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笔记本触控板为什么那么难用爱范儿

从Windows笔记本转投MacBook多年,一直有一个疑惑困扰着我——为什么大多数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都那么难用?对于MacBook用户来说,优秀的触控板体验经常被列为无法割舍的重要原因。而对于Windows用户来说,糟糕的触控板体验让鼠标依然占据着笔记本最佳拍档的位置。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究竟难用在哪里我们先从触控板的基本动作上来说。在日常使用中,用户使用触控板的动作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种。移动操作多指手势触控点击按压点击这些基本上涵盖了所有触控板能够完成的动作,其中前三者主要和触控板使用的表面材质有关。好的触控移动体验手感要顺滑不涩,使用起来轻松不费力。这种触控板一般使用的都是玻璃材质。玻璃材质现在广泛应用在触控操作的设备中,最常见的就是手机屏幕。但是光滑的玻璃在有手汗的情况下手感就会变得非常艰涩,所以触控板都会做成磨砂手感,进一步增加顺滑感。多指手势和移动基本一样,只是增加了多点触控点而应用。关键在最后一项,也就是按压点击操作。由于系统的交互设计原因,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会移动光标,而点按代表的则是选中操作,两者结合让我们能对屏幕上不同的元素进行选中,从而进行后续一系列复杂操作。从移动到点按的过程中,大多数人的习惯是移动到目标元素上直接按下,比如选中一个图标,比如快捷打开一个应用,后续还能继续接上移动操作,比如选中一段文字等等。这种交互形式是非常高频的操作,它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同时操作空间上的水平移动(滑动)与垂直移动(点按),手不用抬腕离开触控板就能执行多种操作,不仅效率高,同时非常自然和直觉,这点是双击或者多指手势都无法比拟的。▲触控板的按压操作.图片来自:ExpertReviewsWindows笔记本触控板为什么难用,按压点击的糟糕体验难辞其咎。如果你经常使用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会很神奇的发现它的按压反馈并非所有区域都是一致的,而是从顶部到底部呈现一个很明显的线性变化——顶部几乎按压不动,越靠近底部则越容易被按下去。这就是导致我们最高频的操作,移动后按压这个「经典Combo」出现了体验断层,如果你向上移动比如找到最上角的窗口关闭按钮进行按压点击,经常会发现触控板按不动,而向下移动到任务栏在按压点按则简单得多,这种分裂的体验会让触控板的体验急剧下降,「难用」的评价随之而来。但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好的触控板是怎么做的不少人都知道年以后使用了ForceTouch的MacBook触控板体验出色,而大多数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到今天使用体验依然差劲。问题在哪里?就在结构设计。那些有独立按钮的早期触控板先不提,目前大多数笔记本触控板在结构上像是一个「跳板」,你可以想象一下跳水项目的三米板或者跷跷板的一边。在触控板的下面留有一定的空间,这部分通常会有一个按钮,让触控板可以按下去实现按压点击。但同时,靠近键盘的上半部分则被固定着是无法按动的,要想实现按压点击只能往下,这个导致了触控板在这个动作上的可用性只有一半。在使用ForceTouch之前,MacBook的触控板其实也是这种设计,直到年的12英寸MacBook率先搭载ForceTouch压力触控板,彻底颠覆了笔记本触控板的使用体验。ForceTouch技术在前几年已经说的很多了,核心就是用振动马达模拟出按压的力度反馈代替传统的机械结构,苹果称之为「触觉引擎」(TapticEngine)。并且在四角都加入了力度传感器,可以感知用户按压的力度。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在触控板的全区域都能实现相同的触控手感。那种因为向上移动之后触控板无法直接按下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这些小细节的改善不断积累起来,让MacBook的触控板已经甩开了其它笔记本触控板一大截。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一些有追求的Windows阵营产品也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