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爆发,美国出兵干涉,企图把朝鲜当做将来侵略中国的跳板。与此同时,朝鲜方面向我国求援,一场轰轰烈烈的 就应运而生了。当时二战刚结束不久,新中国也刚成立1年,美国则已成为了世界第1强国,中美之间的综合实力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还不算,美还操纵着联合国,并特地拉齐了15国组成了所谓的联合国军一起赶赴朝鲜战场。就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我 终战胜了敌人,创下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年10月—年7月,整场抗美援朝战役前后耗了3年之久,当时的战事非常激烈。看过电影《上甘岭》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美军仗着武器装备先进而十分不可一世,尤其他们还会派出飞机去轰炸我军阵地。上甘岭发生的故事就十分可歌可泣。不过在大家的惯性思维里似乎有这么个错觉,那就是美军凭着武器先进而在大多情况下正面进攻 。可按史料所记,当时的美军经常会偷偷做一件事,还弄得 十分头疼。
美军喜欢伏击
那么这件事是什么呢?其实说起来也比较常见,就是美军喜欢经常打伏击,众所周知,伏击战是我军常用的战术,而被美军学习后,导致我军损失惨重。
在人们的常规思维里,打伏击这样的战斗方式似乎是弱者爱使用的手段。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对伏击不会觉得陌生,因为三国 聪明人诸葛亮就十分喜欢玩伏击。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所在的蜀汉一方似乎最弱,而孔明为了增加胜利几率才只好使用了埋伏计策。抗美援朝时,美军军事力量世界 了,他们不可能是弱者,但美军也爱玩埋伏计,这其中有何原因呢?
据军事资料显示,美军虽强大但也是地球上存在的军队,并非来自外星的他们也有着追求胜利的思想。没有哪个规定实力强的一方就不能打埋伏战。要知道,朝鲜多山地,所以阵地战就成了当时的主流打法,而夜战又是阵地战的一种,同时伏击又属于夜战的常规操作。故美军也喜欢玩伏击。不过有人会埋伏,别人也会想办法来进行反埋伏,因此双方经常重复着埋伏与反埋伏的博弈方式。
据专家介绍,中美双方在战略思路上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距,西方现代军事理论十分看重先发制人,而咱《孙子兵法》里就透露出了先发、后发相结合的战略理念。这埋伏战与反伏击也有很多的讲究,总结的话可归纳为1个套路:抢先手。在围棋的对弈里,先手往往很重要,而在现代军事的伏击战中,先手同样关键。比较有意思的是,玩埋伏似乎有着如同围棋打劫一样的套路,因为往往会出现伏中伏与反埋伏遇伏击的不同情况,到时候拼的就是双方的智谋了。
就在抗美援朝战役里, 想截胡敌人的埋伏信息十分困难,而美、韩2军又非常喜欢敢伏击。朝鲜多山,一旦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并事先埋伏好了的话, 想逆袭就非常不易了。那么真的就没办法破解吗?其实有套路可破敌的,那就是在对方之前设伏,也就是直接用包围圈去套包围圈的方法。打个比方,敌人在某地设埋伏了,你也可在敌人的埋伏圈外再设埋伏,然后直接把对手给吃下。当时有3次战例就显得很有代表性。
两水洞战役
年10月,抗美援朝战役正式打响,而两水洞之战就是当时的一大 的伏击战例。战争初期,美军主帅 十分狂妄,他们以极快的速度一路北进。10月21号,彭德怀就整场战役的局势进行了全盘分析。他敏锐地看出了敌人冒进缺乏配合的缺点,敌人的孤立就有利于我军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来打败他们。在这种情况下, 第40军师决定先把战斗力较弱的南韩军为突破口,然后就去两水洞附近伏击敌人。
两水洞公路地势险要,西临九龙江,东侧有山林,而其中的道路十分窄。换句话说,这两水洞公路就是天然的埋伏险地,哪个抢到了先手就能占很大的优势,尤其非常适合打伏击。就这样,我军团、团借着险峻的山势与繁盛的树林隐蔽了起来,并撒好了一片埋伏网,就等敌军入瓮了。10月25号,南韩3营与炮兵中队来到了两水洞公路,非常完美地掉进了我军的包围圈。
