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吴以强的创作依托于报纸,是一个很高妙的策略,在如今传媒载体种类剧变的时代,站在“危楼”之上,将其作为到达更高更远更强目标的跳板并非是对报纸这一传统媒介的迷恋与迷信。我吃的苦头比别人多人生浮浮沉沉,吴以强曾有10年的时间,一度处于自闭状态,后来,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走出房间,进入传媒,做过发行和文字工作,但还抱有艺术家的梦想。“年在单位坐班,茶水、报纸成了工作之余的消遣,为打发冗长无趣的时间,我开始信手涂画一张张报纸。”最开始,吴以强只是偶尔的涂抹、篡改和书写,没意识到这里面其实潜藏着一种对权力的对抗。视读脸谱——纸媒真相(7)时代周刊xcm综合媒介后来,他慢慢尝试在报纸上改变它的语境,发现改造新闻图片之后,整个版面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叙事,文字的语境就变了,变得或模糊不清、或暧昧、或不可信任,跟之前所谓的“客观、独立、严肃”形成鲜明对比,这就很有意思了。“初期的新闻系列,重点放在图像与新闻内容的结合上,于是以图像的无理破坏和荒诞延展,来实现新闻事件的失语,扯掉了公共信息平台的遮羞布,所谓的第一重暴力。”视读南方周末竹综合媒介x60cm从此,吴以强开始了他“以报纸作为材料,以新闻作为创作起点”的系列作品。6年以后,随着国内出版物增多,吴以强的视角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开始的“编辑对待报纸”转变为“艺术家对待报纸”,致力于表现传媒是怎样作用于人和社会的,希望能把抽象的传媒世界,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揭示给人看。这时候,吴以强的作品,从一张一张的报纸,相应变为成堆成批的纸质媒介。物.语(疑团)衍异(23)65x88cm综合媒介通过对这些纸媒素材的应用,来表现视觉艺术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好也是纸媒想要表达的问题。“限制中的个性发挥,是自由的全部……报纸的方寸限制了我,也就在这方寸之间,我赢得了最大的自由。”物.质-被取消的绘画(7)40×92×8cm综合媒介年实验性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标签吴以强基于纸媒之上的创作,带着某种后现代意义上的解构意识,他摆脱了对报纸这种传统媒介的迷恋与迷信,将真实的生活跟报纸的严肃性进行碰撞,延伸出有关文化政治、个体意识、艺术等领域的各种话题。“在报纸上作画,我得到的不仅是与当代性的契合,更是与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产生紧密的联系,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新闻——有爱科技也动情x80cm综合材料原清华美院副院长苏丹认为:吴以强的创作,可以视为对报纸的一种解放,将这种具有沉重感、严肃感、权威感的纸面恢复到纸面感本身。吴以强创造的另一层意义,就是在一种集体意识的背景下,保持着个体的独立思考,借助报纸这个媒介,反思话语权力与集体记忆、权力意识与个体自由等问题。视读——里面、外面×97cm×2综合媒介年“传媒是很抽象的,当我把它具象化的时候,大家会有异样感,但是可能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传媒作用于人身上的虚拟性”。这个时期,吴以强创作的材料尽管是传媒,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