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苏芬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用唯物史观进行回答,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英雄史观、主观臆测。
答:
说真的,既然你不想双标的话,我举几个例子吧,第一,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二,美国空降格林纳达。都是一个意思。你怎么看待这些战争,你就知道苏芬战争是什么性质的了。大国可以说我是为预防敌对势力,比如说我们可以说防御苏修的南向包围和领土威胁,美国人可以说我是检查上面有没有古巴军队部署,包括古巴导弹危机也是,我可以因为你在古巴部署核弹跟你剑拔弩张,最后赫鲁晓夫如果不撤出,也就真打起来了。那这里的古巴和之前两个例子里面的小国又有什么本质不同吗?苏芬战争如果按照堂而皇之的解释来看,就是“芬兰有可能作为德国威胁苏联的前进跳板、前进基地”,“东方防线”也是一样的。波三国做了什么吗?所以说侵略战争这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关键是我们的立场如何。这里涉及到的既有民族、国家问题,又有階级、社会属性问题,如何把两者统一起来平衡起来,达到提问者而所说的唯物史观、反对主观臆测的程度,首先就要想明白两者分开分别是怎么回事。
第一,殖民地和“固有领土”之间的区别。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他决定了很多历史问题的属性。殖民地,顾名思义,是为某一国家本土提供盘剥资源的地带,虽然在不同社会阶段具体属性都有所不同,但是本质是一样的。
第一,殖民地当地的经济精英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达到与本土经济精英同等生产关系的获利模式(或称之为“剥削模式”);第二,殖民地的经济精英不仅在经济上无法融入主流,而且在政治上不能融入其中,这样的殖民地精英完全没有融入“国族”概念,第一第二两条全占的就是绝对殖民地,只占第一条的是实质上融入国族,但还没有得到政治法律确认的事实本土化。这一条在很多具体实例中得到验证。
中国古代对越南朝鲜的经略,本质上最初就是一场侵略,但是侵略之后如果能够实现上述两条转变,侵略后的领土变为“本土”,融入本土精英范式,就能“国族化”,而且如果这种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较原先的更先进,则这种侵略和去殖民地化是对其历史发展有利的。这就是汉地为什么能够从先秦时期的黄河长江流域向南方扩展,最终融为一体的“本土”与“国族”意涵的扩张,南方的越人融入了北方的汉人群体,这是国族的扩张,包括后来的改土归流也近乎如此。元朝之所以很快就退出中原,是因为他们固守自身的生产方式以维系自身的军事强权,但是没能控制好蒙古军阀的内斗,同时过分利用江南税负供养落后的漠北经济圈,事实上出现了利用先进生产力供养落后生产关系地域的反向殖民,因此他们守不住。
清朝之所以能够维持到几百年,如果没有外部列强入侵在中国配置代理人形成诸如“东南互保”那样的事实割据就很难消亡,就是因为他入关后抛弃了自身落后的生产关系范式,接受并利用汉地相对先进的生产关系去同化边地宜农民族,实质改土归流,进而国族化;同时没有像鲜卑北魏那样完全抛弃自身的政治关系,在蒙藏等游牧地带组织起远超任何朝代的集权模式,使当地的经济精英融入政治体制又难以发生颠覆性叛乱持久分裂,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朝的贡献是不小的。它使这些地方从前殖民地状态转化为真正的“本土”。而汉唐时期对越南和朝鲜的统治主要是通过构筑军事堡垒和汉人移民地实现的,对当地精英具有排斥性,政治和经济上都没有使之融入“国族”,也就谈不上“本土化”,所以到唐以后,这两片地区就事实上分裂出去了,或者说封建帝国的殖民地就脱离了,西域也主要是军事壁垒和商业殖民为主。
