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否有可能在不牺牲自我的个性特征这个前提下,来获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谅解和同情?第二,自我是否有可能在一片混沌之中认识和把握真实,在一个混乱的时代里建立起某种秩序?第三,自我是否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到灯塔去》
这是英国作家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译本序中的三个问题,译者通过这三个问题解读了书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到灯塔去》描写了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友人在苏格兰某岛屿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伍尔夫指出了自我是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甚至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的。而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姨妈的自我却被现实生活击溃得犹如皇帝的新衣。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是导演许鞍华年的作品,当年几乎包揽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所有奖项,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女配角、男配角、编剧、原创音乐、摄影、服装与化妆等等......年3月上映时我还在读书,但里面的演员都是我喜欢的,所以就慕名去看了。戏骨斯琴高娃、周润发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而我喜欢的“小燕子”赵薇也一改往日的端庄形象,在片中也表演出色。当年的我是看不懂这部影片的,但是姨妈从上海回到鞍山后的满头白发和佝偻着背拖地的一幕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挥之不去。我也一直耿耿于怀,怎么也要再看一次这部电影。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再看这部电影,竟然泪流满面,是笑着笑着便流下泪来。
影片从少年宽宽的视角开始,又以他的视角结束,可谓意味深长,有点像姨妈自我的“新衣”被宽宽一件件扒下来的意味。
姨妈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女性,向往着大上海的生机和繁华,自己虽过着清贫拮据却也自得其乐的生活。对于她的结局(相对来说已是好结局了),我并不同情她,或许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姨妈是一个自私、虚荣、假清高、没有能量的女性。为了自己的理想,抛家弃女十几年,却又因为被骗去棺材本、生病没人照顾导致在上海混不下去了才无可奈何地回到前夫和女儿身边,尽管也平凡安定,但影片结尾那啃着冷馒头就冷菜的一幕也抽着我的心。
姨妈就像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里的娜拉,摔门而去后十几年又被生活所逼不得不回来了。
我可不愿成为她这样的女性。并不是说她的失败,而是她的没有能量。《到灯塔去》里的拉姆齐夫人是一个充满人性光辉、人格健全、能量满满的女性,不管是家庭还是自我,她都平衡的很好,她自身的能量之光不仅在世时照耀着她的家人,甚至在她去世后还影响着她的朋友们。而姨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全是自私自利的市井小民形象,毫无动人之处。影片延续着导演许鞍华一贯的叙事风格,谜底一步步慢慢揭晓。
一,是否有可能在不牺牲自我的个性特征这个前提下,来获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谅解和同情?
很明显自私小气假清高且不懂感恩的姨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影片一开头姨妈到火车站接外甥宽宽,却因为很久没见,姨妈对长高的宽宽一时未认出,又因叫喊的声音过大而吓坏了路过她的老人,导致老人跌倒。但姨妈马上澄清她是没有责任的,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姨妈的冷漠无情。而且姨妈接宽宽来上海小住,并不完全因为宽宽的脚伤需要照顾,很大原因竟是为了她的兼职面试,好谈条件!
