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长江日报记者韩玮通讯员刘新红欧巍
3
2
破
今日5时,随着一声巨响,位于武昌和平大道北侧的铁四院老办公大楼瞬间向后倒下,成功爆破拆除,腾起的烟雾很快被强大的水喷雾包裹、压制。59年历史的老大楼永久“谢幕”。邻近的办公楼、居民楼、树木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安然无恙。
爆破时间在54秒左右
5分钟后,因爆破引起的粉尘基本散去,0分钟后,交通管制解除,杨园地区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铁四院老办公楼爆破瞬间视频截图
这座大楼产生诸多“第一”孕育出全国5成高铁
铁四院老大楼建成于年,当时为4层砖混结构,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老楼外进行加高,形成了0层“楼套楼”形式的办公大楼。
为了进一步改善、美化办公环境,积极响应地方发展需要,根据规划要求,在建设完成2号新办公大楼后(老楼正后方,已于年0月投入使用),需要将老楼拆除。
目前,中国高铁的通车运营里程达到2.2万公里,为世界第一。其中一半为铁四院设计,它们中的大多数诞生于这座老大楼。老大楼不仅见证了铁四院60多年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蜕变。
同时,这座大楼也培养了一批国内最早研究控制爆破的人才和相关技术。
铁四院老办公大楼资料图
中午3时,长江日报记者来到现场看到,老大楼用黑色幕布包裹起来,附近的路口处已于20日贴上“安民告示”,告知居民爆破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警戒区域,爆体周边3条路段于4时45分至5时0分进行交通管制。
裹棉被、“穿”竹盔甲、绑钢排架爆体穿了里三层外三层
前一天,记者提前来探访时发现,设置在爆体、近体和远端的三层安全防护清晰可见。爆体外梁柱上包裹着厚厚的棉被,每扇窗户上还包上了竹跳板,好似穿上一身“竹盔甲”。
一根根竹筒搭起的竹架上,用铁丝绑上一个个竹排,形成强大的竹排阵,紧邻需爆破的整栋楼外。而最外面邻近周边建筑物的,是用一根根钢管搭起的钢管架,上面绑上一个个竹排,形成最后一层钢管排架防护系统。
图为记者22日上午在现场探访时拍摄的爆破前画面铁四院岩土公司爆破项目经理吴剑锋说,爆体里外共设置了三层安全防护体系,可有效阻挡飞石、冲击波。同时,通过在地面设置缓冲层,减少老大楼倒塌对2号楼地下车库的冲击。
为了确保整个爆破过程的绝对安全,爆破项目部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勘察,详细设计了爆破方案,通过相关技术模拟爆破效果,进一步优化方案。此外,岩土公司还先后组织了4次专家论证会和安全评估会,并进行过一次试爆,确保爆破方案万无一失。
得知老大楼要爆破,祖孙三代来告别
老大楼附近天桥等处设置了多个摄像头观测点。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为了记录大楼爆破倒塌时的状况。周边的杨园街、和平大道沿线商户门面暂时关闭,处于警戒区域的商户、居民和其他市民在4时以后陆续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得知老大楼即将爆破,不少居民来到附近一处天桥上为大楼拍照留影。在和平大道附近一处安全地带,在老大楼中工作0余年的铁四院老职工袁先生和儿子、孙子专门来与老大楼告别。儿子同样是铁四院设计师,在老楼工作过5年。“今天我们三代人来这里告别,有点留恋。”
距最近建筑仅0米秒半内爆破完毕
下午3时,长江日报记者在距离老大楼一百多米远的和平大道旁一处空地上,目击爆破全过程。5时整,随着一声巨响,老办公大楼瞬间向后倒下,记者还没反应过来,仅一两秒,粉尘腾空而起,包裹着水雾,已不见大楼踪影。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大楼最终是按照设计预定方向和区域向后方倒塌,飞石、粉尘、振动、噪声、冲击波等均严格控制在安全指标范围内,邻近建筑安然无恙,周边环境未受影响。接下来,大型机械将进场清除被爆破分解的楼体。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旭光表示,本次爆破顺利实施,再次证明铁四院控爆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吴剑锋介绍,铁四院老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结构复杂,为“楼套楼”。5至0层是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至4层为砖混结构内楼,套楼和内楼虽为独立受力结构,但在大楼的长宽高三个方向上有重叠,且内外刚度相差很大,又要保证内外楼同时同步倒塌,通俗地说,就是不锈钢锅盖扣在了玻璃盒子上,要让两者同时破碎。大大增加了爆破难度。
二是外部环境复杂。该楼距交通繁忙的和平大道23米、杨园街6米,距铁四院新建成的号生产科研楼2米、2号楼20米,距离2号楼地下车库入口仅0米,如何保证周边建筑物和环境安全是大楼拆除关键所在。
三是场地狭小、施工组织困难。本项工程工期十分紧张,与相关工程施工相互交叉,且铁四院生产经营较为繁忙,环境影响必须严格受控,施工组织非常困难。
吴剑锋说,为解决结构环境复杂、场地小、倒塌距离短等问题,采取控制爆破技术和折叠爆破方案,选择合理的爆高和时差拆除“楼套楼”。汪旭光表示,采用控制爆破手段拆除“楼套楼”,国内尚属首次。
爆破后将建成的文化广场效果图
三千老楼红砖,原址将建遗址文化广场
据铁四院有关人士介绍,老楼拆除后的原址上将建设一个大型的企业文化广场,进行大面积绿化,并在文化广场上采用多种方式设置纪念铁四院建设发展历史的雕塑、文化长廊、历史墙等。
为此,在本楼拆除施工中,铁四院特地留存了三千块年老楼第一次建成中使用的红砖,计划用这些老砖砌建遗址景观。
我要上封面
欢迎推荐和自荐,一张照片+一句最想和大家分享的话,发送到邮箱cjrb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