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改革下的新三板定位再思考做跳板

还有半个月,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即将开市满周年。

截至03年10月底,北交所已迎来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家,累计总市值已达亿元。

在此之际,有关上市机制的更多红利也在悄然浮水——日前北交所在一次内部座谈中透露,未来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可以直接进行辅导并申报北交所上市。

其实自开市运行以来,有关北交所上市机制优化的呼声与动作则始终不断。

从01年设立之初明确的“企业来自新三板”,到0年末酝酿的“直联审核机制”,再到如今的“可直接申报IPO”,北交所的上市机制经过年发展,终于逐渐向沪深市场方向靠拢。

但这一机制的演进过程中,由于不及预期流动性与估值水平,一度让北交所的上市流程饱受争议。

一方面,北交所的融资规模、流动性、估值水平偏低,IPO给发行人和股东带来的改善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必须挂牌新三板满1个月”的刚性规则,又加重了发行人的流程负担。

相比之下,面对更多具有上市潜力的拟IPO企业更热衷于选择已启动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沪深市场。

此番北交所的改革方向,正是指向了“流程长、收益小”这一关键矛盾的化解,但在机制渐变的同时,市场似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北交所设立之初“关联新三板”制度缘由与初衷,而未来如何平衡北交所、新三板之间的发展关系,或许同样值得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