这次前来的南韩军还算小有规模,冲在最前面的几辆卡车士兵全副武装,这些人看起来还趾高气扬,丝毫不知道自己落入了我军的埋伏之中。跟在这些士兵身后的是10几辆中型卡车,上面装载着榴弹炮这样的武器装备,而在这些武器卡车后面的是20多辆大卡,上面装的有辎重与兵士。看到这样的敌人落入了我军的埋伏之中,所有的 都显得激动不已,毕竟能拿下这样的敌人可谓收获不小了。
就在敌人完全掉进了埋伏圈后,我军直接上演了痛打落水狗的好戏。当时 们把手榴弹、迫击炮等武器全投了进去,各种武器组成的密集火力击向了敌人。南韩军毫无防备,前面的几辆卡车上的士兵瞬间就快被我军给灭光了。后面卡车上的士兵见情况不对只好被迫跳车,不过面对突如其来的险境,南韩军则显得有些惊慌失措。原来他们虽都配备有先进的美式武装,但却全是没啥战斗经验的新兵,所以这些人一看阵势不对就吓得乱了套。
随后的两水洞公路就比较热闹了,南韩军大部分人都吓得逃跑了,只有少数人妄图抵抗下。逃跑的士兵就非常狼狈了,他们纷纷脱去了披在身上的大衣,丢掉了武器装备,只为逃跑的速度能快一些。其他少数敌军则想跑到高地占据制高点来与我军周旋。然而悲催的是,那些敌人貌似未经训练,他们奔跑速度不快,还没到达山顶就被我军顺利抢在前头登顶了。就这样,我军占着有利地形直接用子弹、手榴弹招呼敌人,并瞬间取得了大胜。
与此同时,两水洞公路上已杀声一片,团、团全部出动,并给了敌人迎头痛击。由于敌人的士兵与车辆全在我军的伏击范围里,所以很快敌人就被我军打得晕头转向。经过1个小时的战斗,南韩军全被歼灭,死伤人数,38辆汽车、12门火炮与各种枪支全被我军缴获。可以看出来,我军的这次伏击战打得非常成功,尤其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十分关键。
两水洞公路大捷是我军取得的一次漂亮的伏击战。 事先在两水洞附近做好了埋伏,并以逸待劳,只等敌军入瓮, 也成功灭了敌人。这次战例也充分说明了个道理:埋伏抢先手很重要,同时若能让对方没察觉,那么伏击战就很容易成功了。我军占据了两水洞有利地形,并隐蔽得很好,还提前拿到了先手。反观南韩军则一点儿也没觉察到自己掉进了我军的埋伏圈,同时也还发现我 的踪迹,所以他们一点防范没有。
中埋伏的一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加上又没发现对手的具体位置,所以他们很难做到反伏击。就在两水洞战役里,南韩军掉进了伏击圈就只有挨打的份儿了,而咱们可以逸待劳,并轻松消灭了敌人。其实若遭到了伏击的一方能事先找出对手的位置,那么也就有反伏击的机会,接下来的案例就说明了这点
驿谷川战例
年5月,我 师打得韩军第1师团节节败退,后来对手退到了驿谷川。本来韩军应忙着跑路才对,可他们却怕我军追上来攻击,因此韩军直接跑到有利地方搞起了伏击。虽然敌人的计划看起来很给力,但我军却也有应对之法。 就在追击之时也考虑到了对手会设埋伏的可能,于是团命2连连长带着2个班去活捉敌人,到时候通过抓到了俘虏的信息来告诉对方:你们的埋伏计划我已知道了。
6月11号,天气十分阴沉,并下着小雨,2连连长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带着7、8这2班前去执行活捉俘虏的任务。连长经验丰富,调配得当。他把7班设为捕俘组,8班作为支援,最前锋又派了搜索组, 方还有后卫,同时也有机枪火力组随队。当 过了驿谷川时,连长让搜索组搜索前进。就这样, 只用了1个小时就在60米高地上看到了埋伏的韩军,后来搜索组的战士就马上回去报告情况。与此同时,韩军也看到了 ,甚至还觉得搜索组的战士是害怕逃跑了,于是敌人竟主动射击了起来。
眼看战斗就要一触即发,而2连连长却陷入了沉思,他先命令所有战士隐蔽好,并自己亲自出去侦查情况。经过一番查看,连长觉得韩兵的主动开枪行为过于草率,可说还暴露了他们的位置,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而韩军的心里肯定也比较紧张。连长考虑到阳地洞北的高地处于孤立无援之中,那么 就可赶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打跑韩军的埋伏兵,甚至还能活捉敌人的逃兵。连长打定主意后就果断排兵布阵了。
连长马上派出8班从后迂回,让7班3组直接跑到正面打击敌人,自己带着7班2个组从左侧进攻,并故意装作意外暴露而来迷惑敌人。客观来说,跑去高地埋伏的人有优势也有劣势:若自己的具体位置没被人发现,那么他们就可趁着对方无防备而打得对方措手不及;但自己的位置暴露后就悲剧了,因为对方可做出相应的布署。韩军士兵看到了 的举动后还真的认为对方是来围攻他们的,于是韩军士兵全跑了。就在这时候,7班战士马上就追了上去,并活捉了1名敌人。
