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佳传媒之声丨培养吴敏霞骗来陈芋汐

每一项体育运动,要实现金牌零的突破,除了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更要顶住常人难以克服的挑战和压力,甚至还得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点上,我们的特约主持人徐莉佳和今天的主人公史美琴都特别有发言权。本期《体坛佳音》,新华体育特约主持人——奥运冠军徐莉佳来到中国首位跳水世界冠军史美琴和丈夫—“亚洲蝶王”郑健创立的翼立运动俱乐部,在参观各项运动设施的同时,史老师还和我们就她个人运动及教练生涯中发生的“大事件”做了详尽回顾,过程中我们能了解到她那一代体育人特有的最真实的一面。

中国跳水队员史美琴在比赛场上度生日。参加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中国跳水队员史美琴年7月19日在布加勒斯特度过了她的19岁生日,罗马尼亚著名跳水队员费里奇亚的母亲和妹妹,在比赛场上向她表示祝贺。新华社记者曹玉泉摄(传真照片)

徐莉佳对话史美琴            58:56    

徐莉佳对话史美琴59:05来自新华社客户端

当年训练条件艰苦,训练池里都能见到小鱼

“我从年,八岁时就开始在虹口少体校练习体操,属于文革后的第一批运动员。练体操在当年属于稀罕事,能穿上大翻领运动服的小朋友也都觉得特别自豪。当时我的运动成绩不算突出,但身材不错,比较修长,那时还不强调力量,因此就选材来说是比较好的。换到现在,我这种身材练跳水肯定没人要,毕竟,腿太长翻跟头肯定吃亏。”

“我十岁的时候,上海跳水队的宣增镛教练把我从体操队招去练跳水。当时被招去的队员包括我在内几乎都不会游泳,我因为胆子小,是所有人中最后才学会的。我记得人家都已经学会跳了,我还在被教练一根绳子拖着腰学游泳。当时学游泳相当鲁莽,根本不讲究科学方法,教练把你往水里一扔就完事了,搞得我特别害怕。我现在想起来经常会说,小时候这种恐惧真的可以伴随一生,我到后面都一直不喜欢游泳。”

获得第四届全运会女子跳板跳水冠军的上海运动员史美琴。新华社记者陈学思摄(年9月25日发)

“因为对游泳的恐惧,导致我学跳水总是最后一个才学会。好在宣增镛教练一直鼓励我,同时特别有耐心,从来不打骂运动员,我在他调教下从一个后进生水平慢慢不断提高。”

“当时的训练条件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我们陆上训练就在室外临时搭建的简易棚里练,里面装一个超大的弹网,跳都跳不起来,甚至有时候连垫子都没有,应该来说条件相当艰苦。我在上海队的时候,每年四月份还会去广东湛江训练。因为那里天气比较热,可以进行室外训练。那时经费有限,我们去湛江经常要买硬座票,要转好几趟火车费好几天才能到。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湛江的游泳池在海边,鱼都一直可以翻进跳水池。而且池水还是绿的,也没有水循环系统,根本看不到池底。”

在第四届全运会跳水比赛中,上海运动员史美琴获得女子跳板冠军。新华社记者王新庆摄(年9月23日发)

“年我进入国家队,当时主攻跳台。那一年的全运会我已经可以进入前三名,而且还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跳出屈体的运动员,所以国家队也对我期望特别大。可惜后来我因为长期高台训练,年纪又小,颈椎出了问题,严重的时候手都抬不起来。于是我就练不了跳台,并在年正式转了跳板,当年就拿了亚运会女子三米板冠军。”

拿世界冠军那次,居然不知道比赛地墨西哥是高原

“我们当时跳水队根本不像现在有科研团队,更没有条件请外教,所有跳水技术都是我们教练自己摸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创了不少前无古人的独门绝技。比如过去老外根本没有压水花技术,是我们徐益明教练开始研究如何把手掌摊开压水花。再包括在技术难度上,基于原来作为体操运动员翻跟斗和力量的底子,我们也有大量创新。直到今天,我们跳水队也从来不请外教,因为我们自己一直在开发和进步。”

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年7月19日——30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图为中国跳水运动员史美琴和美国跳水队员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曹玉泉摄

“我们年在泰国曼谷亚运会,拿下了所有的金牌,这时候国际社会开始知道中国跳水原来这么厉害。但我们真正走出国门参加大赛要到年的世界杯,当时裁判对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作为打分项目我们觉得在印象分这块我们肯定吃亏,所以也就没有抱有必胜的信心。”

“年我们中国第一次派队参加在墨西哥举行的跳水世界杯,为此,赛前我们在美国集训了两周来调整时差。但万万没想到,墨西哥地处高原,之前根本没人提醒我们这个情况。跑到那里教练都傻了,我们几个队员因为高原缺氧空中动作翻都翻不动。大家根本不懂高原是什么概念,只觉得人发沉。我们出国时候只带了一个教练、队医和翻译,所以即便教练后来知道高原的影响,但也无计可施。”

