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蹲的007不被看见的她们特稿

                            

原创特稿部RUC新周

《三十而已》中的全职妈妈顾佳与儿子徐子言(图源网络)

早上六点,闹铃响了。李芳媚在睡梦中猛然惊醒,条件反射般地在黑暗中摸向床头柜上的手机,迅速关闭闹钟,悄悄掀开被子溜下床,给准备上学的女儿做早点。她不敢有大动静,丈夫昨晚加班到很晚,还得让他多睡会。

“冰箱待会该擦擦洗洗了。”她心想。估计是昨晚女儿把中药碗推入冰箱时没注意,棕黄色的药液溢到了外面。“一会儿还得去市场买点海鲜,孩子他爸是海鲜的忠实爱好者,每次要开半个小时的车到码头上买刚到货的海鲜,那里的最新鲜。”

买菜、做饭、扫地、拖地……这样的日子竟然已经过去18年了。

过去的18年里,李芳媚似乎只做了一件事——当一个妈妈。

“三头六臂”的全职妈妈(图源网络)

01

踏入另一个职场

“我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可以说是主动的,但其实也是‘被逼无奈’。”来自西安的自由职业者王晓敏这样讲道。“我生孩子时年龄比较大了,30多岁,家里没有老人带孩子,请外人帮忙也不放心。”

来自河北衡水的工程造价师刘莉在孩子出生后也做了两年全职妈妈,“当时父母生病了,没办法帮我带孩子,只能自己带。”

相较之下,小红书博主

清华妈妈白小白(下文简称“白小白”)的选择似乎更加主动、有目的性。“我的选择是出于家庭需要,我们想要精细化育儿、保障家庭生活品质。”

无论是“甘之如饴”,还是无奈之举,“全职妈妈”这一看似单一的称谓背后,包含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受教育程度及不同生活背景的广泛人群。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及精细化育儿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女性选择走出职场,成为全职妈妈,踏入一个同样充满挑战的“新的职场”。

《年全职妈妈意愿调研》中,近三成非一线城市妈妈考虑做全职妈妈(图源艾媒数据中心)

在年轻人吐槽“”(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6天)压榨员工的工作制度时,全职妈妈们已在默默完成自己“”的工作,成为24小时待命的“全勤劳模”。

“比正常上班累多了”,是王晓敏做全职妈妈的最大感受。上一次完整地吃完一日三餐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对她来说,现在“饥一顿饱一顿”才是家常便饭。因为孩子小,需要抱着来回摇晃才能睡觉,王晓敏还得了腱鞘炎,大拇指特别疼,“后来我连个碗都拿不起来。”长期的操劳过度和缺乏睡眠,让王晓敏常常觉得精神恍惚。

正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曹晋和博士生曹浩帆在评述莎妮奥加德的《回归家庭:家庭、事业和难以实现的平等》时所写的那样,家庭仍然是全职妈妈们离职后另一个“为爱发电”、隐性的、无休假的“职场”。

除了身体上的疲惫,心理上的焦虑和压力对全职妈妈们来说是更为艰难的挑战。

韩国畅销女性主义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中就有这样的场景描绘:金智英带着孩子在公园休息,趁孩子熟睡后,她坐在长椅上慢慢享用一杯咖啡,却听见旁边的上班族在窃窃私语:“我也好想用先生赚来的钱买咖啡喝、整天到处闲逛……‘妈虫’真好命。”

改编电视剧《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图源网络)

在韩国,“虫”有表示低等动物的意思。“妈虫”一词便用来贬低没有收入、专门靠老公,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妈妈。

在许多人眼里,“全职太太”简直是世界上最“香”的“职业”,拿着老公的钱,只需“家里蹲”,在避风港中安逸生活。能有这样一份坐享其成的“美差”,恐怕睡觉都会笑醒。

然而刘莉坦言,不少全职妈妈的真实情况是“每天睡眠时间不足五个小时,别说笑醒,连做个噩梦都是奢望”。

“心理压力其实比身体压力还要大。”王晓敏说。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总感觉低人一等,不受尊重,而且仿佛和外界失去了联系。“经常交流的圈子就只剩下全职妈妈们,讨论的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原来的同事朋友们的共同话语越来越少,感觉在各方面和社会脱节,也跟上进的老公拉开了距离。”