再后来,2连小队也成功地绕到了敌人身后,也生擒了1位韩军士兵。这次战例也诠释了伏击与反伏击的胜负就在一瞬间。韩军士兵率先抢占了高地,并事先埋伏了起来,可谓抢到了先手。相反 没有高地的优势,也处于被动地位,但我军却可把先手逆转过来。连长派出的搜索战士发现了敌人的踪迹,随后我军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布署,因此打出了1场漂亮的反抢先手的反伏击战。
老秃山战例
年5月,中美双方经常在老秃山反复进行着埋伏与反伏击战。抗美援朝时,老秃山是那会儿的1个重要地方,但却并不属于中、美的控制之中。换句话说,这老秃山就成了中美双方的军事缓冲,对双方来说十分重要。当时双方常常会在那里打下埋伏,用来活捉对方的俘虏,然后通过俘虏来了解对手的战略意图。在这种情况下,一场场伏击与反埋伏的精彩战役也就反复上演了。
就在5月12号,我军派出了团3连9班前去老秃山埋伏。不过这次敌人也有跑到那里设伏的计划,双方还不约而同地撞到了一起。就在排长带着9班战士前进时,他们刚到山腰就看到美军竟已在登主峰了。当时登山的是美军团的1支小分队,这些美军人数虽不太多也不少。在这种情况下,英勇的 当然不希望被敌人截胡,所以排长马上带着全体战士从另一侧迂回,然后突然攻向敌人,并成功活捉1美士兵。
打了胜仗自然是件高兴的事情,9班全体战士就兴高采烈地压着1名俘虏回到了团里,并向团长报告了喜讯。可团长却敏锐地觉察到情况不对,他表示:敌人并没逃走,而是在隐蔽处躲了起来,而且还会挑时间来搞偷袭。团长经过分析,他感觉到美军应该会趁着月色在深夜来袭击 。经过一番思考,团长马上做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8、9这2班战士再去老秃山,4班预备,同时还投入了4门迫击炮以防万一。
这一次,排长带着9班又一次到达老秃山,同时还亲自带着8班在那里搜索。搜索也是个技术活儿,并不是一味胡来,需要讲究策略。排长每次搜索时都会悄悄占据有利地形,随后再进行观察,在确定无误后才接着前进搜索。就在排长的细心搜索下,全军一直没暴露自己的位置,同时也十分安全地前进着。经过2小时的忙碌,8班再次察觉到主峰有美军的动静,随后 很快投入到了战斗之中。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8班攻上了主峰,敌人逃跑,9班则与逃跑的美军进行了战斗。
与此同时,预备的4班与迫击炮全投入到了战役里,我军取得了胜利,直接杀死7名敌兵,活捉对方11人,可谓全歼埋伏的美军。在打败了敌人后,团长做出来了敌人还会回来设伏的正确推测。不得不佩服团长的智慧,这样的推测对取得胜利十分重要。可假设下,若我军没跑去反伏击,那么美军就会妥妥地占着有利地形和拥有先手,然后他们就可趁机打我军措手不及,从而打击我军。
不过团长敏锐地察觉到了对方的意图,并做出了正确的相应对策。美军虽占有先手,但 却主动出去,打了场漂亮的反伏击战,成功化解了对方的先手优势,同时也利用反伏击破了对手的埋伏圈。这里有个最重要的地方不能忽略,那就是想反杀对手必须要先发现敌人才行。这次战例就是 的证明。如果我军的搜索组没先于敌人发现对方,那么咱们就会陷入敌人的伏击圈里,到时候就会出现另一个结局了。
以上这3次战例似乎都有1个共同点:得先手者可获胜利。两水洞战役,我军事先严阵以待,直接通过设伏就打败了敌人。因为我军掌握先手,南韩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这次战役没啥波澜。驿谷川、老秃山这2次战役,敌人事先埋伏好了,我军属于后手状态,但 却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直接反客为主,并以反伏击的方式破了对方的伏击套路。说白了,我军就是重抢先手而赢了敌人。
后记
抗美援朝战役,美等15国联军的武器装备非常先进,粮食补给十分充足,甚至还有冰淇淋、咖啡等高营养品存在,而我军武器落后又条件艰苦,可 却打败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下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与此同时, 还维护了世界的和平,巩固了新中国的地位,捍卫了咱们的尊严,提高了国际威望,打击了欧美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华夏儿女,增加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