为凤凰地。十里墩镇的地名由来是:因此地距离无为县城大概十里路,故有此名。传说十里墩息气桥的得名,来自于当年楚霸王被刘邦打败后在此休息,息气桥附近还有霸王井;现在也有人说是兄弟二人吵架后要到官府打官司,走到此处相互息了火气,才取名息气桥。传说当年十里墩虹桥建桥,落成时天上出现美丽的彩虹,便为之命名为虹桥。襄安镇的地名由来是:古时相人亦作襄人,早期生活在岷山南麓襄阳一带,曾随黄帝东迁河南河北。商代,部分相人由鹿邑南迁,其中东迁的相人迁到淮南的相山,北魏时建襄邑县。据说还有一部分相人迁居无为南,把居住地取名“襄安”,即襄人平安之意。刘渡镇的地名由来是:该镇在长江边上,水上交通主要靠船,过去有一姓刘的在此摆渡,故名刘家渡,镇名由此而来。泉塘镇的地名由来是:泉塘原名霞塘,相传很久以前月牙山阻止老龙到天河取水,老龙一怒之下把月牙喷毁半截,后来老百姓深恐老龙又来惹祸,特意为龙筑了一口井,名为龙口井,傍侧掘了一口塘为白水塘,因白水塘常年不断喷涌出一股泉水,故而霞塘又改名为泉塘。传说泉塘一带遇上大旱时,人们就到山上祈求老天下雨,祈雨于是成了山名和村名;传说郭巨山得名来自孝子郭巨,当年他为了母亲能吃饱而埋儿子,结果挖出金块。蜀山镇的地名由来是:镇东北角平原有一座小土山,过去人们一直称它为独山,后又将“独”字改为“蜀”字,镇以山名;蜀山镇黄姑的地名由来是,传说东汉末年黄穰起兵,驻兵庐江黄屯。其妹黄姑攻入无为蜀山西,后来人们便为这个地方取名黄姑。洪巷镇的地名由来是:据说当年还没有无为大堤,每当江水暴涨,洪巷一带一片汪洋,只有一块高地露出水面,像木排漂行,人们便把这个地方称为“排行”;据说清代,洪巷练溪戴氏有人考中进士,曾在村中竖立一个旗杆,人们就把这里的戴氏称为旗杆戴。牛埠镇的地名由来是:民间传说,这里过去是以牛商为主的贸易商埠,故名牛埠镇;牛埠镇土桥的地名由来是,麻园到土桥街隔一道沟,群众以树木为材料搭一座简易的桥,桥面上铺一层土,故称土桥;牛埠境内有一座龙门桥,传说清末太平军李秀成曾率军与清军在此一战,后来人们建桥纪念。昆山镇的地名由来是:据说由王莽篡权后改舒县为昆乡、北宋时庐江县昆山镇承续而来;庐江县的矾山,古名昆山。现在,昆山三公村、新华村等地,还存有唐宋以来矾矿开采的遗址。鹤毛镇的地名由来是:镇名缘于河名,河名缘于传说,远古时期,这里山野荆莽蔽日,林木葳蕤,河滩芦苇、沼泽密布,水草丰美,成为野生动物栖息地,鸟类天堂,常有仙鹤逐水,时而飘落一些漂亮的羽毛,“飞飞鹤羽,呦呦鹿鸣”,仿佛一幅古朴、灵动的《鹤鹿图》,使这方古老的土地,散发出浓郁的人文香味。石涧镇的地名由来是:该镇山多,山间常年溪水潺潺,因境内有一条碎石涧洼横穿全镇,因而得名为石涧。严桥镇的地名由来是:原名小东庙,抗日战争期间,小东庙附近有一座桥,桥头有一姓严的住户开设一座小店,是我地下党秘密联络点中心,为便于联络和开展工作,故将小东庙改为严家桥,解放后正式命名为严桥镇。红庙镇的地名由来是:相传这里原来有一座庙,庙里尼姑婆婆很有善心,经常为当地的产妇接生,手总是红的,后来很多人为了感谢庙里尼姑婆婆,称这座庙为“红庙”。高沟镇的地名由来是:该镇住地又叫龙庵,传说是龙的生息地,现在是“中国电缆之乡”。姚沟镇的地名由来是:因该地有一条长沟,一姚姓居住在沟头,遂名姚沟。传说从前姚沟有个寡居的母亲,为了换得钱物供儿子读书而改嫁,母子在凉亭话别;后来儿子中了状元,来此寻找母亲,那个凉亭只剩下柱子,后人把此地命名为扶娘柱。泥汊镇的地名由来是:因该镇面临长江,位于长江转湾处,系由淤泥积成,故称泥汊。开城镇的地名由来是:传说唐代开城置县,所在地有桥头堡,但无城门,所以称为开城。赫店镇的地名由来是:原名邵家巷,此处有片黑树林,林内有人开一饭店,名曰“黑店”。此店虽然店名不好,但生意兴隆。所以人们赞曰“黑店”乃赫赫有名之店,赫店便由此而得名。原无为县二坝镇的地名由来是:镇南约2公里的小港边有一个老地名叫“头坝”,离头坝约1.5公里的地方,在港河通江的出口处有一道历史上的挡水坝,故名“二坝”;传说二坝雍南社区境内有一座尼姑庵,人们以它作为修坝标准,这道坝便被称为准堤。原无为县汤沟镇的地名由来是:该镇西南有一条长江支流,形似沟渠,且镇上姓汤居多,故名为汤沟镇;相传清代末年,汤沟有个妇女怀孕一年多没有生产。族中老人说,一年多还没有出生,他一定是帝王转世;如果真出了帝王,这个家族肯定遭殃。于是,他们挖了这孩子的祖坟,想趁早破坏风水,断了龙脉。挖坟时,坟中飞出一对乌鸦,人们就说这祖坟葬在乌鸦地。从此,这个小村庄被称为乌鸦地村。原无为县白茆镇的地名由来是:传说白茆洲本名“白马洲”,因李鸿章当年骑着白马圈地而得名。据说李家在白马洲南面的南垄,盖有房子专门用来收租,老百姓就称这个地方为官棚。总之,有关无为地名及传说故事很多,地名是历史长河、文化时空中的特定符号,它的命名、演变始终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联。全国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息、繁衍、劳作在这片热土上的奋发有为的无为人,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精神,在皖江大地谱写着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辉煌篇章,让千年古邑生机盎然、蓄势待发,而这才是无为人引以骄傲的!(原野牧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