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聊汽车品牌#日前有一则网传信息称:比亚迪将收购上汽集团旗下的乘用车业务对于该消息上汽集团发文否认,比亚迪方面也确定该消息为假信息。比亚迪汽车没有理由收购上汽乘用车、上汽集团同样不会选择卖掉乘用车业务。上汽集团的乘用车公司包括两大品牌,分别为荣威、名爵(MG),这两个品牌对于上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参考下半年首期销量数据吧,上汽旗下的合资品牌大众汽车同比下降47.76%、通用下降20.17%、通用五菱下降15.38%,很显然这些合资品牌的未来前景都已经没有前景可言了。同期的上汽乘用车只是同比下降1.96%,但销量仍然有台;大众汽车台的销量已经接近荣威名爵,在GPF问题解决不了、车辆无法作为正常代步车使用,以及发动机通病同样无法解决的前提下,大众汽车注定要滚下神坛;通用旗下的雪佛兰已经基本失去竞争力,别克和凯迪拉克依靠以价换量模式短期内能稳定销量,长远分析也只有雪佛兰和别克未来能以入门级车稳定少量的市场份额,通用五菱本就是个现象级品牌,很难作为未来的支撑,那么上汽的乘用车品牌最终还剩下什么?毫无疑问最终只能依靠荣威、名爵,以及有乘用车业务的大通,大通的主力车型是轻客和皮卡,同期增长20.43%,在皮卡转型乘用车之后也许会很有潜力;不过在轿车、SUV、MPV三大阵营中,能依靠的还是前两个品牌。所以上汽不会放弃乘用车公司,重心从合资汽车转向自主品牌也是必然的趋势。这点可以从一汽集团近两年销量增幅理想的红旗汽车,广汽集团在MPV阵营领衔的传祺汽车,以及最有参考价值的长安汽车集团得到印证;长安预计会是年自主品牌销量冠军,红旗汽车涨势喜人,传祺M系列MPV超越别克只是时间问题。中国汽车品牌已然崛起,国潮汽车风会成为下一个潮流,所以上汽的重心也是可能转移的,上汽不可能放弃“上汽乘用车”。比亚迪收购上汽无从谈起,没有客观理由!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跑品牌,比亚迪为什么要收购上汽乘用车?可以说这不符合逻辑。比亚迪打造的王朝品牌是开启国潮汽车文化大门的敲门砖,其品牌精髓包括自主研发(自强)、国潮设计(文化自信)、智能电驱(引领能源变革),初衷就是打造「强大中国车」。那么这就决定了荣威和名爵的品牌文化与其不匹配,因为荣威的品牌背景就是罗孚,当初是因为没有收购到罗孚的品牌所以才自创荣威,不过还是较为明显的模仿痕迹;而名爵本就是收购来的英系品牌,不论市场表现如何最终都是给英系车做嫁衣,毕竟品牌的根是不会变的。荣威和名爵是英国汽车品牌,大通原为英国商用车公司的系列;前两个品牌的技术背书依靠的是通用,比如15E4E-1.5T发动机的原型机就是通用LFV,20L4E也是有技术借鉴或共享的;其双离合变速箱是上汽通用联合研发,似乎核心技术还是缺少自主内容的。在新能源汽车的混动技术领域比较有意思,EDU架构早期还是借鉴了初代DM系统;在三电技术中上汽依靠宁德时代、英飞凌等供应商,这就再次决定了比亚迪应不可能考虑收购上汽乘用车。在电机、电池、电控(IGBTMCU芯片)、汽车电子、内燃机、变速箱、ECVT、纯电平台等技术领域,比亚迪都具备核心技术与自主生产能力;也就是说在电驱领域即便收购上汽乘用车也还得为其进行技术升级,在内燃机阵营比亚迪只考虑适合DMi/p的阿特金森和米勒循环发动机,燃油车说着就要停产了,那么收购这两个仍以燃油车为核心的汽车品牌有什么意义?如果说荣威名爵有什么品牌价值,那也只是在外国汽车品牌还有些热度的阶段中,以“英裔车”的热度稳定销量;只是比亚迪同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上汽乘用车,随着这些车和哈弗、坦克、领克、红旗、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的销量快速增长,国产汽车潮流预计1~2年就会替代合资外国品牌的汽车,届时这些收购来的品牌会很尴尬,至此比亚迪再没有收购的理由。结语:网传比亚迪可能收购的车企有很多,但从比亚迪的品牌与产品规划分析,预计可能收购的只有一个表现比较差的美国车企,作为乘用车发力北美的跳板;不过在比亚迪北美(客车公司)在北美市场被刻意打压之后,预计发力北美市场的规划又会缓一缓了。所以近期的比亚迪应当没有收购其他车企的规划,做好王朝品牌、储备高端品牌、转型供应商就足够了。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