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记忆过大年玩花船,走村串户拜大年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010241.html

花船,又称龙船、旱船,所以民间玩花船又叫玩龙船、跑旱船,有些地方干脆叫玩船的。

我市地处江南,花船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每逢新春佳节,各地都会有群众组织的花船表演。

古时,人们模仿船民、渔民水上行船的各种动作,并加以夸张、美化,渐渐成了劳动之余的娱乐方式。严重干旱时,群众又把玩花船作为祭祀求雨的一种形式,用来祈祷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玩花船的道具主要是花船,由渔船演变而来,用秸秆、细竹竿、竹篾编扎而成,再用布料、彩纸糊贴装饰。式样有元宝形、鲤鱼形、龙形等。

一般先依照船的外形,用竹子扎成船(无底)的框架,框架分底座和顶层两部分。底座为船舱,顶层为舱篷。船舱中央部位留一洞口,系上带子,演出时套在演员身上,以造成人坐在船上的效果。洞口四周撑有四根杆子,上部扎成轿子形状。

我市与众不同的是鲤鱼形的花船,船身以鲤鱼为模型,新颖别致。“鱼”“余”谐音,喻以“年年有余”“岁岁有余”“吉庆有余”之义。船身绘着鱼头、鱼鳞、鱼鳍、鱼尾,鱼背,所以又称渔船。

船分雌雄两只,雄者鱼头高昂,神气活现;雌者则低头含羞,一副宁静之态。船身左右画满彩画,或山明水秀、百花盛开、春满人间;或表示新年吉祥、五谷丰登。

在船身洞口的上方,扎成三层阁楼,美丽的华盖如三层宝塔,又仿佛宫灯似的。而宝塔更是五颜六色、彩球虹霓、锦花簇簇,塔的窗口贴有窗花,塔顶上的彩旗,象征船行万里,吉星高照。船身从船帮向下,用绸布围一周,上半部分淡黄色,表示船的出水部分,下半部分淡绿色,表示船的入水部分。有的在淡黄色绸布的下沿剪成曲线,表示浪花。

船头、船尾、船帮及顶部都扎有多彩花束,船顶用小灯笼或者小风车装点。整个花船大红大绿,花团锦簇,妆扮花俏,故得名“花船”。整个花船既是道具,又是一件艺术品。

表演者有船娘子、艄公、三花脸(小丑)以及打莲花落(钱镲子)者,另有一班敲锣鼓的和琴师。整个团队少则8—9人,多则20人左右。

坐船的娘子称作船娘子,船娘子是很受欢迎的,一般的人家如有小孩娇养,碰到过年玩船的来家门口拜年,便会把小孩交给船娘子抱,主家包上红包递给船娘子,船娘子接下红包,从里面抽出一部分重新包好,放在孩子身上。民间传说,被船娘子抱过的小孩今后会一生平安,大富大贵。

表演时,船娘子身居“舱”中,用彩带将花船吊于双肩,两手拎着船帮,随着锣鼓点不断变化步法,人动船摇,人走船行。时而轻舟荡漾,时而激流勇进,时而乘风破浪,时而逆流而上。形成跌宕起伏、左右摇摆之势,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花船左右各有一位艄公,艄公又叫撑篙子的,一个里篙子,一个外篙子。艄公一手拿撑船的篙,一手拿竹板(又叫阴阳板,搭板子)或折扇。行进时手持竹竿表演划船、撑船动作,配合船娘子起舞。

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三花脸,三花脸又称骚鞑子,头戴破草帽,手摇破扇,画着小丑脸,高翘八字胡,手舞足蹈,窜前跳后,动作夸张滑稽,说话诙谐幽默,伺机插科打诨,常常让观众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演唱是玩花船的重头戏,演唱的形式多为独唱,船公、船娘子、小丑轮流而唱,一人主唱,众人帮和。每人唱至结尾处,众人齐声帮腔。除了独唱外,还有轮唱、合唱、对唱的。二人对唱,即艄公唱什么,船娘子接什么。每唱一段后插一些幽默风趣的对白,锣鼓再响,船娘跑圆场。

唱腔有特定的“龙船调”,也唱一些江南小调,如“八段锦”“坐绣房”“五更天”“十二月”等。

演唱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很多固定不变的传统唱词,如《唱花名》《小放牛》《十位古人歌》《卖杂货》《十二月香袋》等。最大的特点是见什么唱什么,见人唱人,见物唱物,根据不同情况,即兴作词,随编现唱。例如拜门子见人家有楼房,就唱:“锣鼓一打响当当,东家的楼房好漂亮,小小天井四方方,楼房里面亮堂堂。”来到住草房的人家,便唱“未曾开口笑盈盈,东家的老板你又是听,小小天井四方方,灵芝草盖房亮堂堂”。如果人家门口长着花草树木,便唱“锣鼓打得好热闹,主人全家好逍遥,右边长着桫椤树,左边长着灵芝草。”这些吉祥语,常常会把房主人唱得满怀喜悦。

唱曲换人称为接篙子,上去以后把场上人的篙子接过来,你就接替他唱。接篙的人,有玩花船的,也有爱唱船歌的观众。

玩花船的形式分为拜门子与打场子两种。

拜门子就是挨门逐户拜年。花船到哪家门口,就在人家门口玩。“拜门子”时间较短,如走过场,结束一家,再换下一家,户数多不便多唱多玩。拜门子有个讲究,宁冇一村不冇一户,也就是说一个村一家都不拜不要紧,要是进村拜门子了,一家也不能漏,家里没人也要在人家门前拜一下。

玩花船的人从不拜空,每拜一家,临走时户主都要送些糕点、糖块、香烟之类的礼物作为回报,抛到船头上,条件好些的人家还送些钱币。一个正月玩下来,光香烟能收百十条。正是因为玩花船的人从不拜空,有经济效益,因此才常玩不衰。

打场子是找块大的开阔场地表演,俗称“打地场”,一般在晚上进行,观众四周而围。至少玩唱二三个小时,有时玩唱一通宵。

拜门子一班船有6—7人就够了,但是打场子要20人左右。为了烘托场面,有的还配犟驴、蚌精、挑花担、打莲湘等形式的节目同场表演。打莲湘的都是小姑娘,少则4—6人,多则十几人。姑娘们分布在花船两侧,用花棍敲击自己的颈、背、臂、腿等部位。在富有节奏的嚓嚓声中,边舞边唱,将玩花船推向高潮。

打场子可由一条船单独表演,也可几条船同时表演,几条船同时表演,场面蔚为壮观。

不同的两班花船碰到一起,还会发生斗歌。与玩麒麟的相遇,有玩麒麟的不友好,扬言要上大船,故意给竹扎纸糊的船出难题。于是玩船的就唱道:“上船要有跳跳板,我葵花秸子作跳你上船”,麒麟上不了葵花秸子作的跳板,只好作罢。

玩船一般每年春节开始,从正月初一玩到正月十五,玩得好的直玩到二三月,多则要玩三四十场。

随着文化生活的丰富,观看传统节目的人越来越少,玩花船一度越来越少见。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节日和文化日渐回归传统,玩花船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各种节庆活动、民俗表演、非遗展演,都有花船队的身影。新春佳节,更有花船队摇着花船,走村串户拜大年,如一道流动的风景,为新年增添喜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