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吉林省一个监狱发起的戴罪立功活动中,一个叫王佐华的罪犯却道出了一个惊天秘密。王佐华称,杨靖宇并非自杀,而是在最后被自己的一个日伪同伙张奚若开枪杀害。消息一出震惊了相关部门,于是吉林省相关部门开始按照王佐华提供的线索进行深入的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杨靖宇在东北抗日的那些英雄事迹更加清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而杨靖宇被迫害的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
抗日英雄杨靖宇一、临危受命,进入东北沦陷区
杨靖宇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父母给他取名马尚德。杨靖宇这个名字是他在年进入东北时改的,因为“靖宇”二字在满语中有“驱除外敌”之意。所以杨靖宇以此明志。
杨靖宇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母亲也识不得几个字,但是,这位普普通通的母亲却是个深明大义之人,她常常将古代英雄们的故事讲给年幼的杨靖宇,特别是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所以在杨靖宇的心中,一颗爱国的种子早已经在心底生根,而他也将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杨靖宇的母亲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虽然她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她知道读书才能明理,才能够有所作为,所以,在并不富裕的生活条件下,母亲依然省吃俭用的供杨靖宇读书。读书时期的杨靖宇平时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学校后院的一座点将台,他常常在内心中想象着当年的岳飞将军是如何站在点将台上指挥宋军与强悍的金兵对抗,他励志定要成为一个岳飞一样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年5月,杨靖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光荣而伟大的革命道路。年,东北九一八事变爆发,面对两万多人的日军,坐拥三十万大军的张学良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将东北三省拱手让出,日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东三省。为了将东三省作为日本侵华的强大稳固的跳板,日军在东北地区开始大量扶植汉奸队伍,并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日伪军。对东北地区的百姓进行管制。
在此之前,日本就已经开始在东本占领区域内教授日语,对东北地区的百姓进行奴化教育。日军的种种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部分东北地区的百姓在奴化教育下变得麻木,没有了家国的概念。而日伪军更是成为了日军统治下的一条听话的猎犬,对抗日人士和力量进行疯狂的打压和围剿。
就在此种背景之下,年,杨靖宇接到了党中央的委托,命他潜入东北,组建一支强有力的东北抗日联军,并将东北地区分散的抗日武装联合起来共同抗日。此任务何其艰难,但杨靖宇还是毅然接下了这个任务。他告别了家中的妻儿奔赴吉林,加入到了东北地区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满游击队,此时的游击队刚刚在日伪的围剿当中伤亡惨重,战士们也士气低落,杨靖宇看见此种情况,知道只有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才能够最有效的鼓舞战士们的士气。于是组织队伍对郭家店的一支地主武装下了手,并取得了胜利,一时间,战士们的士气又回来了。
二、带领抗日联军重击日伪,成为伪满洲国第一心腹大患
在杨靖宇的带领下,游击队打了很多的漂亮仗,这让当地的一些不甘心被日军欺压的百姓们纷纷加入了队伍,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分散的抗日力量。很快游击队的队伍从最初的余人扩展到了千余人。为了进一步壮大革命队伍,杨靖宇开始进入山林,去寻找分散的武装队伍,
而这些隐藏在山林中的武装力量,大多都是一些不堪忍受日军和军阀的剥削压迫不得已揭竿而起的百姓,他们没有太多的革命意识,更是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知之甚少,所以杨靖宇在联合这些力量的过程中收到了很大的阻碍。甚至常常因为被误解而被打骂、捆绑。可杨靖宇并没有生气和沮丧,反而高兴,因为他知道虽然目前这些武装力量还是一盘散沙,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仇敌,那就是日本鬼子。所以这就是合作抗日的重要基础。
在杨靖宇的努力之下,杨靖宇带领游击队和这些抗日武装共同配合多次给鬼子和汉奸队伍们重击,光年的春季,杨靖宇就带领队伍们对日伪军展开了11次进攻,消灭对方余人。而那些抗日武装也心悦诚服地加入到了杨靖宇的队伍中,听从指挥。所以,到年时,杨靖宇带领的游击队已经发展到了0余人。这一年,游击队改名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担任军长和政委双职。同时,他也将共产党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地革命作风彻底地贯彻在队伍当中。
