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为何输多赢少成也西蜀,

中科爱心救助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诸葛亮的名气,从古至今都不曾消散。陆游曾写: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刘禹锡也曾说: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

在李白和杜甫的诗中,也这样赞叹诸葛亮:“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说,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事实上,在刘备在世之时,诸葛亮的功绩有目共睹。

保刘备、联孙权、抗曹操、图西蜀、占荆州,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然而自刘备死后,年开始诸葛亮六年间五次北伐却输多赢少,最终病死五丈原。

那么为何在刘备逝世之后,诸葛亮的功绩,反而没有这么出色了呢?难道真如一些人所说诸葛亮不过是“正史不出名,演义吹过头”吗?

这篇文章,就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整理,为何在天下三分,蜀汉占据西蜀刘备逝世之后,诸葛亮屡战屡败。

第五次北伐对抗图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有人认为,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西蜀之时,在他的手里已经没有任何能打的武将了。

五虎上将之中,关云长兵败麦城,丢了荆州,自己还送了性命。张飞想为二哥报仇,结果因为脾气暴躁士兵不堪忍受而遭到部下杀害。

老将黄忠身中流矢,年纪已高血衰而死。而马超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夕不幸病故。

然而在诸葛亮主政时期,蜀汉将领实力和数量,实际上并不算少。从基层军官到顶级强将,诸葛亮手中的将领底牌,还有许多。

马岱是平定南中的主力,魏延也愿意听从诸葛亮的话语。在诸葛亮麾下,魏延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猛将。

卤城之战,诸葛亮令魏延作为大将迎击司马懿。阳溪谷大捷,同样是魏延自领一军,孤军深入大破郭淮。

除此之外,在诸葛亮的麾下仍有王平、廖化、张嶷、邓芝、姜维、费祎等一系列谋臣武将,还有无当飞军这样的王牌部队。

关羽失荆州后势力图

魏军将领张郃,多次在王平手下吃亏。兴势之战,费祎截断曹爽的退路,是能文能武军政全才。

更何况这一时期,魏军将领同样死伤众多,因此论起将领,蜀汉并不比魏军逊色。那么是诸葛亮的军政才能真的有问题吗?

在现在社会,关于诸葛亮的评价两极分化,一方认为诸葛亮的功绩不过是被《三国演义》杜撰造神,实际上并没有如同传闻那样用兵如神。

不过在《三国志》中,司马懿在同诸葛亮战前的评价是“志大而不见机”然而在他看见诸葛亮的治军之法后,则感叹“天下奇才也”。

南朝萧梁末期,陆法和为梁元帝征蜀。当他来到白帝城时,也曾对众人说过:“诸葛孔明可谓名将,吾自见之”。

如果要说起一些更为有名的将领评价,则可以列举唐朝大军事家、将军李靖的评价。对于过去的战斗,李靖一贯认为没有任何战术战法。

然而在李世民询问李靖对于军事的看法之时,李靖却极为推荐诸葛亮的谋略战法。

历史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比个人更加客观公正。刘备死后,蜀汉同曹魏的兵力比例是1:5,在这样的差距之下诸葛亮出关尚且打得五五开。

人数兵力对比图

开元19年,唐玄宗武庙十哲。以姜子牙为主祭,设有10名历代名将。能进入这10人名单中的都有谁呢?

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季汉(也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汉太子少傅张良等等。

唐玄宗将诸葛亮列入其中,同样是体现了诸葛亮的贡献和才能。可是如果诸葛亮的才能以及蜀汉的武将都没有问题,为什么诸葛亮北伐都次次失败呢?

西蜀地形图成也西蜀,败也西蜀

从地图上看蜀汉的面积好像不小,然而实际上人口居住却极为分散。除了少数的几个大城镇,其余零散住户十分不好管理管辖。

这个山头十几户,翻过下一个山头才能再看见十几户住民。但是在刘备入蜀国的时候,整个蜀地也有着数百万的人口。可一场夷陵之战却打光了西蜀的元气。

这就导致蜀汉兵力极为有限,一旦遇上长期的消耗战那么便会陷入劣势。在史料的记载之中,蜀汉灭亡之时,整个政权的人口只有94万人。

夷陵战站战况图

然而再来看向曹魏,仅仅一个冀州,就能为曹操提供30万的军队。在当时,魏国占据着绝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同时还拥有着极为广大的土地和无数的人口。

人口是政权发展的动力,地盘是政权生存的空间。同曹魏相比,诸葛亮主政时期的蜀汉国力要落后不少。

然而,这片土地却是最适合刘备开阔疆土之地。早在刘备登门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就成为刘备做出过规划。

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坐拥百万大军。如果要和曹操争夺地盘自然是死路一条。而孙权治下没有大变,民心归附国泰民安。

