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解禅定法则看破道,气功理论是跳板

摘要;“道”就是“老子”用特异功能所认知的世界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即宇宙多维空间(俗称阴性世界)。

一、揭秘道德经看不懂之谜

号称有字天书的道德经,千百年来将多少专家学者“拒之门外”无从下手。其实最为晦涩难懂的并非“虽有字如天书”,而是隔行如隔山在作怪。(重点来了)其原因定会让你大为震惊:因为道德经通篇将“坐禅”法则揉入文中,所以看不懂。“坐禅”佛家叫“禅学”,道教称其为“道学”,现代科学叫做“人体生命科学”简称为“气功学”。儒教、道教、释教(佛教前身)三大教门包括所有教门教派,都有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及内容,但有一个共同的追求目标,那就是经过修炼而“求道”、“得道”。“道”有“人道”“天道”之分,“人道”乃人伦道德,天道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道德经中令古今学者束手无策的“禅学”法则,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特异功能”。

你会想,特异功能有什么看不懂的呢?今天,要说特异功能和气功,我们一听即懂,然而一旦讲到特异功能法则、气功理论,或者说“禅定”法则,试想能够听懂的又有几人呢?尤其关键的问题是:现代科学依然无法对特异功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现代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三维空间”以内的事与物,而禅学法则、气功习练以及特异功能却是四维空间以上的事物。可喜的是:现代科学已经发现宇宙多维空间的存在,只是还没有发现多维空间能够携带信息或曰传递信息的科学依据,我们翘首以盼!

讲半天我想要说的是:所谓道德经里面最晦涩最难解最难懂的,恰恰是老子在讲特异功能法则和气功理论的部分。这就是专家学者们大呼“世上最难懂的书”和“有字天书”的根本原因,简而言之:隔行如隔山。犹如理科专家去研究医学论著一样,岂有看懂之理呢?有一定禅学理论以及气功理论基础的人去看道德经,定会让你感觉到眼前一亮:啊,原来如此!

再揭“道德经”难懂之秘

《道德经》上下两篇五千言,其难点深藏于一个“道”字中,想要看懂首先对“道”字的理解上要有所突破才行。道德经开篇第一个字就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打开道德经,学者们从道德经第一个字就开始迷茫:这“道”如何定义才对呢,百思不得其解。

那么我们从禅学法则和气功理论来给“道”字定义,这样就好理解了:(重点来了)“道”就是“老子”用特异功能所认知的世界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即宇宙多维空间(俗称阴性世界)。再说通俗点,“道”就是宇宙多维空间。特异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手段和工具去认知宇宙多维空间。宇宙浩瀚无垠,其间以高维度形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与物,老子将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所有人、事、物,统统归结于“道”的名下。然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自己的世界观,从而形成了老子的哲学观。

“道德经”第一章所讲的意思是:世界还有一种存在形式,与我们现在所了解的这个世界不一样。“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个“道”是天道的道,就是我们定义为“道”就是“老子”用特异功能所认知的世界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即宇宙多维空间(俗称阴性世界)的这个“道”;第二个“道”是说的意思。意即老子认为是阴性世界的这个“道”,是可以讲的可以说的,但是无法用常用的语言来表达,无法用平常的思维去理解去传达;“名可名,非常名”意即:为它可以取个名字,但不可用平常的思维去为其取名。于是在第二十五章中老子再次表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意思是:我不知道它(道)叫什么名字,用文字为其取名叫“道”,勉强形容它为“大”。

实际上老子通过自己的特异功能理解到,世界还有一种存在形式即阴性世界,此概念在老子心中明白如镜,然而,作为一种世界观、哲学观传达给世人、介绍给世人,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这种世界观所讲的是四维空间以上的事与物,是阴性物质的存在形式,用常理是根本无法解释得通的,所以老子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尤其阴性世界、阴性物质只有在特异功能功态下方可观其奥、听其妙。所以老子才会有“道可道,非常道”的感叹与难为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