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杭州温度丨徐琴让弯湾变成爱

QQ客服网络客服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

浙江新闻客户端监制吴雅茗策划张彧文字叶怡霖

编者按: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自年以来,杭州先后评选出余名“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和位“最美杭州人”。无数个平凡又不凡的身影,成为美好杭州最生动的注解。浙报杭州分社联合杭州市文明办推出《榜样力量·杭州温度》,剖析榜样的心路历程,听听他们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理解,汲取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刚刚过去的母亲节,徐琴收到了“弯湾”的孩子们用串珠扎成的玫瑰花,她很欣慰。对于她来说,看到孩子们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就是最好的母亲节礼物。

徐琴,是杭州市上城区弯湾托管中心的创办者,也是一位智力障碍者的妈妈。过去十几年,她和她的“弯湾”,免费招收了40余名心智障碍的孩子,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从一个孩子的妈妈变成40个孩子的妈妈,徐琴的故事,在杭州家喻户晓。故事里有道不尽的波折和苦难,也充满着爱与希望。她用女性的温柔与力量,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也“治愈”了更多的人。

周逸 摄

“弯湾”的源起

来自她对儿子深沉的爱

前段时间,徐琴要去北京出差,临走前,儿子弘毅第一次对她说:“妈妈你去吧,我会想你的。”

“他会主动表达情感了。”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足以让徐琴高兴好几天。

30年前,只有18个月大的弘毅从床上摔了下来,头部重伤,导致重度智力障碍。后来,在弘毅4岁的时候,眼睛又突然看不见了。

抚养一位智力障碍的孩子长大,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几十年间,徐琴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每天晚上,弘毅都会不定时醒来,身边离不了人。

“曾经也想过,冲到楼顶上跳下去算了。”徐琴说,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濒临崩溃,但每次大声哭过喊过,想到弘毅还需要她,就再抹掉眼泪,把日子过下去。

为母则刚。对儿子的爱,转化为她无尽的动力。为了赚到治病的钱,徐琴开过快餐店、小食品店,后来做建材生意。到了弘毅十几岁的时候,病情逐渐稳定,顺利进入特教学校学习,学会简单的生活技巧。徐琴觉得,生活仿佛有了起色。

可没过几年,儿子毕业后,徐琴发现,弘毅无处可去了。而且脱离了与同学、老师在一起的环境,他的智力和能力都出现退化的迹象。焦急中,徐琴问儿子,你在想什么?“同学。”还有呢?“老师。”

儿子的一句话,让徐琴迅速行动了起来。年,她租了一间小教室,把儿子的6个同班同学重新召集到一起,专门聘请辅导老师和阿姨照顾他们。起初,她的想法非常简单,“我只是想给儿子找个伴。”

如果说“弯湾”的开始,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那么后来,这份爱变得更加宽广且无私。随着和孩子们的相处,徐琴渐渐感受到了责任:“从他们看我的眼神里,那种亲切和依赖,我就知道,这间教室,得一直办下去。”

从小教室到洗车行

努力帮助孩子们融入社会

年,这间小教室升级为“弯湾”托管中心,这个名字寓意着每个心智障碍的孩子都是一株略带“弯曲”的小花苗,同样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这里就是他们安心成长的“港湾”。

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这里一起学习,直到今年,已经有40多人。可是徐琴坚持分文不收,她希望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这里被平等对待。

一开始,孩子们在“弯湾”,主要学习生活技能。买菜、做饭、打扫,过马路、坐公交、乘地铁。“一些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要重复很多遍才能掌握。”徐琴说。比如淘米、洗菜、煎饼,有的孩子可能需要4-5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学会。

可后来,徐琴发现,对于一些已经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困境在于如何融入社会。“社会能接纳这些特殊孩子的空间很有限。‘弯湾’要成为心智障碍人群融入就业的跳板。”

年到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弯湾”陆续发展出了小书屋、小超市和洗车行,为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学习实践如何工作。

周逸 摄

“欢迎光临!”看到车开进来,可可会热情地上前招待客人。蓝色擦车门、红色擦坐垫、黄色擦轮胎……洗车的步骤,被分解为不同颜色的毛巾,便于孩子们记忆。客人等待的时候,孩子们还会送上一杯热茶,和他们聊聊天。“在小超市里收银,可以认识货币,练习简单的算术;在洗车行里学习洗车,不仅能掌握一份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徐琴说。

在“弯湾”的工作,就是他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每个月,徐琴还会把营业收入拿出来给孩子们发放工资,“每到这个时候,他们都是最开心的,觉得得到了肯定。”徐琴说。

这样的方式,都是徐琴和“弯湾”的老师、家长们一起摸索出来的。“帮助他们,减少帮助。”徐琴说,“我们能教会他一样,他就少了一件需要被帮助才能完成的事,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在做的事。”

会弹钢琴,会说英语,会画画,会做饭……走进“弯湾”,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一张纯真的笑脸,他们正如徐琴期望的那样,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凝聚爱与力量

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

让徐琴没有想到的是,“弯湾”这方小天地,还在影响着更多的人。渐渐的,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凝聚爱与力量的地方。

在洗车行刚刚办起来时,徐琴曾带着孩子们去一家洗车行学习洗车,后来,教孩子们洗车的小杨师傅一直帮助孩子们,持续了5年。“把孩子们教会了,就是我最自豪的事。”小杨师傅的话,让徐琴十分感动。

十几年来,有准妈妈来到这里,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有聋哑人来到这里,给孩子们竖起大拇指,互相鼓励;还有失独的父母来到这里帮忙,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到今天,已经有多个志愿团队来帮助过“弯湾”,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超过人。来帮助“弯湾”的人越来越多,“弯湾”也在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了快乐。

随着“弯湾”的故事被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