刘备借荆州后势力图,诸葛亮完成了《隆中对》中的目的规划,随后西北入蜀

更何况江东多世家势力,他们就如同资本家和大地主,这些世家都认可孙权的统治,愿意扶持孙权。可是刘备没有这么大的能力,给不了这些世家更好的待遇。

相比曹操和孙权,显然只有挺进西南,才能成就一方霸业。蜀汉首都益州(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称誉。不仅粮草产出足以自给自足,而且四周地势极为险要。

更为重要的是,这片地区位于长江的上游。在诸葛亮原本的计划之中,只要占有荆州,那么如果想要对吴国动手,启航便是顺流直下占据地利先机。

如果要防守,则只需守住三峡,则吴国便无法进一步入侵。同时荆州还是西蜀的两大门户之一,与另一门户汉中遥相呼应。

李白《蜀道难》中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易守难攻的地势外加肥沃的土壤,最适合刘备在这里养精蓄锐屯田攒粮。

然而成也西蜀败也西蜀,虽然这里易守难攻,但也会造就一个困境,那就是虽然外面进不来,但是自己也出不去。

当魏国调兵遣将如履平地之时,西蜀每次要出兵,最先损员的地方,便是西蜀险要的地形。同时就连粮草轴重,也因此受困,容易出现运输问题。

特别是荆州被吴国重新夺取之后,西蜀的核心门户,便只剩下了一个汉中。

汉中是北上五条道路的核心枢纽

然而在西汉早年,曾发生过一场巨大的武都大地震。这次地震令汉水改道,致使西汉水与汉水之间的联系遭到切断。

这就导致当时最容易最方便的运输方式水运被就此切断,大量汉水支流水位锐减甚至直接枯竭,令汉中进入关中平原的古道自此没有了运输物资的河流。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到汉高祖刘邦凭借西蜀地形成就霸业,可是这场忽如其来的地震在切断了汉中水运条件之后,便令诸葛亮北伐的补给变得极为困难。

打仗攻城,打得便是一场消耗战。兵家常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是在地震之后,要把粮食运到前线,就需要翻越大巴山、米仓山以及秦岭一带。

武都大地震后汉水改道,水路截断

蜀汉本来人口就不多,为了保障军粮供应,诸葛亮还必须大量壮丁运输军粮。在五次北伐之中,第二次和第四次就都是因为军粮不继而宣告失败。

接连的北伐和战争,又导致蜀汉的人口陷入越打越少的困局。韩信北伐一次而成,而诸葛亮便没有了韩信北伐时的运气。

韩信出关北伐之时,北方还没有稳定的政权,项羽暴政令天下民心尽归刘邦。然而在曹操以及曹丕的治理之下,整个北方民心归顺。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也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并告诉刘备只有这样才能霸业可成。

定军山之战前局势图

那么为何诸葛亮却在夷陵大战之后还没怎么休养生息便急急地北伐讨魏了呢?

屡败屡战的原因

说到底,还是因为蜀汉积贫积弱,留给诸葛亮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前面说过,西蜀的两大门户是荆州和汉中,二者遥相呼应相辅相成。

然而关羽把荆州丢了,那么蜀汉进攻敌人的两个拳头,便断了一个。更何况夷陵之战把蜀汉偌大的家业近乎打了个精光,如今的蜀汉已经极为空虚。

这个时候,如果诸葛亮不主动出兵,反而令魏国趁着蜀汉薄弱主动进攻汉中。那么一旦汉中失守,蜀汉便真的再也没有翻盘的空间。

比起魏国疆域,汉中易守难攻,一旦魏国夺得这里,那么便可以以此作为据点和跳板,不断蚕食蜀汉国界。

更何况魏国坐拥大量经济发达的城镇,粮食产量也并不比蜀汉要低。所以诸葛亮要做的就只有在讨好孙权的同时保住汉中。

并且还要趁魏国没有发展的更加强大之时,争取到足够庞大的优势。

蜀地地形险要

他选择的做法不是加固汉中的防御,而是“围魏救赵”出兵北伐。令魏国无力攻打汉中并尽可能将汉中从蜀汉的前线转变为战略后方。

另一方面,诸葛亮被迫北伐的原因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转移内部矛盾。因为在刘备逝世,荆州丢失之后,整个蜀汉已经并非一块铁板。

在一些将领谋臣看来,如今的蜀汉已经没有了同魏国叫板的能力。继续抵抗,还不如尽早归顺。

现在的蜀汉内部,正如同赤壁之战前的东吴。内部分裂严重,投降派和抵抗派令蜀汉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李白《行路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东吴的做法是什么?发动赤壁之战。对曹操宣战,强迫政权内部上下一心,而诸葛亮便是要复刻这一做法。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是诸葛亮为稳定政权所立下的口号。凭借先帝刘备占据的大义,令内部斗争激烈的蜀汉,再次团结一心。

