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一次粽子节遇上高考大概是年了,那个时候我也正好高考,那时候还没有意识到高考意味着什么,没有意识到长大会失去什么。
过不过节不重要,重要的高考,多少青年学生的十年寒窗,多少家长揪心时刻,每一年都过节,但是高考只有一次,那是代表着孩子的未来和到达梦想的跳板。高考遇上端午节,寓意也真的非常好。
如今,多少人背井离乡、奔波忙碌的人想回到过去,再来一次高考,换种人生重新过;想再回到那个温馨的那个家里,有爸爸妈妈避风港的家里,一家人拿着粽叶、糯米包粽子、煮粽子,家人团聚、其乐融融。
不管是一年一次的高考,还是一年一次的端午。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开始,家乡就只有冬天,再没有春夏秋,想要大城市立足,需要我们日复一日的坚守在这个城市,才会有一天有可能在这个城市有着一席之地。
还是孩子的我们长大了,那时候还是学生,以为可以一辈子依赖在父母身边。我们总是为了生活,或者是为了重要的人,离开了家乡和亲人,而回家的次数也成了一年一次,甚至几年一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怕是只有春节也可以匆匆的赶回家和亲人团聚。我们总是抽出时间回家,抽出时间关心家人,尽管交通已经十分发达了。我们偶尔会给父母打电话,会视频,会关心他们的声音,会叮嘱他们吃什么穿什么,唯独不在他们身边。
在电话里、视频里不管我们的父母听到我们的声音,看到我们的样子是多么开心,也不管我们听到父母的声音,看到父母的样子有多么高兴,但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多少都有一丝丝的脆弱,这种脆弱是父母心疼孩子的不忍,是孩子想念父母的冲动。但是我们都隐藏了自己最深的情感,我们不让父母担心,父母也不让我们担心,于是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报喜不报忧。
粽子向来有“南咸北甜”之分,南方的父母会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北方口味的咸粽子,北方父母会担心孩子是否习惯南方粽子的甜味。其实小时候,哪有什么粽子口味咸甜口之争呢?只要是有粽子吃就很开心,因为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爸爸妈妈疼爱孩子,孩子缠着父母。
长大了变成了,我们在网上给父母买粽子,因为有红枣味、有八宝粥味、有蛋黄味、有肉味,各种各样,我们总想着妈妈没有吃过这个口味,最后其实我们自己也没有尝尝到底今年吃的粽子是什么口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粽子的种类,就如同我们心思一样,渐渐的多了起来。现在想来,粽子的种类本就是按照人们的需求来的,自然也会越来越多的种类。粽子吃多了或者吃腻了,就再也不想吃了。心思也是一样,想的多了,就会难过,就会告诉自己不要考虑那些不该考虑的东西。
对于肉粽我是记忆深刻的,本是满满的期待,但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妈妈会把粽子直接用酱油包裹,这样吃起来就味道多了。于是长大了,吃到肉粽子的时候我总是期待,是否能吃到很大一块肉。
可是呢,我们多想回到那个粽子甜咸之争、只有满足的年代,如果没有肉粽,也许酱油包的粽子也是可以满足一下我。因为那个粽子包裹的是妈妈对孩子的爱,是金钱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