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奥运冠军,是中国跳水运动员,是王宗源。他从一个三线城市出发,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登上了奥运的大舞台。
十几年如一日的训练,让他把所有的疲倦、辛苦以及父母的思念全都幻化为前进的动力,他用实力证明了,是金子走到哪儿都会发光。
本期子牙同学恰同学少年就带你了解王宗源的跳水之路。
王宗源年出生于湖北襄阳古城。王宗源的家住在襄城区的北街。
因为夫妻两人都很喜欢游泳,所以在儿子还只有三岁的时候,他们就带着儿子下了汉江,或许是受到父母的影响,王宗源从小水性就很好。
四岁那年,王宗源被父母送去了襄阳市体校体操队。
但毕竟是小孩子,刚开始,只要父母一提到要送他去体校,他就会大哭。但是无论哭成啥样,王宗源也从未闹过要回家。当同龄小朋友还在家人怀里撒娇时,小小的他也只能一周回家一天。
体校的制度是,周一到周六都住在学校,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先出一个小时的操,上午就上学前班,下午训练。
在经历了两个月的体校生活后,王宗源逐渐有了适应感,身体素质也在变得越来越好。
王宗源在体操上很有天赋,在教练第一次看到他的训练状态时,就非常激动,别看小男娃外形很瘦,但全身上下很有劲,还非常聪明,觉得体操队招到了一根好苗子。
因此,体操队的张教练一直把王宗源当成重点队员来培养。虽然年纪小,但在教练发出指令后,小男娃能马上理解并做出反应,专注力也比同龄孩子更强。
据张教练后来反映,体校在训练年龄小的队员时,遇到不听话的都会采取惩罚措施,但一直以来王宗源连批评都没挨过。
小男娃在体校一练就是两年,在这两年里,父亲因为心疼儿子曾多次想要接他回家,但每次教练都回应父亲说,王宗源很有天赋,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倘若坚持下来了,未来肯定会有出息的。
最后,父亲还是狠心咬咬牙,年幼时吃点苦总比日后吃一辈子苦要强。
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看到电视上一面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七岁的王宗源在心底里播下了一个冠军梦。
年,洪山跳水学校校长和教练李妍婷去选跳水队员时,一眼看中了王宗源。
在对王宗源做测试期间,他们发现这个小男娃下肢力量特别强,做向前和向后的空翻也是又高又飘,很适合在跳板项目上冲难度。
一个月后,王宗源从襄阳去到了武汉,从体操改为了跳水。跳水的基础就是会游泳,在这之前,小男娃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游泳训练,但从小就被父母带去江边游泳的他,学得很快。
首次站上五米台的王宗源看上去似乎并不紧张,包括到后来的跳板,他都进行得很顺利。主教练李妍婷很看好这个小男娃,认为他不仅悟性非常高,训练也踏实刻苦,既听话又肯动脑筋。
虽然在所有的队员中,王宗源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却也是最好带的一个。每一天教练安排下去的训练计划,他都会高质高量地去完成,有时还会反复琢磨动作,直到练熟为止。
其实,小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偶尔王宗源也会有懈怠的时候,这时他就会不断激励自己,训练好了就有鸡腿吃。
天赋与努力并进的王宗源,在年初,参加了全国少年儿童跳水冠军赛,并在赛中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男子儿童乙B组一米板冠军。
此次比赛让他信心大增,训练状态也更加积极刻苦。年,他又参加了全国少年儿童跳水冠军赛,这一次他凭实力抱得双冠而归。
小小年纪就离开了父母,独自在异乡训练、比赛,尽管大家对王宗源的印象都是很懂事,很乖巧,但时间久了,小男娃也难免会有想放弃的念头。
在一次春节放假归队后,由于体能下降,王宗源有些跟不上队里的日常训练,那是他第一次对跳水产生了反感,就连鸡腿的奖励对他也没了用。
而后,在李教练的严格要求下,他还是边哭边做,即使在最后过了关,但小男娃还是跟教练说,自己坚持不下去,不想练了。看到状态如此消极的王宗源,李教练立即通知了他的父亲到武汉跟儿子见面。
父子两人见面后,父亲告诉王宗源,如果不想练了,就让他回去拿个破饭碗讨饭。尽管心里很心疼儿子,但这一路走来,儿子付出了那么多,不想他轻易放弃,只有把一切退路断掉,他才能继续朝前走。
后来,懂事的王宗源即便对父母有些埋怨,但还是跟他们承诺自己一定会好好练跳水。
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年5月,王宗源被选入了湖北省跳水队。教练刘世明早在之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