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名要引进的片子果然如当头棒喝

很少见《人民日报》赤裸裸地夸一部电影,还强烈呼吁引进。

什么片这么大来头?

Sir当即找到资源,一睹真容。

果然当头棒喝——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

TheComingWaronChina

片名非常耸动,但别以为导演只会打嘴炮。

约翰·皮尔格,战地记者、作家、电影人。

拿过一堆奖:两次英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记者”,联合国媒体和平奖,法国“无国界记者”,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理查德·丁布尔比奖”,以及,艾美奖。

揭露真相、维护人权,是他身上最显眼的标签。前几年编了本《别对我撒谎:23篇震撼世界的新闻调查报道》,挑战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关于公平、自由的主流神话。

老头如今年近八旬,仍不放弃搞个大新闻,耗时两年,就为完成这部纪录片(以下简称《对华战争》)。

他说:舆论对潜在的核战争视而不见,我要打破这种沉默。

谁要发动核战争?美国。

老实说,这个观点并不新鲜。约翰·皮尔格老调重弹,是因为他自信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

开篇,便是来自CNN、CBS、福克斯等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

他们都在指责一件事:中国在南海填海造陆。据说中国这是“野心扩张”,挑衅美国。

借南海争端,约翰·皮尔格指出美国主流舆论对中国的态度——敌视。

这态度甚至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年,美国就出台了所谓的“排华法案”,在漫长的时间里,将华人拒之门外。

用片中作家詹姆斯·布莱德利的话说:

我们竖起了自由女神像,宣称欢迎所有人。

(与此同时)我们竖起来一面墙,上面写着

“我们欢迎中国人之外的所有人”

当时存在着一种甚嚣尘上的种族主义情绪,把中国人视为“黄祸”。

义和团的暴乱更加深了西方人的恐慌,认为中国人是劣等但繁殖能力强的民族,会像蝗灾一样破坏文明社会的秩序。

上世纪早期的好莱坞电影中,著名的华人形象“傅满洲”,就是一个面目可憎的杀人狂魔。

《对华战争》还指出,这种敌视华人的态度,自上而下。

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说:

中国是美国在亚洲遇到的一切困难的根源。

年,美国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说:

对中国有朝一日向美国发动导弹袭击而做好准备,是有必要的。

直到今天,美国依然把中国视作最大的敌人。

体现在行动上就是,将大量海军部署在亚洲和太平洋,称之为“重返亚洲”。

影片中标出的美军基地,已经把中国的大门捂得严严实实。

这些美军基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由导弹、轰炸机以及军舰组成的“绞索”。

站在北京最高的楼顶上,如果能眺望太平洋

你会看到美国的战舰群

如果我是个中国人,我就会有些担心美国的挑衅行为

你肯定要问,为啥美帝亡我之心不死?

影片直接告诉你:

中国在与美国资本竞赛中取得了与之相称的实力,这是(美国)无法忍受的。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迅速成长为可与美国抗衡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甚至在胡润百富榜上,以美元来计的亿万富翁里,中国人比美国人多。

变化之大,在“一小撮”美国人看来,不可思议。

导演还采访了邓小平曾经的助手张维为教授,他认为用单薄的标签无法理解复杂的中国。

中国和西方媒体之间的摩擦,大多源于对中国的刻板印象。BBC报道中国时往往提到共产党专制、独裁统治。实际上,要是贴着这种标签,你无法真正理解中国

社会学家李世默也说,“中国威胁论”是子虚乌有。

中国人年前筑起长城,就是为将野蛮人抵御在外,而不是侵略他们。

美国人的误解在于不想理解。

纪录片强调,美国才是最有野心的那个。

五角大楼需要经费,更新换代的武器需要敌人。而中国,恰恰是最合适的目标。

否定“中国威胁论”的同时,导演反过来又讲了“美国威胁论”——挖出美国不少黑历史。

影片告诉我们,美国早期发展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对华鸦片贸易。

比如,以开明著称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外祖父就是在中国吃得开的“鸦片王”。

美国第一个工业城市马萨诸塞,美国最初的五条主要铁路,高等学府如哥伦比亚、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等,它们的基石里,统统擦不掉倾销中国的鸦片味。

此外,美国还在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搭建通往中国的跳板。

马绍尔群岛里有一座比基尼岛,没错,就是你熟悉的那个比基尼。

当初这种泳衣以“比基尼”命名,就是取它爆炸性的含义——年,美军在这里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

性感的名字背后,是残酷的事实。

在经历20多次原子弹和氢弹爆炸试验后,这里的生态已被彻底摧毁,大半个世纪过去,这个小岛仍被认为不适合人类居住。

比基尼岛上的原住民只能流亡到贫瘠的小岛,食不果腹,核辐射让人们染上各种各样的疾病。

日本冲绳,是约翰·皮尔格眼中“即将发动的对华战争”的最前线,这里有美国的32座军事基地。

冲绳古称琉球,曾经是中国和日本的属国。

当年日本侵华战略的步骤就是:琉球→朝鲜→台湾→东北→中国内地。琉球是第一步,它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在导演看来,美军重整冲绳军事基地,就是对华战争的先声。

历史上美国曾多次从冲绳出发,进攻韩国、越南、柬埔寨、阿富汗和伊拉克。

除了冲绳,还有韩国济州岛,被美国视为“对亚战略”的重中之重。

上世纪30年代,日本人曾占领济州岛,建了军事基地。

济州岛到上海的直线距离不到公里,飞机起飞后,就可以直接轰炸上海……

现在,美国在这建立了海军基地。

难怪济州岛居民说:

这个海军基地明显是美国人的战争宣言……济州岛是建在西海的军事基地的最后一环,因为这样就可以直指中国了。

皮尔格问美国助理国务卿,如果中国军舰也这样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外面呢?

他回答:

我们在太平洋上的行为,不是为了吓唬或限制中国,我们的军事行为是受到广大沿岸国家热情欢迎的,而且是完全被中国所接受的。

这睁眼说瞎话的功力,Sir表示服气。

其实,这部片豆瓣评分7.6,IMDb7.1,不算高。

到了影片最后,究竟战争会不会爆发,导演也没有实锤。

只是加上了“对华”二字,让中国人民有种被

的感觉。只能说,老媒体人皮尔格深谙标题党之道。

由于《对华战争》高分贝的名字,和国内的舆论环境,这部纪录片很可能被误读为“中美必有一战”。

在Sir看来,如果这部纪录片追问真相的精神,被情绪化的误读所掩盖,那将是莫大的遗憾。

其实,皮尔格不是简单地挺中、反美,他的真正立场是反战,反对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世界霸权。

对于中国的批评,皮尔格同样言辞犀利,以至于在删减版中,整段关于中国的内容都被抹去。

我们不应该认为,批评就是“黑”,“黑”就是为了打倒。

相反,投身新闻事业几十年的皮尔格,本身就是西方舆论生态的一部分。

他的发声,更多的是出于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立场,对美国的错误进行纠正,防止这台能量巨大的国家机器发生“事故”。

说白了,就是那句老掉牙的话——“为了世界和平”。

然而现在,“对华强硬”的川普在美国掀起一股莫名的狂热,不断将矛头指向中国。

我们不能再容许中国

来掠夺我们也就是他们现在正在做的

他们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小偷

他的前任奥巴马,过去也一边说着“无核”宣言,一边增加上万亿军费支出。

在种种不正常的迹象面前,皮尔格的这部《对华战争》无疑值得被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