好不容易有休息时间的王晓敏瘫倒在沙发上,刷着朋友圈里曾经的同事朋友们精致的日常,满屏的靓丽妆容、咖啡红酒,她下意识地望了望鞋柜里成了摆设的高跟鞋,梳妆台上落了灰的化妆品。

西安全职妈妈王蓉对自己的这一选择也有过后悔与焦虑的时刻,她认为这种焦虑来自对自我价值的否定——“感觉像一个24小时保姆”。

全职妈妈很难获得客观价值承认的主要原因,是令人尴尬的评价标准。干净整洁的居室、变着花样的三餐、耐心长情的陪伴,都难以像其他社会职业一样被量化和认可。与职场上一切以KPI为业绩衡量标准相比,妈妈们似乎只能“拼孩子”。

02

光环下的“逆行者”

作为一名头顶名校光环的高材生,法律硕士白小白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妈妈的行为曾让许多人费解与遗憾。他们坚信名校毕业生的归宿应该是“名企大厂”,精英女性就应该打破性别桎梏,成为驰骋职场的“女强人”,而成为全职妈妈,则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张桂梅老师斥责毕业女学生做全职主妇、沈奕斐教授不鼓励广大女性成为全职太太、“独立女性”呼声日渐高涨的当下,白小白似乎成了一个不太一样的“逆行者”。

白小白的经验分享视频(图源网络)

白小白的爸爸也是大多数人中的一员。他不明白,从小自律要强,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拼进清华的女儿,为什么愿意放下都市白领光鲜亮丽的前途,困于“家长里短”。但在得到妈妈和公公婆婆的支持后,白小白努力做着对爸爸的情绪安抚工作。

知乎博主

年糕妈妈宣布成为全职妈妈时,也遭到了朋友们的一致反对:“经济不独立、压力非常大,会变成‘黄脸婆’……”朋友们纷纷劝她。

然而白小白的内心十分坚定,“这是我分析利弊以后得出的合理选择。我从没后悔过做全职妈妈这件事,但我纠结的是怎样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够建立自我认同的新做法。”白小白回忆着自己做出这一选择以来的心路历程,“我的上一个人生目标是成为一名成功的职场女性,那个目标在我成为全职妈妈时画上了句号。那我的后续目标是什么?”

白小白认为“成为全职妈妈就是能力的浪费”是一种偏见,并不成立。相反,对她来说,做一名全职妈妈是她展现能力的舞台和提升水平的跳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我自己的身心也都是在成长的。我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静下心来看书,去寻找自己,去思考很多关于教育、人生本我的问题,成为一个能够真正深度思考的人。”

同样面对质疑,西安的“高知”全职妈妈任梓涵认为,生活方式是根据家庭情况和个人偏好做出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只是某种模式才是对的。“只要在个人追求和家庭需求间寻找到平衡点,对我而言就算是最优解了。”

当孩子们长大后,“逆行者”妈妈们回归职场的路,却都走得比较艰辛。王晓敏便认为“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因为完成带娃任务的妈妈们,年龄往往已无法满足许多单位要求的“35岁以下”。

刘莉介绍,她当全职妈妈前的工作是工程预算,辞职后岗位便被别人替代了。再次回归工作时只能找领导协调,做了一年的楼房销售。“之后慢慢有了新的项目,才又回到了原来的专职岗位上。”

除了岗位短缺外,企业不再青睐全职妈妈们的主要原因,还包括这一群体的人脉资源断裂、软硬技能匮乏、与市场要求不匹配等等。

白小白认为,全职妈妈重返职场,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社会帮扶体系。比如女性再就业的相关保障、培训等,真正建立起一个兜底的网络。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韦震玲提交提案,建议“让全职太太、全职先生成合法职业,享受工龄累计、社保等待遇”。由此可以看到社会在为维护女性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做出努力。但白小白也对具体落地方式提出了疑问,全职妈妈的薪资该由丈夫还是由社会提供?这其中还有很多实操性的问题尚待解决。