接着宽宽来到了姨妈独居的住处,在上楼时姨妈毫不避讳地骂着“瘪三”,不仅刻薄地说猫是“瘪三”,还觉得整个大楼的人都是“瘪三”,除了她自己。真不知道她哪来的优越感。
等进了屋看到墙上的字画,又看到了墙上贴着电话的收费表,原来是穷酸文人一个!而面对亲生外甥,姨妈却苛刻地变相要着生活费,由此,姨妈的市井之气立马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直到邻居老水来找她,询问她面试如何,她都是敷衍应付,当面笑背后甩脸子,还跟宽宽说老水像带鱼。可见这是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毕竟兼职工作是人家老水给介绍的啊。此时宽宽的一句“那你就是嫉妒症”,赤裸裸地扒下了她第一层“新衣”--假清高。
而在兼职工作试工失败后,姨妈却将矛头转移到路边店铺那位当街宰鱼的女老板身上,还检举那女人破坏环保。这就是姨妈的无中生有了,典型的欺软怕硬,她自己受了气,被炒了鱿鱼,却发泄在辛苦在上海谋生的外地人身上,以此来达到内心的平衡。表面上知书达理端庄娴淑的退休英语老师也有阴暗的一面啊。
由此可见姨妈的邻里关系也是假和睦啊!亲密朋友更是没有,否则在她跌倒住院后并没有任何人去看望她,她才不得不在护士的建议下叫来了久未谋面的陌生女儿。而以她清高常常甩锅的态度来看,她也是不会热心去帮助人的。
一开始,我也纳闷赵薇饰演的女儿怎么那么对待病人母亲呢?不仅没有任何言语关心,一见面更是直呼姨妈名字,嘲笑姨妈的衰老。连到上海来探病也不尽心,尽想着哪好玩,去哪逛,在病房里也是只顾着自己玩乐,丝毫不理会已经尿床上的姨妈。就连护士来帮忙,也只盯着护士脚上漂亮的鞋。终于等出院了,真相才慢慢揭晓。
别人老指责我不孝,你问问你自己配当妈吗?你对我尽过义务吗?当年你明明不爱我爸那工人大老粗,你干嘛嫁他?你干嘛生我?你落难的时候你知道跟我们在一起,等你能回上海了,你对上海比对我爸跟我还亲呢!现在你老了,想起我了!我告诉你,我能来看你已经老大善心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刘大凡
这时我们才知道,姨妈因为自己是大学生,明明不爱她的丈夫却也选择了结婚,又不甘心与平庸的工人丈夫在鞍山继续生活下去,即使在有了女儿后都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婚,“像相亲似的”头也不回地离开鞍山到上海打拼,现实版的“娜拉出走”。而她离开的十几年时间里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女儿更别提前夫及他的家庭了。至此,才明白女儿对她的态度。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母慈才子孝啊,由此可见一斑。
在病房时,导演的一个细节处理的很好。赵薇饰演的女儿在和对象打牌时,那裂破了洞的衣服便说明了这是一个没有母亲陪伴和教养的女孩,缺乏母爱,也没有母亲来为她和教她补衣服。这更证明了姨妈的无情和失责,尽管她曾是一名年年获先进的老师,但不是一名合格的母亲,也不配做一个母亲。
这似乎有些颠覆我们的传统观念,日常生活中都是母亲为子女们隐忍着过完一生,虽然被嘲笑着没有自我,但却收获着子女们的尊敬与孝顺。而姨妈作为那个年代读过大学的知识分子,却只是为了自己所谓的上海梦,摒弃了她应负的家庭责任,导致高不成低不就。我并不反对姨妈寻找自我,我自己也是个女性主义,但她忽略了她已经是一个母亲,她却丢掉了她的责任,或者说只是借着自我的外衣掩盖自身的自私冷漠无情罢了。
姐们吸的不是烟,是苦闷的生活可想而知女儿在缺乏母爱的环境中长大,性格也是有缺失的,但女儿天性的善良使她并没有不认这个母亲,仍旧前来接她回去。所以影片快结尾时,同样迷茫的女儿只想靠着不靠谱的对象来获得帮助,整天的吵闹更是家常便饭,而已经回到鞍山的姨妈却也没有任何与女儿的交流,只是默默干着家务活,似乎习以为常。在没有正确价值导向和关心下,女儿也被命运推动着,不知所措地重复着母亲“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命运。这就是一种失败。
二,自我是否有可能在一片混沌之中认识和把握真实,在一个混乱的时代里建立起某种秩序?
