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位出了名的“财神爷”梁锦松,面对万年薪和美国绿卡诱惑时,毅然决然辞职放弃,要为祖国、为香港做出自己的贡献。
转战政界之后,为振兴香港经济,在短短3年里为香港狂赚3万亿,他是怎么做到的?
梁锦松
有句俗语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说的就是基因遗传的问题,但很多名人富豪和科学家也不是“龙凤之家”出身,长大后照样博得一个精彩人生。
梁锦松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虽然不是钟鸣鼎食之家出身,却是一名优秀的爱国企业家。
年,梁锦松出生于香港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中。
那时的香港还未回归到祖国怀抱之中,更不似如今的繁华强大,底层人民生活得非常困苦。
梁锦松是家中第3个孩子,家中后来总共有9个孩子,一大家子热热闹闹,蜗居在破旧的小出租房中生活。
因为贫穷,梁锦松从小喜欢和“钱”打交道,平时他也十分顽劣,每天领着弟弟妹妹们一起调皮捣蛋。
因此,梁锦松时常会遭到父母的斥责甚至会挨打,但他却不在乎,小小年纪就喜欢特立独行。
因为家中孩子众多,父母为养家糊口也没多大心思教育孩子,只要求他们能够按时上学就可以。
小升初时,梁锦松凭着聪明的脑瓜考进了英华书院,但他一向不爱学习,进入学校也是“吊车尾”的成绩。
英华书院
当时英华书院是五年制教育,包含了我们熟知的初中和高中,这个学校要求也很严格。
梁锦松完全不爱学习,还喜欢在班里捣乱,完全是老师最头疼的一类学生。
高二一次考试他只考了13分,差点被学校开除,还好有语文老师为他作保,他才能继续留在学校。
之后,校长找到他说:“你真的很聪明,虽然你每天只爱调皮捣蛋,但我相信能够考进英华书院的学生,都能够出人头地,博得自己的一番天地。”
校长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让梁锦松幡然醒悟,虽然读书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但对此刻的他来说,考上好大学就是改变命运最佳捷径。
之后一年时间,他暂时放弃了整日都要去玩的乒乓球和组织的校报,开始发愤图强。
浪子回头金不换,梁锦松凭借着认真努力,以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香港大学。
从“吊车尾”到文科状元,梁锦松精彩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香港大学
顶着金光闪闪的学霸头衔进入港大之后,梁锦松改变不了的还是贪玩和打破规则。
进入大学第一年,梁锦松就当上了学生会长,游刃有余组织学生活动和专注自己的学习。
也是在大学期间,梁锦松内心深深的爱国情怀被唤醒了。
大学期间,他回过自家祖上老家寻根,在此行中了解了很多老家的风俗,以及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在课余时间,梁锦松总爱看《毛泽东选集》,对于毛泽东的名言熟记于心,心怀国家。
对于那一代人来说,心中的红色净土就是井冈山,当梁锦松真正踏入毛主席的故居,去井冈山感受红色革命精神时,他才更懂得民族信仰是多强大的力量。
除了这些,他也十分热衷于组织学生活动,每次香港有爱国运动时,他也会积极踊跃报名参与。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日本无耻争夺钓鱼岛的时候,梁锦松就组织学生上街抗议游行。
他用中国青年身上的坚定之心向外人证明,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不他人指染,中国的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而多年后,他还将《矛盾论》和《实践论》中的理论应用到了现代的管理之上。
梁锦松不断参加实践活动,成绩也一点没落下,还被选中参加了“海上学府”。
海上学府是一艘环游世界各地的邮轮,学生们会乘着邮轮到世界各地考察和学习知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也是在这一年的时间,梁锦松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眼界和经历也丰富不少,为他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海上学府
年,梁锦松顺利拿到社会科学学士学位毕业,正好赶上了当地花旗银行招聘应届毕业生,梁锦松以优秀的学历和知识水平,成功进入花旗银行工作。
花旗银行也成为了他在商界大施拳脚的跳板,他凭借两年的不断努力,就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变成了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梁锦松在一众同期中脱颖而出,再次被公司派去菲律宾学习外汇交易培训。
可以说,这样一个当年的文科状元,在数字和商业上也是非常有天赋的。
因为在回到香港之后,他在公司外汇交易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工作中认真负责,凭借着优秀的业绩帮着花旗银行赚了一大笔钱。
这一切让花旗银行的总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