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青春遇冷背后垂直类综艺的井喷

山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9.html

话说泛娱乐

/每晚分享有价值的原创内容/

连续两期,《极限青春》还没有在热度排行榜上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不得不说,这次腾讯踩到了一个“真冷门”。

播出13天,这档专注滑板题材的综艺平台播放量只有同期节目《明日之子》的1/5,骨朵数据显示,即便是上线第二天,拿到了自己的热度最好成绩,也没有超过早已结束的《创造营》。目前,因为豆瓣评分人数不足,仍然没有评分。

实际上,滑板和嘻哈、街舞、乐队等题材相同,都是在有限的资源和市场范围中操作,我们很难说分出高低贵贱,但从目前趋势来看,滑板确实赶不上其他同类型综艺。

于是,垂直化综艺又回到了最初那个问题:如何让一个足够小众的东西感染到更多人,回到大众的受众层面。

01

局限化创新

作为“爆款工厂”,爱奇艺通过开发多个超级网综,在一定程度上,书写了垂直化综艺的基本操作模式。因为爱奇艺的成功,使得其后入场的垂直化综艺开启了“局限化创新”。

明星引流加个性选手搭建内独特性,这种简单模式将垂直综艺变成了大型“分猪肉现场”。《中国新说唱》邀请了吴亦凡,《热血街舞团》抢走了鹿晗,《这就是街舞》拥有易烊千玺、黄子韬,《偶像练习生》请到了张艺兴,《我是唱作人》中王源入局,没有抢到“四大三小”的综艺只好退而求其次。

时间回到年,当《极限青春》项目刚刚被爆出时,网上能查到的消息是这样的:

“《极限青春》极限运动竞技真人秀,拟邀陈伟霆,王一博,程潇,夏雨等”、“腾讯综艺《极限青春》王一博基本上定了,其他常驻嘉宾在谈:陈伟霆,程潇,夏雨,还有两个外国人,飞行嘉宾在谈:杨超越,白敬亭,吴宣仪,柳岩,yamy,张雨绮,孙红雷,黄渤等”、“据悉,目前由鹅厂打造的新综艺《极限青春》,杨超越已经确定接受邀请担任飞行嘉宾了”。

显然,这档节目在最初也没有放弃“请一个流量明星就是赢了一半”的思路。

不过从《极限青春》目前的嘉宾阵容来看,节目已经采取了另一种模式:将“引流”与“专业性”两者分开,彻底解放了普遍意义上的“明星导师”。王一博、程潇、王珞丹承担引流作用,滑板圈内大咖车霖、袁飞和韩敏捷则承担专业性。

这种对于明星导师的解构与其说是节目的创新,不如说是无奈之举,但节目两者接线划清,也不失一种巧妙的做法。

除了在导师上做出的“被动创新”,节目对于比赛核心部分“评判标准”也有改变。与《中国有嘻哈》考察选手freestyle类似,节目更多地将滑板的风格融入节目的考核中。如袁飞在第一轮60晋45的比赛中,部分选手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获取了晋级资格。

两期节目将滑板精神较大程度的表现了出来,节目中的选手也都是一群非常有个性,且真实表达自我的人,这档节目算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打出了一套完整的组合拳,但作为一档瞄准小众的综艺,需要做的,从来不是保险而已。

02

极限青春的挑战

“滑板在综艺节目环节中,并不代表主流滑板或街头滑板或滑板真实的样子。任何看到这个节目的人都记得不要把综艺节目上的滑板和滑板文化联系起来,因为这和滑板文化差了十万八千里”。

上海BASE滑板帮在得知该综艺项目后,做出了如此表态。

实际上,腾讯选择做这样一档综艺,无可厚非。爱奇艺有嘻哈,优酷有街舞,腾讯理应有一档滑板综艺争取三足鼎立之势。不过两期节目播出,综艺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滑板本是非常适合搬上小屏幕,制作成综艺的,其神秘性、绝佳的观赏性和蕴含的正能量都能为其招揽不少的观众。《极限青春》也有意将“onemoretry”的拼搏精神融入节目内核。当节目刻画的大神人物因为轴,在节目医院时,《极限青春》所要传达的观点就算是立住了。

然而除了立意做的比较好之外,《极限青春》可以说硬伤不少。

王一博、程潇、王珞丹三位明星出现在节目中,现场选手和观众提出了一样的问题:他们来干嘛的?王一博程潇是滑板小白,王珞丹虽然有长板经验,但在节目中还是“水土不服”。节目虽然有暗示,但完全没有介绍清楚游戏到底要怎么玩。甚至连节目中类似“毛巾”、“大金链子”的鞋带,也并没有解释清楚具体是什么作用。