03

你的名字,不只是全职妈妈

人类学学者马威对全职妈妈社群进行了长达四五年的持续参与、观察、记录和思考,出版了纪实作品《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勾勒了新世代的全职妈妈画像。“一尘不染的家就是我的战利品”“赞美对我来说是奢侈品”……马威将全职妈妈称为无薪劳动的“当代西西弗斯”。

“出月子的第一天,我就突然感觉到,原来的顾佳已经死了,活下来的是许子言的妈妈。”《三十而已》中的这段话戳中了许多全职妈妈的心。先前同是外企白领的王蓉也提到,做全职妈妈后,“感觉‘自我’在越变越小。”

“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结婚天,今天是这样,昨天是,前天是,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明天也是。”国内首部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第三期《失眠人的梦》,刻画了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底的全职主妇生活。

《失眠人的梦》剧照(图源网络)

董卿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成为妈妈后的想法:“一下子所有的时间都被他占据了,生活变得很琐碎,很平庸。既不能说我的世界只有我,也不能说我的世界只有他。你一定要在彼此的世界里做好一个平衡。”董卿觉得,她应该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于你有爱也有尊敬,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我不想因为他就变得止步不前。”

经历了几次在工作和全职妈妈两者间的艰难选择之后,王晓敏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生活的平衡支点,寻求更多自由职业的工作机会。“我觉得不能放弃自己,而应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重新去适应社会,尽量不和社会脱节。”

在成为一名“全职妈妈”之外,白小白也在探索着自己新的可能,目前解锁的新身份便是“小红书博主”。对创作的热爱以及自媒体的包容度,都使她充满激情。她在平台上讲述着自己曾经的迷茫无助、焦虑彷徨,也分享着自己摸索前行的心得体会,带给更多的全职妈妈们温暖和力量。

“我做了很多相关功课,翻阅了n本育儿相关的大部头著作,搜集网络上各式各样的信息,自学了心理学、阅读力和领导力的相关知识。”白小白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展现了全职妈妈新的身份,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偏见,也鼓励更多的全职妈妈跳出桎梏勇敢尝试。

《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数据显示,自己开店、做微商、投资理财逐渐成为新时代全职妈妈最愿意开辟的“斜杠副业”。

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的李洁教授指出,要引导、帮助家庭主妇们提升自我价值感,便要让她们“有机会成为公共生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互联网时代,想要重返社会,自媒体创业无疑是门槛较低的新途径之一。

同时,越来越多的全职妈妈在逐渐挣脱“性别绑架”。全职爸爸们的加盟、相关主题影视剧的热播,也让这一群体逐渐被时代“看见”。在

年糕妈妈看来,不论是全职妈妈还是全职爸爸,“学会多让对方一起介入到养娃的事情上来,是一门必须要掌握的智慧。”她表示,“如果双方都能有参与养育孩子的自觉,我相信事情会变得轻松起来。”

又到了一天中最安静的夜晚,孩子在自己房间里写着作业,李芳媚端端正正地坐在电脑桌前,专注得像回到了20年前的课堂。屏幕的另一端,老师正在讲授PS基本操作技术,“现在大家把鼠标移到这个这个小锁上,单击它就可以解除图层锁定……”

她们,是全职妈妈,周旋于琐碎的日常;但是她们并不平庸,她们也有自己的光,她们也应该被看见,被赞美,被尊重……

(王晓敏、刘莉、王蓉、任梓涵均为化名,

清华妈妈白小白、

年糕妈妈均为受访者网名)

采访:林佳勤、张靖曼、江雪、王樊瑞、熊宾东、赛英

文字:葛容辰、吴诗雨

原标题:《“家里蹲”的“”:不被看见的她们|特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