因为宽宽私自见网友,又伙同网友一起勒索姨妈,姨妈甩锅的态度马上出来了,立即买了火车票送走宽宽。在车站离别时,宽宽一句“姨妈,你以后又要一个人吃饭了”的关心之情,却引发了姨妈极大的孤独感。这也是宽宽扒掉姨妈的又一层新衣---“假自在”。
而此时周润发饰演的骗子老潘粉墨登场,旁观者可以一眼看到这是个资深的感情骗子,而急于摆脱孤独的姨妈却一步步深陷其中,那么拙劣的骗子技术,没想到精明了一辈子的姨妈竟然也上了钩。从影片好几处对鱼的特写镜头可以知道,姨妈是很爱吃鱼的,而鱼一般代表着聪明、智慧。这个老感情骗子正是利用了姨妈的清高和孤独来一步步赢得姨妈的好感的,被夸得晕头转向、孤独了大半辈子的姨妈自然就着了道。
第一次被骗损失其实很小,如果此时姨妈能真正警觉起来,或许就不会有后面被骗棺材本的事了,而姨妈也还能继续着她的后现代生活。那么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还记得片中那个为筹集女儿医药费而碰瓷的妇女吗?这一段很多人也是看得又笑又哭的,极为心酸。
姨妈与碰瓷女相识是因为第一次被老潘骗钱后,极大的自尊心受挫使她为了转移注意力而不是所谓的善良所致去帮助碰瓷女的。也因为要找个伴,也为了能跟邻居老水攀比,姨妈提出要碰瓷女给她做保姆,包吃住,另外每个月再给元工钱。
姨妈这番举动已经是她最大的好心了,但是她忽略了现实,碰瓷女的女儿是患呼吸衰竭而住院的,每天昂贵的医药费岂是每月的元能解决的呢?此时导演给了碰瓷女躺床上思索的镜头,那是被女儿的医药费忧愁的呀!
姨妈没有为家人做过任何贡献,虽然她自己也有女儿,为了面子对邻居谎称女儿在美国洛杉矶,甚至后来住院跟护士们也是这么说的。所以她是不可能体会碰瓷女的焦急心情的,反而在姨妈发现碰瓷女的碰瓷做法后马上赶其走,急忙撇清麻烦。
我觉得这一段导演拍的很妙,将姨妈的“假善良”和真冷漠对比着表现出来了。作为一名退休老师,起码的是非也不能分辨,也没有及时出面阻止,她只看到了表象,却不愿意去关心碰瓷女为什么会这么做,只一味选择甩锅。
与碰瓷女相比,姨妈是渺小的,尽管她是知识分子,却比不上这个农村妇女。一无所有的农村妇女尚能为了自己的女儿和家庭出卖尊严,不顾廉耻,而高知的姨妈却只顾着自己。她既没有认识和把握真实的能力,也没有建立秩序的能力,只有被碰瓷女扒掉的“假自我”。而碰瓷女也比姨妈有感恩心,在拿到碰瓷所得的钱后还买了姨妈喜欢的鱼来感谢姨妈,这更衬托姨妈的渺小了!