观众只能通过王珞丹和王一博的谈话,以及常年看综艺的综艺的经验猜出是三位明星要建立自己的团队进行PK,而鞋带标志着他们心仪的选手。至于每位明星有多少名额,全靠节目随心所欲。

为专门体现专业性,节目邀请到滑板圈内大咖车霖、袁飞和韩敏捷担任节目顾问。然而在最初的比赛环节来看,节目却没有表现出赛制的严厉,甚至连比赛规则都没有明确的界定,相信滑板选手赖思源提出的问题也是观众心中的疑惑。

除此之外,节目节奏过快、缓急不当也是问题之一。在第一期节目中,短短1个多小时容纳了晋级赛和battle赛两个赛制,节奏是加快了,也迎合了碎片化时代观众的观看习惯,但节目却没有用足够的笔墨表现滑板的精彩。

5人同场竞技的初赛模式,让王一博大呼“看不过来”,也让节目无法更好地表现一个小众文化的魅力。在正式的专业滑板比赛中,也是一组多人,但是是一个一个出场展示的,然后评委打分,按高低进行排序淘汰。因此在赛制设定上,节目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说服力。

同时节目更多的时节也放在了制造悬念和塑造人物上,这种做法虽增加了节目的戏剧性,但在一档推广小众文化的节目里多少显得有些“顾此失彼”。

对于一档需要“走出去”的垂直化综艺,最大的拦路石就是扫清观众理解文化的阻碍,最大程度让观众体会到小众文化的乐趣。正如《中国有嘻哈》和《这就是街舞》中对小众文化做出的种种技巧到文本的转化一样,只有让“freestyle”这种专业词汇变得口头化,才能正在得到传播力。

而《极限青春》带给观众的最大感受应该就是“好厉害!”、“好痛!”、“好危险!”等念头,节目中专业性的解释术语有,但是非常有限,观众也许很难从中得到了解一个小众文化的乐趣。

03

垂直类综艺的焦虑

从年开始,小众文化进入了“成熟期”,更多的综艺开始考虑的不是如何做好,而是如何出圈,似乎前一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想要达到大众效果,垂直化综艺还是需要在内容上多下功夫。

5月份,《这就是街舞2》靠内容优质得到市场的认可;6月,《乐队的夏天》慢慢提升内容质量键入佳境,成为新一档出圈综艺;而如今,“出圈”的任务已经传到了《极限青春》的手中。

“我们要在说唱音乐这个大门类中找最合适做大众推广的这类产品,把它变成一个大众性的产品。那种技术特别难、技术高超的还是线下会更合适一点,大众没有到那个程度去了解这种文化”。爱奇艺陈伟早在《中国新说唱》时期就考虑了大众与小众之间的关系。

正如他所说的,节目的终点不应该是一个小众文化的考级,而是要做成大众性的产品。这对于今天我们来审视《极限青春》或许有一定的意义。

来疯综艺内容总监陆晓峰在接受采访时曾表露,“在网络整个大环境当中,节目品类非常的多,越细分、越垂直,成功率越高。”综艺制作体量的逐渐缩小,是内容不断变得精良的前提条件。但如果垂直综艺变成噱头,无法促进内容的升级,那么小众文化被大众市场所包容的机会则会非常少。

湖南卫视年推出《声入人心》第二季,由于部分流量艺人的晋级导致了观众对节目的怀疑声音越来越大,成为该节目再难获得前一季影响力的原因之一;同样属于街舞题材的两档综艺,《热血街舞团》因为在内容上没有《这就是街舞》的扎实,也遭遇了较大的冷遇。

星驰传媒CEO朱化凯也曾提到,“以前拼明星、拼卡司,现在开始慢慢地开始拼内容,拼真正的执行和制作。”对于垂直类综艺来说,提高节目质量,也是唯一能体现节目诚意的方式。

从目前的,大部分垂直类综艺岁体现的是小众文化,但受众绝不小众。但当大众抱着好奇心点开节目时,垂直类综艺要通过内容的跳板完成大众化的跳跃。如果不能做到内容的精打细磨,那么垂直类综艺在做的事情,不过是不断地消耗题材而已。

作者/卡拉羊

责编/张每文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