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及周边民族风俗习惯

阿尔山及周边民族(主要)

兴安盟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又是以汉族为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年,全盟总人口为人,其中汉族人,占总人口的56.10%;蒙古族人,占总人口的38.98%,满族人,占总人口的4.1%,居住着蒙古、朝鲜、回、满、达斡尔等28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但随着历史的进展,各少数民族的相互渗透,不断融合,许多少数民族风情已逐步改变或消亡。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市区、乌兰哈达镇、义勒力特镇、永联镇,市内设有蒙古族中学一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乌兰哈达镇三合村和古城村特别是在乌兰浩特市区内,有一所闻名遐迩的“朝鲜中学”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朝鲜族中学;回族主要分布在市区及市郊乡。

早在元朝以前,兴安盟阿尔山就是蒙古民族从森林走向草原的出发地。清朝之后,阿尔山温泉已在俄罗斯、蒙古、日本等国家享有盛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阿尔山的开发建设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曾经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疗养基地。这里的温泉文化、蒙元文化、林俗文化、冰雪文化历史悠久、凝重深厚。

阿尔山及周边民族习俗

蒙古族习俗: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英雄,农历8月23日,在成吉思汗庙都举行成吉思汗祭祀活动;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盛会,赛马、射箭、摔跤是蒙古族的男儿三艺,也是那达慕大会上的主要比赛项目;

还有敖包会,不定期举行,多为春季;蒙古族的安代舞、马刀舞、挤奶舞、忠碗舞,生活气息浓烈,“好来宝”说唱的诙谐活泼。

蒙古族风味饮食:烤全羊、烤羊腿、手把肉、蒙古馅饼、奶皮子、奶豆腐等,蒙古族从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特别尊敬和喜欢的色彩是白、蓝、红三种颜色。

朝鲜族民俗:

乌兰浩特市的乌兰哈达镇三合村是朝鲜族自然村,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游艺活动。

朝鲜族爱好娱乐,能歌善舞。每逢喜庆或集会,青年男女都情不自禁的弹起乐器、敲击长鼓,唱起“阿里郎”、“阳山道”等歌曲。

端午节时,朝鲜族妇女身着艳丽服装,进行“荡秋千”、“跳跳板”比赛,奖优胜者一头健牛,男女婚嫁都由父母包办,场面热闹异常。,

朝鲜族历来喜欢白衣素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回族习俗: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清真寺是回民宗教活动的场所,回族一般与汉族无大区别。参加宗教活动时回民男性戴“礼拜帽”,妇女戴“盖头”。

饮食以大米、白面为主,喜食面条。对肉食品严格遵守伊斯兰教归:必须经阿訇屠宰的方可食用。只食牛、羊、鸡、鱼等。

回民喜欢喝茶,并习惯以茶待客。婚姻上严格限制和其他民族通婚。节日:开斋节、圣纪节、古尔邦节。宴席上多为碗茶,数量是7碗或9碗。

阿尔山不是山,阿尔山土著,阿尔山旅游资深领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