甚至今天我们已经建省的海南,在西汉刚刚兼并后的一段时间里也多次爆发叛乱,因为设置在朱崖洲上的汉朝机构掠夺珍珠等贡赋换取商业收入,导致瑶族等当地土人多次反抗,导致汉元帝不得不“罢珠崖郡”。这些地方基本上都进行了类似与改土归流的政治经济国族化,才最终成为我们今天的固有国土。古代限于交通能力和中间隔着那么多尚未完成归流的南方山地,越南的归流就更加困难,所以由于殖民地属性和任何国家中地方大员都存在的叛乱割据心态,越南在南汉时期就分裂出去了,成为越南历史上的第一个本土朝代。
同理,我们看俄国的固有疆域,其实就是原先的基辅罗斯部分加上乌拉尔山以西的大部,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抛去加里宁格勒),这些地方(基辅罗斯范围内)在留里克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封建政治经济关系,这是封建主时期的国族概念;到了沙俄尤其是罗曼诺夫时期,农奴主阶层再次整合了这种国族关系,虽然很残酷,但是历史是不讲感情的。
年以来的工业狂飙时期,原先就已经在农奴主意涵上得到整合的俄占波兰部分又得到了普遍工业化,到一战爆发前,顿涅茨盆地、莫斯科、波罗的海沿岸和波兰都成为全俄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带,从工业垄断资本这个角度上说,波兰和原基辅罗斯地带都成为了新的“统一国族”,如果你要问他为什么还想独立,无他,人的上升欲求是无穷无尽的,经济地位上升不可能满足他们,更何况还有历史上被三国瓜分的传统仇恨可以宣扬,波兰资产阶级当然希望借此独立了,这是必然性,只不过受到沙俄当时还相对强悍的实力与集权体制威慑而不敢行动。到了一战时期,俄国的政治经济秩序趋于崩溃,此时不搞分裂闹独立何时搞何时闹?
波兰趁蒙古西侵夺占基辅波兰实际上已经国族化和本土化了,但是他还是分裂了,原因在于沙俄的本土遭到一战的毁灭性打击,集权体制崩解了。但是剩下的沙俄“领土”呢?毫不客气的说,都是殖民地。芬兰和西伯利亚都是。其中还有远东的万平方公里是割占清朝的,因为这些地方既没有通过农奴主体制国族化,也没有通过工业垄断资本的发展国族化,所以只能被认定为殖民地。《布列斯特和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实际上到现在也没完全谈明白。
之前我曾经有文章说过,如果按照另一个维度,基辅罗斯与古波兰的视角看,桑多梅日以东的割占是光复故土,以西则是对波兰固有领土的侵略,这与上面所说的国族化是不冲突的,因为侵略是以历史疆界为依据的,而殖民地与本土的区别是以国族化与否为标准的,如果按照侵略标准看,桑多梅日以东的波三国与波兰疆域确实是他侵略所得的,但是他国族化了,这就是现实。布列斯特和约是对国族化的背叛,但是是对沙俄曾经侵略的历史的认可。统一起来,只能说这是为了反侵略而自我革命的损害本国利益的一纸合约。
芬兰的情况就简单得多,因为芬兰既没有国族化,也是侵略所得,也就是绝对殖民地。所以丧失掉芬兰是纯粹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沙俄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去殖民地,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苏联时期由于在全国各地组织工业化,使得苏联的国族化合法疆域的范围扩大,因此苏联对其下辖领土的合法性确认,即便对今天的俄罗斯也是功在千秋的。但是,这仍然不能改变芬兰作为前殖民地的属性,况且芬兰也没有说国内发生自主的革命,自愿加入苏联,所以在国族化意义上也没有任何进步性。苏联入侵芬兰的初衷也不是使之工业化(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除了侵略,我们还可以下一个定义,就是军事殖民主义战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攻占芬兰的目的在于翦除自己侧翼可能的德国威胁,也就是建立一个亲苏的国防政府,这样能够作为军事堡垒拱卫苏联,这和我们之前说过的汉唐在朝鲜和越南、西域的军事功能是一样的。军事殖民主义,就是苏联对芬兰侵略战争的属性。
这里扯一点番外的话题,美国侵略墨西哥万平方公里土地算什么性质?