再遇到骗子老潘,我真觉得她是活该了。洁身自爱了大半辈子的姨妈却也没能挡住老潘的一番柔情蜜意。尽管影片没有直接播放老潘对姨妈的踩点,但好几处细节都在告诉我们老潘是个骗子。这也说明了导演的高明之处,对于姨妈这种女性,骗子们也会“投其所好、对症下药”的。因戏认识,也因戏生情,殊不知也因戏被骗啊,人生如戏。
三,自我是否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
姨妈和骗子老潘在楼梯上的一段惟妙惟肖的表演是堪称经典的。老潘坚持要到姨妈家吃饭,姨妈又为了自己的名声,明明住在12楼,却领着老潘爬楼梯。对于两位已年近60岁的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啊。所以在爬到10楼时,老潘是再也坚持不住了,还直说不去吃饭了。而姨妈一边劝老潘一边又上下打量唯恐遇上熟人,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精明的她后来被骗也没有选择报警,因为还要脸面,她的尊严比她被骗还重要!这就对比了之前宽宽的假绑架案她立马报警解决,更加说明了她的自私自利和无能。
老潘不小心捂死了邻居老水的猫“飞飞”,这是影片首次出现的死亡,可以看出姨妈是很自责的,但也是她间接造成的。为了消除内心的愧疚,姨妈决定将投资的墓碑转给“飞飞”,却没料到自己先被骗掉了棺材本。接着老水的突然逝世更是让姨妈大受打击,夜深人静时偷偷埋掉“飞飞”,我想她那一刻的心情应该是:猫死了还有我来埋掉它,那我死了怎么办呢?现在棺材本也没了,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唯一可以抬杠、攀比的老水也没了,而且还是因为我而死的!以为的黄昏恋竟只是一场骗局,好心收留的竟是个碰瓷女......这也为后来姨妈决定跟着女儿回东北鞍山埋下了伏笔。
姨妈偷偷埋掉猫在姨妈探望了已经坐牢的碰瓷女,知晓她是迫于无奈才拔掉了女儿的吸氧器导致故意杀人而入狱后,姨妈似乎开始明白什么,她的精神开始崩溃,恍惚中失足从楼梯上摔下。当姨妈独自住院时,在病房窗外看到的大月亮有什么隐喻呢?片中月亮一共出现了2次,第一次是姨妈看到的,那时她刚受到一连串的打击和不如意,也经历了一夜白头,和电影前半段简直判若两人。第二次是宽宽在姨妈家的窗外看到的大月亮,他是为情所困。
这让我想起了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那么姨妈想的是月亮还是六便士呢?月亮很大很亮,但她只有在病房才能看到,为何她追求了大半辈子的月亮现在才看到?又目睹了碰瓷女坐牢的前后,估计也想到了被自己抛弃的女儿吧。看来姨妈是惧怕死亡的,死亡比孤独可怕!自我也就没那么重要了!所以是死亡驱使她放弃自我跟随女儿回到鞍山前夫家。
姨妈这样的人是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只是觉得自己“在上海混不下去了”,她仍是留恋着上海的一切,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死亡的逼近,她不得不面对现实选择放弃自我回归家庭。她在病床上看完月亮后闭眼的那一幕已说明,月亮已经不是她能继续追求的了。
宽宽可以说是姨妈在追求“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见证者,从坐火车到上海和坐火车到东北,一路的风景从上海生机勃勃的绿色变成东北白雪茫茫的死气沉沉,也从侧面表现着姨妈的衰老和对现实的妥协啊。所以他对姨妈在东北家里的沉默不语也表现着理解。
结语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反映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现在看仍意义深刻,我们在选择“娜拉出走”、“月亮和六便士”时,怎样才能避免姨妈的结局呢?我觉得在电影中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赤裸裸表现出钱的重要性,看得很扎心,但这就是现实。就像那句“我需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钱也是可以的”,钱是可以带来安全感的,至少拥有足够的钱后,我们也可以在自我这条路上不受干扰。
2、请慎重对待婚姻。
现在的社会比起电影中姨妈那个年代已经很宽容了,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选择结婚或不结婚。但是若选择结婚,请一定要对婚姻负责任,婚姻不是儿戏,也不是为达到目的的跳板。因为受婚姻伤害最大的还是子女,电影中王子文饰演的宽宽的网友飞飞和赵薇饰演的女儿刘大凡就是最好的例子。她们本性善良单纯,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没有得到家庭的关爱和教导,尽管不甘心却也只能在底层生活中苦苦挣扎。
3、成为一个充满能量的人。
到底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小于真空的物质为负。在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著作《正能量》一书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电影中姨妈就是一个能量不足的人,其实姨妈也是很向往自由的幸福生活的,从影片中几次出现的鹦鹉可以看出,只是她受着自身的局限性及被社会推动着,她没有能力去改变她自身的困境。并不是成功就代表着是一个有能量的人,而是成为一个人格健全,有着人性光辉的人,而姨妈受挫后的逃避和对死亡的惧怕也警醒着我们,一定要成为一个有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