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古典音乐
我的音乐之路始于美国,而职业生涯却始于欧洲。
当今世界,古典音乐的中心慢慢的从欧洲和北美洲拓展到亚洲的东京、台北、首尔。而近几年,中国的北京和上海逐渐成为新崛起的亚洲音乐中心,我们可以不出国门就领略到最纯正的音乐和享受到最专业的音乐教育。
二、关于出国
中学毕业后,我独自背上行囊前往美国。当时我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了问道,接近音乐的真理。出国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彻底颠覆了我对音乐的所有认知。我很庆幸在国内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美国的学习生涯让我受益匪浅。
出国之前,你的孩子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好了吗?
1、自身的音乐功底
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再去国外深造。如果你在国内没有打好扎实的音乐基础,去国外深造的意义何在?如果你只是去国外一般的学院,我建议还不如在国内定心修炼。
2、坚定的心智
出国留学,并不是简单的见见世面,走走世界。国外和国内的生活、艺术氛围完全不同,没有太多的人会去指点、约束你,这种文化氛围和教育模式让很多出国的留学生极不适应,从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的放纵自我,没有坚定的心智,很容易就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很多家长会以国际大赛获奖为跳板开启求学之路,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出国方式。然而,孩子的音乐素养、人际交往、生活自理能力几乎没有,更谈不上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了。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注意力被眼前的新鲜事物吸引,就忘记了最初的目标,慢慢地渐行渐远。
3、人生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
去美国留学为我打下广阔的音乐基础知识,除学习之外我们还要进行大量的音乐表演和教学实践。我如饥似渴的吸取着各种养分,这些都为我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自己的追求和选择,体验一种新的人生经历。从新的文化里去吸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从而来丰富你的音乐,去不断学习才是出国的真谛。
三、关于比赛
大多数人对比赛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参加大赛拿了奖,人生就开挂了。可比赛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我小的时候,比赛是我学习的目的和阶段性目标。我在比赛中有得有失,大赛经验也有一定的累积。但是,比赛的荣耀之后,职业生涯完全开启了一条全新、未知的路。
比赛:准备固定的几首曲目演奏,这有可能成为职业道路的敲门砖。但很多人期盼用国际比赛来开始一段职业的生涯,这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职业生涯包含太多综合的因素了。当今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一线艺术家,只有三分之一的钢琴家在国际重大的比赛中获奖。他们大部分潜心钻研,才会出这样辉煌的成绩。
职业生涯:需要的是积累大量的曲目,无论是技术、音乐表达、舞台经验和艺术修养都趋于成熟。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为了自身对音乐的追求,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像苦行僧一样的静心修炼。
职业生涯的困难和压力是比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比赛和职业生涯是不能画等号的。
四、关于技术
技术有很多种方式去练习,从启蒙到年岁的增长,其实我们的技术练习是一直在改变、调整和进步当中的。
1、好的音色与听力感知分不开
首先,耳朵要有辨析能力,通过听力的感知来思考。比如说:我的每个音发出来好听吗?老师和我弹的,有什么区别?有了听力的感知,再去研究好的音色是如何发出来的。反之,如果从不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长期让难听的声音灌输到耳朵里,听力的感知减弱,自然对美好的音色没有追求了。
2、弹琴的发音方式是否科学
坐姿和弹琴的用力方式对日后的发音非常关键。特别要说的是,孩子从开始学琴就必须用重量弹琴。靠身体的重量弹琴,而手指并不是发力点。在国内现在还在使用用高抬指快下键的技术练习力度,这是不科学的。手指的力量有限,如果强硬的训练它们,很容易造成伤害。
3、音乐的表达
音乐的表达是件很抽象的事情,仅仅靠语言是难以表达的。老师从启蒙阶段就要开始启发、培养孩子的音乐的想象力。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讲解音乐,让他们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
五、关于作曲家
如果让我在漫漫的音乐长河中选出一位我最喜爱的作曲家,那这个人必定是莫扎特了。著名的钢琴家傅聪先生曾说过:每部莫扎特的协奏曲都是一部《红楼梦》。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内心深处就对莫扎特有一种偏爱,或许是由于这个作曲家和我本性非常相似吧!莫扎特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天才,虽然英年早逝。可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音乐财富。
总之,不管我学什么作品,我都会有一首莫扎特的作品在身边。我对莫扎特的风格做了很多研究,是我投入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