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鹿城区对口支援壤塘县的真实案例为创作背景的原创舞蹈《阿坝来的小徒弟》,荣获“庆建党百年享美好生活”浙江省第三十一届群众舞蹈大赛金奖,舞蹈呈现了鹿城在对口支援、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工作,展现了鹿壤人民之间的深刻情谊,获得了现场一致好评。
《阿坝来的小徒弟》是由鹿城区文化馆选送的原创舞蹈,参演人员共19人,讲述了壤塘县第二批集中务工人员来鹿城期间,务工人员在温州企业的工作、生活。舞蹈主要人物原型来自康奈集团,汉族师傅以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藏族徒弟,带着他们手把手学艺,并帮助他们快速融入生活。
舞蹈的编导是来自鹿城区文化馆的舞蹈干部蒋贴。蒋贴说:“年上半年,在温州国际时尚文博会期间,为期5天的‘壤塘文化周’开幕。我是文化周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此期间,我了解到鹿城的干部在对口支援壤塘县时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那时候起,我就萌生了将他们的经历创作成舞蹈的想法。后来,经过大量的走访、取材,今年上半年舞蹈的题材才最终确定。”
虽然在舞台上,舞蹈只呈现了7分多钟,但实际上,从构思、内容、架构设计、演员排练等用了整整半年时间,仅文稿就修改了数十次。
“以前,制鞋工艺多为手工,而如今鞋类工厂大多采用流水线的方式,如何通过舞蹈让观众理解演员是在制鞋,是我们在创作时遇到的一个难题。”蒋贴说。为此,舞蹈的筹备组多次进入生产车间进行现场观摩,并深入了解流水线的每一道工序。同时,为了更好地呈现,筹备组还跟鞋厂借到真实的鞋楦(鞋的成型模具),并以此制作了舞蹈道具。
不仅如此,舞蹈还通过藏族务工人员的心情变化,巧妙地融入了藏族文化。蒋贴介绍,舞蹈的前半段表现的是师傅带徒弟,在车间的工作、生活状态,后半段呈现了徒弟学成技艺后,载歌载舞的愉悦心境。同时,在徒弟要离温前夕,师傅送了一双皮鞋给他,“我们也想通过这样的形式,表达藏族徒弟以温州为跳板,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将来他穿这双皮鞋,跳的不光是藏族舞蹈,踏出去的还是一条未来之路。”
艺术来源于生活,将鹿壤人民之间真切的帮扶故事用艺术的形式表达,把情谊融入舞蹈,饱含了师徒间的温暖,也寄托了对壤塘未来的美好期望,不仅是对鹿壤故事的展现,也是对鹿壤情感的升华。(刘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