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纪最近因为工作的事儿有些困惑,最近一次公司晋升机会,领导却给了同期新入职的小张。原来他觉得自己学历和工作能力都很好,平常安分守己,不与同事起冲突,安排的活也都干了,自己工作量完全不比小张少,没理由不给自己这个机会,于是他去找领导对峙。
领导给了他三个理由:第一,不积极上进;第二,容易有消极情绪;第三,同事反映他有时一意孤行,不提前跟同事沟通。面对领导的回应,作为职场新人的他,陷入了迷茫和焦虑,自认为做了很多的事,被领导和同事反映为工作不积极并且不善于沟通,这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知道接下来该怎样开展工作,整个人陷入了迷茫和焦虑之中。
同在职场的你,是否也遇到过以下与小纪类似情况而感到心累?
遇到有挑战的工作有畏难心理,习惯于做简单、重复的事务性工作,工作量不少,陷于“穷忙”,领导同事还评价你是不积极主动。
遇到别人的职责或批评,不敢正面面对,习惯于息事宁人,一个人闹委屈伤心,还被同事认为是瞎矫情。
遇到涉及相关方的任务,怕多方协调沟通,自己能做的就悄悄的都做了,却被同事认定为不善沟通、一意孤行。
针对这些职场困境,吴军老师的《见识》一书中给出了答案。吴军老师是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投资人、著名的认知升级类作者,他在其著作《见识》中准确地指出了职场人面对的常见困境,并给出了对应的破局之法:积极投入当下工作、控制工作情绪、保持谦卑提前沟通,能够帮助职场人缓解迷茫和焦虑,实现职场上的乘风破浪。
1.摆正心态,积极投入当下工作。职场上不少人,特别是职场新人,在心态上没有摆正,总想着把现下的工作当作跳板,期望有了经验后到更好的公司工作。
你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同事,他总是能从一堆工作中找容易的工作去做;当领导交办有挑战性的工作时,他就会以“工作量已经很多了”、“不熟悉应付不来”等各种理由推脱给别人;严格按照上下班时间,无论手头有没未完成的任务,到点就走人;平常大家搞个集体活动,他也不参加。这种心态会让人对很多本该完成的工作视而不见,不求上进,也懒得建立和维护同事关系。
这样做看似是潇洒的掌控了工作,实则是既浪费了时间,又丧失了锻炼机会,还给同事留下了圆滑虚伪、自命清高的坏印象。一旦形成被动敷衍的坏习惯,即使跳槽也难以被委以重任。因为一份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谋生手段,它能够让你快速成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行业。
作为职场人,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态度,把工作当成职业来做,主动通过工作尽可能成长,要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主动地多做事情,多跟人打交道,去帮助别人,支持自己的同事和领导,为职场晋升积累资本。
2.正面应对职场冲突,控制情绪波动。作为职场人,你肯定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总有一些同事和领导,无故责备你、批评你的工作,却不给出具体的问题和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果不能正确应对,信心会遭受打击,陷入自我怀疑和悲观的情绪中,不仅脱离工作重点,而且阻碍个人成长。
遇到被人指责,首先,要判断你遇到的是善意的批评建议还是恶意的无端指责;如果是有利的批评建议,就要摒弃情绪认真采纳改进;如果确定是恶意语言暴力,就要正面应对,对于那些只是为了自己利益的人,要主动沟通达成谅解和妥协,对于那些真正想跟我们作对的人,要注意防范,不带个人色彩,以专业职业素养来聚焦事情本身解决问题。
保持谦卑,提前沟通。
职场上很多人会犯一个通病,就是觉得做事情与其征求别人意见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做的快,很多任务就事先不打招呼,自己做了主。虽然自己做了很多工作,但相关人员还会认为你不尊重别人,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给领导打小报告。
其实很多时候,征求别人的意见,对方未必一定会反对,因为只要确保各方利益,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反之,如果事先不沟通,即使想法和同事一致,一些同事也会故意鸡蛋里挑骨头,自己反而吃力不讨好。因此,一定要保持谦卑,养成提前打招呼沟通的良好职业习惯。
职场晋升不仅仅是能力大小和工作量多少来决定的,吴军博士在《见识》中提出,职场人会感到心累,除了个人能力的局限,工作主动性、控制情绪能力、沟通顺畅度等同样影响你的职业发展,并指明了正确的成长姿势,值得职场小白乃至职场晋升族一读。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见识》一书围绕个人精进主题,对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人生课题,如个人成长、婚姻恋爱、子女教育、职业发展、社交沟通、投资理财、商业本质等,给出了科学独到的视角和有益建议。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家长、学校、社会不会教给我的东西,受益匪浅。想要提升见识的你,一定要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