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三方统计,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在70万家以上,K12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尤其是英语培训,可以说占据了学科教育的半壁江山。
行业变革之下,这么多的老师如何安置?很多人已经将教书育人当成一生的事业,一腔热情,落于何处?
“双减政策”下,学科教育机构如何自救成为难题。
一家地方头部英语培训机构的华丽转身
为了继续热爱的教育事业,山东菏泽志博外语培训选择了两个黄鹂少儿口才课程,以口才为跳板,转型素质教育。
山东菏泽志博外语培训是一家有着两千多名学员的英语培训机构,今年8月,与两个黄鹂建立了合作关系。双减政策下,虽然急于转型,但校区负责人还是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作为一家非常受家长信任的培训机构,校区负责人极为看重课程质量。
“既然家长给了这份信任,那我们就要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通过详细的了解《少儿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关键期口才训练教程》以及相关的课件、工具等,志博校区最终选择与两个黄鹂合作。
为此,两个黄鹂研究院副院长孟亚杰老师专程前往菏泽,为校区60余名英语老师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
完善的产品结构,清晰的授课方法、课程工具和提升途径,让山东菏泽志博校区的老师们对于转型口才老师产生了极大的信心。
孟亚杰是两个黄鹂研究院副院长。在11年的教学实践中,研究领域涉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儿童心理学,绘本教学等,创造了一套针对学前儿童的绘本教学方法,为全国上千名口才老师提供师资培训。
曾参与编写了《关键期口才训练教程》《关键期口才教学法》《关键期口才教学案例分析》等著作。两个黄鹂特级(十级)教师。
两个黄鹂的很多教材就是在孟老师的研发下诞生的,深入的了解教材,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对于培训老师,传授教学经验,孟老师绝对是两个黄鹂首屈一指的人。
通过孟老师的分享,志博的老师们迅速了解了两个黄鹂的口才教育体系,学会了两个黄鹂“3+5”教学方法。
每一位热爱教育的老师们都认真的听着孟老师的讲课。转型绝非易事,但在清晰的提升路径、完善的培训体系和丰富的课件、素材、语音材料帮助下,相信老师们能快速掌握口才教育的核心方法。
对于此次培训,孟老师说道:“志博校区的老师们转型还是比较容易的。本身大部分是少儿英语老师,教学素养是没有问题的。寓教于乐的游戏化课程与两个黄鹂少儿口才的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转型少儿口才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授课内容,都是语言教学。”
作为地方头部教育机构,志博教育的每一位老师都极为优秀。双减政策之下,放弃任何一位老师,放弃这么优秀的集体,对于校区负责人来说是极为心痛的。美术、舞蹈、Steam、体育等很难实现快速转型,唯有口才教育,贴合语言教学,教学体系完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建完整的单校盈利模型。
学术基因,教研为先
11年的砥砺前行,师资培育一直是两个黄鹂的强项。两个黄鹂的学术基因决定了我们一直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培育孩子成才,还是培育口才老师,两个黄鹂都非常在行。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次的集中培训结束了,菏泽志博校区的老师们也会在后续的培训中持续提高自己。
对于山东菏泽校区的老师来说,此次培训的收获很大,很多老师都对孟老师的专业表示叹服,对于此次孟老师的到来表达了感谢。一些老师赞誉:完全被孟老师闪耀的光环吸引;孟老师展现的流利平整的课堂是我追求的方向;听了孟老师的课,对口才了解的更清晰了,对转型更有信心了!
对于孟老师来说,此次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她说:山东菏泽校区的老师是一群非常优秀的老师,他们校区从来不需要地推,都是家长排队来上课。此次在老师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老师们的互动性和感染性都非常的强,明白了这所校区在当地这么受欢迎的原因。
两个黄鹂创始人肖弦弈博士曾表示,因为自己是做老师,做学术的,所以在教育实践之初,总会研究如何搭建完善的体系,如何规划内容,怎样用有效的方法解决老师、课程及整个授课过程遇到的问题。
研究院的孟老师也是一样的思维,这次培训她首先想到的是英语老师转型口才老师是一项新的课题,如何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英语老师转型,如何设计培训目标,如何优化培训体系,帮助英语老师建立转型的信心等问题。回到北京后,孟老师便与研究院的同事一起发起了英语老师转型口才老师的课题,希望帮助更多的老师完成事业的转型。
英语机构转型口才教育的难点
对于英语培训机构转型口才教育的难点,孟老师总结道:
英语机构转型口才培训,首先是怎么告诉家长,上口才课也很重要。
1.孩子学英语,即使出国将来从事的工作也是跟中国有关。优酷的古永锵等人分享到:母语是表达能力的上限。英语好,中文不好,表达就很痛苦,在欧美的很多华人的孩子也都十分重视中文;
2.在中国的孩子,大多时候英语仅是升学的工具,日常的沟通交流还是中文;
3.口才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好的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更容易成功;
4.口才训练是综合训练,孩子在接受口才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心理素质、思维能力、情商等的提高;
5.口才能力还是一个底层能力,领导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口才能力基础之上。
第二,英语老师怎么上好口才课?
口才训练有三个层次:
1.基础训练:语音、发声、体态、心理素质等;
2.外在的技能训练:讲述和沟通;语言艺术;
3.内在的素养训练: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现在的英语课除了语法规则跟中文系统不一样之外,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跟中文的表达能力有相同的地方,如基础训练的发声、体态、心理素质;外在的技能训练和内在的素养训练几乎差不多。不同的是,中文表达能力要求更高一些。
第三,口才课的教学和服务有什么特殊之处?
1.语音系统不一样,口才课要求说标准规范的普通话;
2.发声要求不一样,口才课要求声音更好听,这还是教学的重点;
3.能力要求更高,特别是讲述能力和表演能力;
4.口才课要求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如“跨年盛典”“我要上春晚”“社会实践”“户外教学”“媒体实践”等。这些锻炼机会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更全面的锻炼,对培训机构来说,意味着多途径的课消,这也是两个黄鹂关键期口才课程独特的地方。
学科转型不理想的原因
很多仍然热爱教育事业的人纷纷谋求素质教育转型,但转型效果并不理想。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没有好的师资。好的老师不是马上就能有的,尤其是领域内的资深教师,原有学校的老师没有其他科目的经验,美术,舞蹈、Steam,都有很高的准入门槛。
其次是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学科教育是刚需,所以之前不愁招生,有非常成熟的内在运营逻辑和市场需求。然而素质教育却完全不是这样,需要有良好的展现渠道,学习有“出口”,家长有交付。
第三,转型成本高。成本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加盟费用,师资的培训,装修环创,教具等各个方面。一些素质教育科目见效较慢,家长续费率低,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为继。
第四,选择品牌影响力较小,或者没有良好的品牌建设,不被大众所信任。
第五,没有良好的产品体系。一些素质教育类教学产品是从国外引进的,没有良好的本土化过程,不适应国内的市场和儿童成长环境。家长觉得学了很多,但又感觉什么也没有学。
转型刻不容缓,但也需要仔细斟酌。两个黄鹂希望通过完善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与更多的教育机构一起普及口才教育,让中国的孩子自信的在世界舞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