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4日,是前NBA球星丹尼斯-罗德曼的56岁生日。14年的NBA生涯、56年的人生,他的故事太具有传奇色彩。如果说NBA会有“混世魔王”的奖项评选,历史第一人的名号,绝对不会旁落他人。
非典型的球星童年
大多数NBA球星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呢?一类是科比库里式的:出身篮球名门,基因里自带着篮球天赋的同时,耳濡目染地爱上这项运动,然后解决一些不太困难的难题,顺理成章地打出名堂。第二种是詹姆斯式的励志剧:从小家境贫寒,在饥饿、暴力、毒品和单亲母亲的疼爱里长大,将篮球视为避风港,天赋加努力,让他们在20岁之前逆转命运。
但罗德曼的童年,都不是。那位参加过越战的老兵父亲跟4个女人生了27个孩子,在罗德曼3岁时抛妻弃子。而他的母亲,又偏爱那两个运动天赋和学业成绩都远超罗德曼的女儿。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罗德曼对篮球提不起兴趣,甚至跟男性缺少交往,一度怀疑自己是同性恋。
天赋和兴趣都没有,甚至上篮都学不会的罗德曼自然没有资格靠篮球改变命运。高中毕业还只有1米75的他在达拉斯机场找了个夜班保安兼拖地工的差事。一天夜里,他突发奇想,将拖把棍伸进机场礼品店的柜台里,然后“顺”走了50块手表。将他们全部送给亲友后,罗德曼自然就被抓了。但由于赃物并没有被卖掉牟利,罗德曼只蹲了几天班房就出来了。这就是当时的他:傻到不知道自己工作的地方有监控,傻到不懂得销赃。但他也傻人有傻福——只要有一块手表追不回来,他就得至少做半年牢。
吃了两天牢饭后——那并不比他在此前18年用来充饥的玩意儿差多少——罗德曼又在一家洗车店打工。与此同时,他的身高突然开始疯长:两年时间,从1米75变成了2米01。而以此为契机,他的母亲和在大学篮球圈风生水起的妹妹都劝他回学校打篮球。于是,以库克郡短期大学为跳板,罗德曼进入了东南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篮球队——开始系统接受篮球训练那年,他已经19岁了。
防守,篮板,然后五个冠军
从大学时,罗德曼就秉承着一个理念:去捡那些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自己才能在篮球场上生存。而在年第二轮总27顺位被活塞选中后,这一理念让他成了一个时代的标签。当时活塞正在组建“坏孩子军团”,主教练查克-戴利就喜欢罗德曼这种功能虽单一却实用的拼图。在他的一手打造下,活塞成了迈克尔-乔丹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而罗德曼,则将防守和篮板做到了极致。
年和年,活塞两度蝉联总冠军,而罗德曼是球队中头号防守尖兵。敏捷和力量兼具的他在球场上能从一号位防到五号位,比如他在对阵湖人的比赛中,就要兼顾魔术师和贾巴尔。
而比起防守技巧,他的凶狠风格更让同时代的球星们头疼。在一次皮蓬上篮落地时,罗德曼都要狠狠地将其推倒在地,以至于后来罗德曼加盟了公牛,皮蓬还摸着当年因为那次凶狠犯规被缝针的下巴怀恨在心,甚至不在训练时跟罗德曼讲话。当然,这些为罗德曼带来的可是非常快乐的回忆:年和年,他两度蝉联最佳防守球员。而后来在年的芝加哥,罗德曼的加盟让那一季的最佳防守阵容一阵中出现了三名公牛球员。
跟防守比起来,罗德曼在篮板层面的造诣更是惊为天人。2米01的他在球场上打四号位已经够呛了,而他居然生涯7次加冕篮板王——从年到年,七连庄。其中,6年场均篮板超过15个;最多一季18.7个;年3月4日,单场34个,包含18个前场篮板,年以来的历史第二高……最要命的是,同时期,是奥尼尔、奥拉朱旺、大卫-罗宾逊、尤因、穆托姆博、莫宁这些伟大中锋们的天下。
罗德曼抢篮板,当然不是靠身高臂长。他对篮板球的渴望,让他在连续起跳中总能点到球,然后一点点将球拨回自己手中,而他为了一个地板球将自己扔到观众席中也是家常便饭。用乔丹的话说:“丹尼斯只在篮板上自私。”于是,跟着公牛实现三连冠之后,罗德曼成了那个时代仅次于乔丹和皮蓬的赢家。
挣扎之后,混世魔王
在球场上取得成功,不代表罗德曼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那些幼时痛苦的经历在他心底埋下的根,一刻都没有停止过生长。年,活塞开始重建,赶走了一手带出罗德曼的戴利教练,然后卖掉球队的主力。面对球队的变故,罗德曼茫然无措,在一次驱车前往球馆的路上,他甚至产生了自杀的想法。他在自传《我行我素》里点明了当时的内心:“表面上看起来我什么都有,但除了空虚的灵魂和膝头的一把步枪,我一无所有。”
“我把车停好,躺下听着广播,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我从未想过自己身边就这样放着一把枪,随时可以轻易地了结自己。”在后来的一次访谈中,嘴唇、鼻子和耳朵上总共戴了5个银环的罗德曼回忆道。“我不是要杀掉丹尼斯-罗德曼,我是要杀掉过去那个躯壳。”
挣扎之后,换掉躯壳的罗德曼开始将内心中那些疯狂的想法一个个全部实现。被交易到马刺之后,他开始将自己的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甚至有一次在后脑勺染出了“AIDS(艾滋)”的字样。他被拍到出入同性恋酒吧,然后大骂NBA总裁大卫-斯特恩是个流氓甚至扬言要跟他动手。他跟麦当娜搞在一起,又穿着白色婚纱跟自己结婚自嗨。他几乎每年都会在自己的档案上添上一笔犯罪记录,但却一点儿都不在乎。如果当年跟他合作的不是老谋深算的禅师和“给老子赢球就好其他的关我屁事”的乔丹,罗德曼这样的麻烦主,早就被禁赛八百回了……
然而,正是这样的罗德曼,成了那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斯特恩虽然心里恨他,但也知道他是票房的保障。只是,谁都没想到的是,罗德曼退役之后依旧让人捉摸不透。他以噎死人不偿命的语言风格去做了记者,甚至浪到了朝鲜,跟金正恩打起了篮球。
“Bemyself.”
这是一句美国人经常会挂在嘴边的话。做自己,成了追求个性的人们最简单粗暴的口号。从放荡不羁的张伯伦,到桀骜不驯的艾弗森,都将其视作人生信条。但他们,终究是各自时代的巨星,是扣篮身影被制作成海报然后挂在孩子们床头的偶像。
而罗德曼,从小爹不疼娘不要,早就养成了混日子的生活习惯。或许正因如此,他才从未将自己当做真正的明星和道德楷模,他才卸掉了作为球星的枷锁,他才成了唯一能彻底做到“曷不委心任去留”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