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剧情片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几个电影,可能就有些理解了,从前几年的《亲爱的》到今年的《找到你》以及《宝贝儿》,这几部电影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剧情片,故事都围绕着孩子,以及影片的女主角都希望凭借此片转型成为“演技派”。所以,今天想聊聊的,就是面对把剧情片当做转型“跳板”这一现象,我们是应该开心还是忧虑呢?先说年上映的那部《亲爱的》电影主要讲述了田文军(黄渤饰)和鲁晓娟(郝蕾饰)曾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然而,两人之间的感情却被时间和争吵消耗殆尽,最终,他们选择了离婚。如今,联系着两人的唯一枢纽,就是可爱的儿子田鹏。然而,某一天,这唯一的纽带也断裂了,田鹏于一次外出玩耍时无故失踪,绝望和崩溃之中,田文军与鲁晓娟踏上了漫漫寻子之路,并在途中结识了许多和他们一样无助的父亲和母亲们。时光匆匆流逝,一条关于田鹏的线索浮出水面,促使田文军和妻子来到了一处偏僻的村落之中,在那里,他们看到了酷似田鹏的男孩,然而,男孩口中的“妈妈”却并非鲁晓娟,而是一位名叫李红琴(赵薇饰)的村妇。而后来发现买孩子的李红琴也不是虐待孩子的那种“后妈”,而这一切的悲痛的始作俑者究竟应该算是谁?而谁又该对这些悲剧负责?电影上映后豆瓣评分8.4分,电影以及各主创获提名共三十多项,也引起了各方讨论。最近将要上映的《找到你》同样也是拐卖儿童的故事,律师李捷(姚晨饰)正在离婚进行时,她正与前夫争夺女儿抚养权,并且拼命工作为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幸有保姆孙芳(马伊琍饰)帮忙照顾孩子视如己出。一日下班,李捷发现保姆孙芳和女儿毫无预兆地消失了,她内心最大的恐惧变成了现实。在追寻孙芳和女儿的下落时,她收到来自家人的谴责声讨,甚至遭到警方的怀疑。几乎崩溃的李捷,靠着惊人的勇气,踏上独自寻访的旅程。在追踪过程中,李捷逐渐接近了另一个女人——保姆孙芳的人生故事,她的身份原先都是谎言,而真相也将浮出水面……这部电影不同于《亲爱的》中的拐卖孩子,它讲述的是拐带孩子,是身边的熟人“作案”,如果说《亲爱的》我们还能谴责人贩子为悲痛揪心找一个宣泄口,那这部《找到你》似乎很难分辨孰是孰非,李捷有错吗?她虽然无暇照顾孩子日常起居,但那是为了努力工作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孙芳无恶不赦吗?她待孩子视若己出,同时她悲苦的前半生又能怪谁呢?电影讲述的不仅仅是拐卖孩子了,更是当代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要求。女人,既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又要能文能武月入过万,现在的社会口口声声的女男平等,也有很多女权斗士,但到了真正柴米油盐的生活的时候,那些话真的很苍白无力。再说到十月十九号要上映的电影《宝贝儿》,讲述的是一个因为严重先天缺陷而被父母抛弃的弃儿江萌(杨幂饰),拯救另一个被父母宣判了“死刑”的缺陷婴儿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也是关于孩子的剧情片,但是这个故事的切入点又有所不同,它把镜头对准弃婴,相比于被拐卖,被遗弃的孩子也是非常值得讨论的,而当讲述一个曾经的弃婴长大后拯救新的弃婴的故事,则是更加令人揪心。对于这些剧情片的出现,一方面我们应当感到高兴,电影是生活的反映,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类剧情片的兴起,也表示中国电影的成长,表明电影世界的海纳百川,电影不应当仅仅带来欢笑、传播智慧,更应当披露现实、引人思考。另一方面,这一类剧情片的扎堆出现,并且都是作为女演员寄予很大希望的转型片,很容易导致刚刚有所发展的这一类剧情片下的影片质量参差不齐,有人说:“这一类电影不用用好或不好评价,因为它应该存在。”但我认为,正是因为这类电影有其独特的重要性,所以它的影片质量更应该被严格要求。提到对于社会反映与反思的电影,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韩国的《熔炉》以及《素媛》了,它们都是这类剧情片的优秀者,它们的表达也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看到国产电影也能开始着手反应社会问题,我们应当感到高兴,但同时也不能忘记这类剧情片的使命,也要有足够的忧患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影片与现实产生共鸣,才能使这类剧情片发扬光大,才能推动国产影片达到一个更优秀的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