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显然是侵略战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为什么今天可以把美国西部认定为美国业已国族化的“本土”呢?因为在二战后这里成为美国工业化的新轴心。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中叶,美国的经济发展是纽约的金融轴心带动芝加哥代表的大湖区中西部工业轴心发展的,也就是说,美国的资产阶级国族化模式在新英格兰到中西部已经完全形成了。但是南部还不行。南北战争,看似打的是南方,组织他分裂,其实还有一层意涵,就是如何处置美国从墨西哥侵略得来的远西部。奴隶主要求把这里也变成蓄奴州,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把这里变成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看似是争夺西部,实际上是争夺国家政权的主导权,因为实行谁制度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州多,谁也就在国会里具有了绝对优势,所以争西部与争夺国家政权本质上是一样的。
最后内布拉斯加法案也弥合不了双方的矛盾,北方既不想让南方分裂出去,又不想在远西部彻底让步,那怎么办?南方另立门户呗,然后才形成了我们眼中的南方分裂与北方反分裂的南北内战。在内战后南方实际上只是从奴隶主种植园制转变为了类似法国的分成制佃农与地主模式,外套北方放贷资本的双重剥削制度,购买力很低,基本上不能给北方提供市场,顶多提供点棉花和粮食。但是西部早就因为淘金热移民进去很多美国人了,他们在当地市场就不小,芝加哥的铁路资本一路西进,买地炒房、联通农场,一下子就打通了当地留守人口的市场,所以你翻年的世界地图看,好像美国根本没有啥殖民地,其实你错了,美国的殖民地在自己国内,远西部和大平原都是,再加上新英格兰、大西洋沿岸和中西部的高购买力市场,美国的商品不愁销路。
而且我们常说斯大林玩剪刀差,实际上美国在镀金时代也是如此,为了保护工业品国内市场,同时使之有出口竞争力,高进口关税和低工业成本成为这一时期美国工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为了压低成本,垄断资本对农产品价格故意压低,这样不仅能少开工资,还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利润空间;高关税则成功阻挡了英国等欧洲同行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倾销,这对技术等方面还处在起步期的美国工业资本来说当然是很大的帮助。粮食生产者为了多赚点钱,只能薄利多销,出口,但是国际上还有沙俄等其他粮食出口大户,只能进一步降价竞争,美国农民在那一段时间很惨的。但是美国的粮食生产很厉害的,几次收成就能买下一个欧洲中等国家,五次收成总价值就能买下沙皇俄国,如此大量的粮食都被剪刀差,这个资本积累的量是非同小可的。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清朝有高关税英国就打,美国这么明目张胆的组织英国商品准入本国市场,英国为什么不打他?这是美国的幸运了,南北内战时英国本来想武装干涉的,甚至都承认南方政府了,但是拿破仑三世这个搅屎棍在墨西哥摸鱼,想要夺取墨西哥作为自己的殖民地,毕竟当时法国是世界第二强国,英国再想灭掉北方联邦,也得更注意法国,所以就没动手;等到美国垄断资本得到飞速发展后,德国等欧陆帝国主义新兴列强又起来了,这威胁着自己的本土,而且万一英国打美国的时候再来次“世界人民大团结”,把法德俄等列强全联合起来揍英国,英国还是吃不消的,甚至英帝国的其他殖民地也会想入非非玩独立,所以英国还是没打美国。打清朝的时候英法美都想在清朝捞一笔,而且清朝脸很臭,谁也不稀得结盟,所以落个孤家寡人状态,只能等着围殴罢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法不仅结成联军,还载着美俄公使一起去北京侵略、签不平等条约。
美国在远西部的殖民直到二战后加州湾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崛起,而芝加哥成为锈带衰落而告终。从此美国的经济格局发生第二次转变,纽约的金融轴心-西海岸的高新制造业(如计算机、半导体等)成为新的动力轴,因此美国以工业垄断资本为内涵的国族化在远西部也实现了,这样,远西部也脱离了殖民地,融为唯物史观意义上的美国“本土”,虽然这片土地是从墨西哥侵略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