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和天赋的概念,我们的职场价值有多少,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我们有没有天赋,究竟什么才叫做天赋,以及有天赋的人还需不需要努力?
1.1我们的价值在职场上,老板一开始给我们定的薪水,通常看起来是与我们自身的价值相当的。
但价值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那么薪水到底是怎么估出来的呢?相信这个问题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都很陌生:我到底值多少钱?
这里有个适用于一般情况的简单公式:
薪水=实际价值+外部溢价。
什么是外部溢价呢?
比如说我们运气好,选到了一个风口领域,薪水水涨船高了,外部溢价就是正的,有的人运气很差,外部溢价就是负的,这就导致实际价值相等的两个人,薪水也会不等。
那实际价值又包含了什么内容?
最显性的当然是我们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个是老板一眼能看到的给出的估值,也是比较准确的。
还有隐性的,比如能力和天赋、学习和思考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性格、价值观等。这些都是他人一开始看不到的,也很难为我们的这些不知道是不是有的隐性能力付钱,但这个问题却是实际上事实存在的。
因此,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同样的求职者,以同样的起始薪水进入一个领域,一个几个月一涨薪,另一个长年不动。
这就是随着隐性能力渐渐发挥作用导致的薪水变化,而隐性能力,才是竞争力的关键。
1.2知识和能力现在,有很多人在报各种技能培训班学习的时候,他们学习的只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依然没卵用,这是因为知识和技能是最容易习得的。
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到任何知识,也可以搜索到任何想要的技能的教程。
然而,我们很多人都没想过这么一个问题:知不知道在哪些方面可以将这些东西结合进去,或者创新出新东西?不知道。
然后,什么时候应用,怎样应用有最好的效果?
也不知道。
举个例子,罗胖的知识丰富吗?
他自己也说了,好多都是前一天刚得来的东西现学现卖,他的那些个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东西,怎么我们自己就不能做呢?
因为知识本身根本算不得什么,最重要的是他能给你讲明白,同时还能跟商业运作能力结合起来将它们卖出去。这就是能力。
能力不同于知识,能力是通用的,举一反三,以一化百,任何新学到的知识,都得内化成能力,才能说真正的有用。
在我们身边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执着于知识本身,比如:诗词大赛、成语大赛、一站到底之类的。
这些跟能力比起来,就相对是属于低质量的,只是在舞台震撼力上,很有优势。
1.3天赋是潜力很多人认为天赋是一种能力,事实上,天赋只是一种潜力。
莫扎特是公认的音乐天才,但他达到的成就却不仅仅靠天赋就能实现,要知道,他在6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小时的练习,而他父亲作为一位音乐家,也放弃了宫廷乐师的工作,全身心去培养他。
这样看来,似乎后天的因素才是主导?
也不是,如果我们自己有这样的努力程度和机会,能不能达到莫扎特的高度呢?大概率也是不能的。
所以天赋是这样一种东西,如果它在那里,用力去开发它的时候,就能比其他人成长得更快;但它光在那里本身是没有用的。
我们现在是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加速器,它能放大努力的作用,但很多人却以为有天赋的人不努力就能得到好的结果,那就错得离谱了。
天赋是潜力,而不是能力。
1.4努力也是天赋一直以来,努力一直被认为和天赋是对立的。
我们常说因为某人天赋不足,因此只能靠努力来补足。
其实这种说法,考究起来的话,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因为懂得努力本身,也是一种天赋,且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天赋——意愿天赋。
所谓的意愿天赋,指的是有意愿成长,有意愿为发挥天赋而努力。“知道自己要努力”这件事,背后是由性格、动机、价值观等共同决定的,也是有天赋的因素在里头的。
因此,不要瞧不起努力的人,也不要认为凭天赋吃饭的人才是真正的牛人,知道自己要努力,本身就含了天赋。
1.5相对天赋往大了说,在我们身上,都有天赋,不存在没有天赋的人。
所谓的天赋,并不是说只是最顶尖的那几个人拥有的才算,天赋是跟你自己对比,你的A方面天赋B方面天赋,那么你在A方面就是更有天赋。
所以天赋是个相对概念。如果是绝对概念的话,这世上基本就没有人有什么天赋了。
在我们身边,有人会说,小明在钢琴上有天赋,另一个人说,大明那才叫有天赋,还有人说,大明叫天赋,那莫扎特算什么?如果这样,那么天赋的概念就是个无底洞了。
每个人都需要认清自己的相对天赋在哪里。那怎么知道自己的天赋呢?有一个指标,叫敏感性。
以前小学的时候,老师有一个测试数字敏感性的方法,测出来全班我同桌的数字天赋最好,接着当年让她接受了奥数培训,最后奥数竞赛拿了个满分。
每个人都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