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跳板rdquo和方言

北京好治疗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8.html

近日,在年10月1日“笔会”版读到汤朔梅《此岸,彼岸》,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拨拨农民如迁徙的角马,往返其间……还有晃悠的翘板上,搬运工沉重的号子”……这篇描写上海浦东浦西两岸变化的散文,文中写到的“翘板”,明显应是“跳板”。

它是长条状木板,因用户需求不同,其规格也有多种。长度有二三公尺的,也有四五公尺的,宽度从二三十公分到三四十公分。跳板主要用于车、船停靠后供工人装卸货物时走动或人员上下用。“跳板”的使用地域极广,《现代汉语词典》、由语言学家李荣主编的《上海方言词典》(年)和《苏州方言词典》(年) 里都收有“跳板”词条。说它是方言词语不为过———《上海方言词典》的释义是“搭在车、船等的边沿便于人上下的长板”(第页),比 《苏州方言词典》的释义完整,《苏州方言词典》中跳板用途只说到用于船,而未涉及到车。事实上,这个词语上海一直在使用并流传至今,文献记载也较多,《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一书收录很多民歌,其中写到“跳板”的例句随处可见,如“林氏女踏过船头踏跳板……踏过跳板踏水桥,头上珠花朵朵摇”(《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林氏女望郎》 第页) ……

说“跳板”是方言,是因为它还和一个特色方言动词紧密相连。以船为例,它停靠岸边后,怎样放置跳板? 换句话说,应该用一个什么动词? 在普通话中,一定会用“放”或“放好”,方言中放置跳板却有个特色动词“布”。先看两个例句:“恰好岸旁有条马鞍水桥,又大又平,果然上岸狠 (原文如此) 便,不必再布跳板。”(《海上繁华梦》 初集第2回第12页)“二人走到北岸头,艄公端正好跳板并扶手。艄公是小小扶手来搭好,双拼跳板布船头。”(《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刘二姐》 第页)“布”用于放置跳板的例句,绝不仅此两例,就是上引的两部书中就不止各一例。这也说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动词流行于上海市区和郊区,还有苏南地区,是农耕社会一个非常普通的常用动词。跳板用好后拿掉也有特色动词“抽”:“五姑娘揩揩眼泪要动身,舢板解开一根绳,抽脱跳板点一篙,赛过阴曹地府走一遭。”(《记录稿》,《吴歌遗产集粹》第页) 那么长而重的一块条板,又是悬空搁着的,拿掉它唯“抽”字最准确。我们从小就听父母及其他大人这样讲的,自己在遇到这种语言环境时,至今也一直用“布”“抽”而不用其他。

“布”还可以用于放置梯子。当有东西要放到屋面上时,放上去和拿下来都得用到扶梯,大人们会说,“布”乘(梯子的方言量词) 扶梯,或说拿扶梯“布布”好。放置梯子用“布”字,也可找到文献例句,如“苗兵布满云梯飞楼,爬上城来。”(《水浒后传》第34回) 仗打得激烈,对方兵力又多,苗兵只有“布”很多梯子才能爬上城墙的。上海松江人韩邦庆写的 《海上花列传》中也有例句:“见有几个打杂的和当值管家簇拥在一棵大槐树下,布着一张梯子,要拆毁树上鸦窠。”(第61回) 这表明现在用的这个特色动词是传承下来的。仔细想想,如不用“布”,还真找不到合适的动词呢,改用放、安、搁?都不如“布”的词义确切。

可能是记录者本人发音,或听他人发音产生的“音差”,我也看到有将“布”写成“播”的,还不止一例,如“下船姐夫跳板播,下舱姐夫手来扶”(《松江县歌谣分卷》内部印刷本第页)。也是松江人的记录,却与韩邦庆不同。实际上,这两个词语,方言发音是有些微差别的,似乎用“布”字更为合理、合适。“音差”而影响行文准确,这种情况在采风记录中出现最多。现如今,这种情况变得多起来了,在前天夜里电视字幕上,我就看到将写法毫无争议的“轧闹猛”写成了“噶闹忙”,三个字中两个不对。

.10.3

  

本文刊于年11月6日《文汇报·笔会》。

………………………………………………

年,笔会创刊70周年。

衷心感谢您这些日子以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