曹操时代,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时代,曹丕废献帝自立为王。年,诸葛亮已经同孙权修好,孙刘再次结盟。

年,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年,曹丕逝世曹睿即位,魏国主力被吴国牵制,这是诸葛亮北伐的最好时机。

诸葛亮北伐的五条可选路线

于是,在年初,在粮草兵员调动完毕之后,第一次北伐开始了。我们来看图片,在当时,诸葛亮一共有五条道路可以选择。

魏延同诸葛亮提出惊天计谋,也就是所谓的子午谷奇谋。在魏延看来,如今魏国与吴国交战,如果可以引一支奇兵兵出子午谷,那么就可以直捣长安。

这条道路是风险和收益最大的一条道路。是将蜀汉的命运毕其功于一役的赌博。就连朱老总也对当时魏延的计谋表示赞同。然而诸葛亮拒绝了。

前面说过,诸葛亮的当务之急,是将汉中转变成为后方,而非真正到了绝命之时。更何况就算打下了长安,也不一定能守得住。

没有民心,又人生地不熟。一旦曹军切断长安同益州的联系,那么他们便是被关门打狗。

所以诸葛亮选择了最为稳健的道路:绕路祁山,攻打陇西,先取凉州,再图天下。只是这条道路最大的风险,便是粮草运输线太过漫长。

前文说过在大地震后汉水改道,要运粮草就要人力翻越崇山峻岭。因此,诸葛亮又让部下率一部队走褒斜道,吸引曹真注意来为主力粮草运输以及行军争取时间。

事实上这次北伐前期非常顺利,魏延奇袭令魏国阵脚大乱。眼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目标,然而却发生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失误:马谡丢了街亭。

第一次北伐赵云、魏延诸葛亮进攻以及曹真张郃防守路线

这里是诸葛亮战略核心之地,街亭一丢,整次北伐便前功尽弃。陇西三郡得而复失,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这次失败对于蜀汉的打击无比庞大,原计划稳扎稳打的策略因为一个将领的失误被瞬间摧毁。

而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的事变,便是因为粮草的供给问题。第二次北伐,诸葛亮经历上次失败的经验,准备引奇兵围打陈仓。

这条道路,是昔日韩信的北伐之路。然而年冬天天寒地冻,兵出奇兵本就携带粮草不多,因此在围打陈仓失败之后,诸葛亮便撤回了汉中。

第二次北伐走的是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路

这一次的出兵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试探,因为当时曹魏对汉中一带的守军进行的增援,稳扎稳打的攻城战对蜀军极为不利,所以才想兵出奇谋。

而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是成功了的。在第三次北伐的第一阶段,诸葛亮再次兵出祁山。这一次诸葛亮收复阴平、武都,想要钓郭淮增援围而歼之。

只是郭淮没有上钩,曹魏也没有再派兵收复,因此诸葛亮在完成计划之后撤了回去。然而年春,魏国大司马曹真提出了主动兵出汉中。

可以看出,汉中在魏国眼中地位有多么地高。正如前面所言,作为蜀汉的门户,汉中是易守难攻的要地,因此诸葛亮才成功守下了这一次的攻势。

第三次北伐路线以及将领进攻图

在这之后,司马懿开始大放异彩。第四次北伐,因为李严在诸葛亮乘胜追击的时候犯了失误,导致粮草供应不足,因此北伐失败。

虽然这场战斗斩了张郃,令魏五子良将尽数阵亡,但北伐失败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次失败之后,蜀国的处境便已经很危险了。

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不仅自己身心俱疲更是引起了许多将领的不满。所以,诸葛亮只能押宝最后一次北伐。

第五次北伐对峙图他明白自己大限将至,所以计划孤注一掷。结果大家都清楚,在一百多天的对峙之后,诸葛亮含恨病逝北伐失败。

自此北伐进入了以姜维为主的“后北伐时代”。而在这一时期,蜀国的将领们才真正陷入到青黄不接,断层严重的窘迫地步。

纵观诸葛亮北伐,比起计谋与战略,他败得更多在无奈之上。荆州丢失自断一臂,夷陵之战再毁根基。

外有曹魏虎视眈眈,内有政权分裂局势不稳。所以,诸葛亮只能进行北伐。只可惜因为西蜀的地势令粮草补给极度紧张,人口流失令兵力难以补充。

姜维时代蜀魏攻防图以及邓艾偷渡阴平攻打蜀汉路线图

以蜀汉的家底以及时局的窘迫,不占地利不具人和的诸葛亮能将战局打成这样,已经是尽力而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