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跳板 >> 跳板介绍 >> 古建筑如何区分

古建筑如何区分

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洛阳桥、赵州桥、卢沟桥、广济桥成为古代四大古桥。

堂,正房,高大的房子,是古代北方坐北向南的正房,用于主人居住或者接待来客,在官场上用于办案、议事,朝政、考学等比较重要的场合的建筑。

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休憩建筑,也意为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现今的榭多是水榭,并有平台伸入水面,平台四周设低矮栏杆,建筑开敞通透,体形扁平(长方形)。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北京颐和园的“清晏舫”等。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前端有平硚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由于舫不能动又称不系舟。舫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

廊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类型,广泛运用于古今中外各种建筑和城市范围内。古汉语中“廊”的语义复杂,经历了从“围墙”到“围合庭院的辅助用房”,再到“联系型建筑物”的演变过程。加入现代廊的特征成分,抽象概括而来。是指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

阁本义是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引申为架空的栈道,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在园林规划和建筑上,阁楼作为主建筑的一部分,用于观景小憩,在古代军事上永远观望台和信号中心。

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