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s://m.39.net/disease/a_5972056.html白玉堂曾经说:“你我读书人,待人接物,理宜从权达变,不过随遇而安,行云流水。过犹不及,其病一也。”可见,这世间万物都有其平衡的支点,这个平衡点,是为“度”。天下万物,皆有其度。度是审时度势,是进退自如,也是人生修为。01说话要适度说话是门艺术,有人问张嘴说话有何难?确实简单。可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聪明的人懂得如何说话,懂得适可而止,不会口无遮拦。《论语·公冶长》里有这么一件事: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是不善言辩。孔子回复道:“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伶牙俐齿、咄咄逼人经常会被人讨厌,若是一味地言无不尽,触及谈话对象的痛点,那么身边的朋友必定会一个一个离你而去。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小A问朋友小B,“咱们认识这么久了,你觉得我有什么缺点需要改吗?”小B实心实意地说了小A不守时、说话刻薄、有时言而无信等诸多缺点,却没注意到小A的脸色渐渐阴沉,最后结果就是两人不欢而散。当代人常把“知无不言”当做关系好的证明,但都忘了有那么一句叫“言无不尽”。关系一好就禁不住口无遮拦,说话不懂尺度,最后反而恶化了原本的好关系。须知:知人不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苛尽,苛尽则众远。说话,是人本能,但学会说话,则是修为。02胸怀大度子贡曾问孔子:“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国藩也曾在《曾文正公嘉言钞》中写道:“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国藩早年得罪上司赵楫,受到赵楫的百般刁难,后来曾国藩连升几级,官职大过赵楫,但他从来没有伺机报复赵楫。左宗棠与曾国藩政见不合,常常当众辱骂曾国藩,但曾国藩总是相逢一笑,并不计较。不仅如此,他还称赞左宗棠“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争光,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曾国藩的大度,是无数后人难以企及的。“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胸怀宽广往往是开阔眼界的前提,大度待人,其实也是善待自己。韩琦管理北都时,有一次,他的表兄弟献给他一只玉杯,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墓里得到的。玉杯成色极好,确然是绝无仅有的宝贝,韩琦于是用百两金子答谢了这个表兄弟,将玉杯视为珍宝。他特意开了好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重要官员一起来饮酒,还特别准备了一桌好菜,用绣着花纹的台布铺好,将玉杯放在其上,准备用它来饮酒。但宴会开始众人落座没一会儿,就有一名武官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杯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名武官更是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不慌不忙,笑着对众人说,“东西也自有它破损的时候。”说完又对那名武官说,“你是不小心碰翻了桌子,又不是故意的,何罪之有?”韩琦的度量便是如此之大。所以,人生在世,不斤斤计较是教养,宽大为怀是修养,与其争锋相对,不如一笑而过,宽心以待。大度看世界,才能从容过一生。03工作有力度总有人问我,当下的工作不喜欢该怎么办?让他辞职,怕找不到更好的;让他继续适应,却说这并非自己所好。于是这好像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无解现象。却不知职场之上,越是浑浑噩噩,越没有跳板可言。实际上,越是高层次的人,越是干脆利索,无论喜欢与否,要么不干,要么好好干。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最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格局、思维方式和耐力等重要品质。曾国藩在家书中有这样一句:男虽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在这封家书中,他从家事、自身、国事、儿女等一一写来,极具条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是曾国藩的做事准则,也是儒家的做事准则。所谓在其位谋其职,做事不敷衍不随意,一切都有条有理。能够做到的人,即使不是大富大贵,但一定是小富久安,哪怕没有大成,也会常有小获。红尘皆道场,人生处处是修行,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努力用心工作,踏实进步,也就开启了你的自我进阶之路。04读书有厚度袁枚曾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d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人读书和不读书不一样,会读书和不会读书也不一样。真正会读书的人,是将书读出厚度,沾染上自己生命的颜色。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就将读书分为了三个境界: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年少时由于自身阅历有限,读书只能如缝隙中看月亮,管中窥豹、一知半解。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中年时,由于阅历的增长,对书本的理解也愈发深刻,这时候的读书,是经世致用。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行至暮年,能够以释怀的心态把玩书本,以我观书,以书观我,能得书中三味。这三种境界,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阅历越深,感悟所得越深刻,也越透彻。文章是案头山水,而山水又是地上文章,当你真正懂得读书,你会爱上个中时光以及遨游其间山水的感受,那时,你就达到了读书的最高境界。把爱藏进书里,也就变成融入了自己骨血的气质。05视野有宽度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而决定格局的,是视野。一个人在二楼和在二十二楼看到的风景是不同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只有拥有宽阔的视野,才能不拘泥于眼前的束缚,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著名作词人方文山是让80、90甚至是00后几代人触发过强烈共鸣的厉害人物。在他出名之前,最初并没打算从事音乐创作,而是痴迷于电影。但20年前台湾市场小,国内电影并不景气。于是他转换思维:电影用情节讲述故事,我可以用歌词来讲述故事。于是他转战音乐界,成了后来著名的作词人。也因为在歌词上的超高成就,让他有机会导演了周杰伦歌曲的MV,进而有了编导电影的机会。他用自己的大视野,成就了殊途同归的电影梦。方文山正是不受限于眼前的客观现实,开拓视野,放大格局,才能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不同的视野和胸怀形成不同的人生格局,人生际自然也就不同。06追求有高度有这么一则故事:三个泥瓦匠在砌墙,一个人走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泥瓦匠没好气地说,你没看见吗?我在辛苦地砌墙呢。第二个回答,我们正在建一座高楼。第三个则洋溢着喜悦说,我们正在创造美好生活。十年过去,第一个人仍然在做泥瓦匠,第二个人成为了一名工程师,而第三个人则成为建筑公司的老板。工作本身没有区别,但为何三人的人生走向却大相径庭?这就是个人追求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结局。歌德曾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你追求的高度,就是你所能达到的高度,也将决定你人生模样。文末为人善言,恰如其分,是高境界;处事有道,条理沉稳,是大学问。有幸生而为人,愿你我都能悟透人生,自在有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