19岁的上海姑娘史美琴,年6月在墨西哥荣获第二届世界杯跳水比赛女子跳板冠军。这是史美琴在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跳板跳水比赛中做屈体滚翻动作。新华社记者胡越摄

“好在那时候我们年轻,过了几天也是慢慢适应了。不过当比赛开始以后,看到人家美国队队员个个翻得很轻松,而我们语言不懂,第一次走出世界,规则也不精通,因此个个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感觉很新鲜也很紧张。”

“女子三米板是那届世界杯的第一场比赛,当我最终拿了冠军时,老外都蒙了。翻译通知我比赛结果的时候,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完全没有得冠军的那种兴奋。即便上了领奖台,我都是一脸蒙圈,穿着皮鞋就去领奖了,根本也没顾忌到什么自身形象。当时甚至连一个记者都没有,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当时的照片都是我们教练自己拍的。”

“在我拿了冠军之后,我们整个队伍的士气也上来了。李宏平和陈肖霞也分别拿下了当届世界杯男女10米台的冠军。从那开始,中国跳水一发不可收拾,发展到现在成了金牌专业户,人称‘梦之队’。”

学生吴敏霞、陈芋汐,除了是冠军,还都是学霸

“从国家队退役以后,我很快就回上海接手带运动员。等到吴敏霞入队时,我已经开始从事二三线队领队的工作。作为吴敏霞来说,用我们行内话,属于特殊的“原始材料”,也就是从幼儿园直接招生进来的。那时候选材和我当年做运动员时差不多,也只要求身材修长,其它素质都不太注重,就这样吴敏霞一下子就被相中了。依现在标准,她身高都快长到1米7了,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

年全国少年跳水集训在济南举行原世界冠军史美琴(左)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任跳水教练,她决心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孩子们。新华社记者官天一摄

“我对吴敏霞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孩子特别倔,也比一般小孩吃得起苦,甚至经常催着她爸爸要来练。”

“我认为吴敏霞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在于父母的支持。那时候她父母都是双职工,家里距离游泳馆还不算远。我们后来看到她各方面条件还不错,就规定她在读幼儿园的那段时间跟我们二线队一起每天早上六点出早操。她因为小,不像人家队员可以住宿,而是从家里赶过来。吴爸爸每天早上负责接送,风雨无阻,从来没有迟到过,特别不容易。现在很多运动员之所以没有坚持下来,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先放弃了。”

“我一直认为,运动成绩要上来,要保持,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二三线队员都是正常在徐汇的光启小学读书,而不是在体校单独开班。无论是吴敏霞还是陈芋汐,在读书的时候那可都是小学霸,陈芋汐甚至还是大队长。我观察下来发现,大部分读书不好的孩子,到最终运动成绩也练不出来。”

8月7日,吴敏霞(右)和施廷懋在颁奖仪式上。当日,在年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敏霞和施廷懋以.60分的总成绩夺得冠军。

“再说到新晋的跳台世界冠军陈芋汐,最早也是我从体操队挑来的。她爸爸是一名体操教练,她从小也在体操房长大,身体条件也不错。最初我去挑苗子的时候,陈爸爸还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识,就是要让女儿练体操。因此为了能够把她调到跳水队,我们费了老大的劲,最后靠的是体操中心的领导睁只眼闭只眼才‘得逞’。”

“但陈芋汐本身是个体质很不好的小孩,从小有厌食的毛病,人也特别瘦。到了跳水队,她经常是,练一天,后面十天都生病发烧没人影了。而且,那时候她自己也觉得跳水没有体操好玩,所以经常和她爸爸回体操队训练。后来,我们教练要连哄带骗,说吴敏霞姐姐今天来跳水馆之类的,她才愿意来练。另外,所以我觉得,培养这个运动员特别不容易,等于是我们‘骗’来的。”

7月16日,中国选手陈芋汐在比赛中。当日,在韩国光州举行的光州游泳世锦赛女子10米台半决赛中,中国选手陈芋汐、卢为分别以.95分和.85分的成绩位列前两名,双双晋级决赛。新华社记者夏一方摄

“后来,他父母为了照顾她训练,特地就在她读书的光启小学后面买了房子。另外,因为她身体不好,我作为当时的分管领导,也同意‘开小灶’让她进队以后可以每天回家住宿。为此,别的组的教练也有意见,觉得有区别对待之嫌,我也是顶着不小的压力。所以她的成功,确实是背后很多人努力的结果。”

“陈芋汐到不像很多其他运动员那样有控制体重的问题,反而是吃不胖,身体中段腰腹缺乏力量。另外,奥运延期一年,她个子长得有点快,一年就长十公分,现在有1米50多,翻腾起来较过去肯定要付出更多。这次她回上海调整我也和她聊,她一直表示自己会努力坚持。我相信,她绝对有希望在东京奥运圆梦。”

主持人:徐莉佳(奥运会帆船冠军)

新媒体编辑:郁思辉

签发:曹剑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