年,中国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了陕甘宁地区。年12月,在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在会议中,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纠正了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同时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
毛泽东认为,华北地区在地缘上,介于西北和东北中间,很快将成为日军的主要目标,所以这里将成为下一阶段主要的抗日战场。所以西北地区的革命武装要与东北地区相互接应配合作战,由主力红军直接对日作战,东北军队则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量拖住日军以及日伪军的侵华进度。
为了响应中共中央的战略计划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年夏,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西征。杨靖宇通过收集到的情报和瓦窑堡会议传达下来的精神,对接下来的抗日斗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东北是日本侵华的后方基地,同时也是内地对日作战的前沿,所以东北抗日联军肩负着迟滞日军对中国内地进略和支援华北抗日斗争的双重任务。西征是最后的选择,与红军主力东征相互支援并将两个战场连为一体,将大大打击侵华日军,组织日军继续向中国内陆入侵。可以看出,杨靖宇对国内战争形势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超高的战略思维。
年5月,杨靖宇命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师出发西征。在西征的途中,一边与日伪队伍交战,一边清除军中潜伏着的奸细和叛徒。7月初,西征军暴露,遭到了日伪军的围追堵截。7月中旬,第一师来到了本溪与辽阳交界处的摩天岭,与驻扎在这里的日军守备的一个中队展开了战斗,击毙日军守备队队长,歼灭敌军余人。一师参谋长李敏焕壮烈牺牲。
7月下旬,西征队伍返回。在总结经验教训后,杨靖宇将第二次西征的时间定在了11月,并决定由第三师进行,但是,在西征的途中,因为这一年气温高,辽河水并未封冻,只好返回。虽然两次西征未能够达成与红军主力会师的目的,但依然对日军造成了有力的打击。
三、遭遇叛变,杨靖宇率军东进躲入长白山大森林,后壮烈牺牲
前两次西征的失利,没有完成战略目标,队伍也元气大伤。年,日军大举入侵,共产党多次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蒋介石还在抗日与缴共之间摇摆不定。他知道国家已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却又担心共产党的队伍发展壮大。面对蒋介石的消极抵抗,那个曾经将东三省拱手让人的张学良终于坐不住了,于是,在7月7日这一天,联合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兵变,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终于对外宣布与共产党联合抗日。消息传到东北,杨靖宇觉得这是一个好时机,于是着手筹备第三次西征,将东北这个日军侵华的大本营捅出个窟窿。
程斌但是,令杨靖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亲信,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程斌竟然叛变。这让杨靖宇和东北抗日联军瞬间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境地。这也直接导致了杨靖宇的死亡。程斌,到底是何许人也?
程斌,是土生土长的吉林人,年少时读过一些书,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年,怀揣着一腔报国热情的程斌加入到了反日救国会,开始参加抗日斗争。因为在斗争中表现英勇而且很有作战智慧,程斌被当成了组织上重点培养的对象。
年,21岁的程斌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程斌很有作战能力,再加上年轻有为,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信任。杨靖宇来到东北后,由于当时对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民风、文化并不熟悉。程斌这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就被安排在了杨靖宇的身边。
在接触中,杨靖宇对这个充满革命热情,和深厚民族情感的小伙子产生了好感。于是杨靖宇开始将程斌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他行军打仗的技术。程斌本就聪明再加上一些勤奋,所以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而且程斌在为人处世上也有一定的手段。随着程斌得到杨靖宇的重用,身边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后,在杨靖宇的力荐下,程斌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一师的师长。第一师的战士们,大多是杨靖宇的老部下,可见杨靖宇对程斌的器重。所以,在武器装备上,第一师也要比其他几个师要强上不少。
起初,程斌对杨靖宇十分的敬重,心思细腻的程斌把杨靖宇的生活习惯,甚至作战习惯和作战特点都掌握得十分清楚。他常常对战士们说,只要听枪声我就能知道哪一个是杨靖宇打的。如此了解杨靖宇,如果并肩作战那将是一种巨大的优势,可一旦叛变对于杨靖宇来说就几乎是灭顶之灾。
年杨靖宇派一师西征,在敌我巨大的实力悬殊之下,程斌依然在摩天岭打了一场漂亮仗,这让程斌在军中的威信大大的提升,程斌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认为自己的军事才能并不比杨靖宇差。而在西征过程中,由于日伪军们大量的负面宣传,让当地的百姓对东北抗日联军都有着很大的敌意,在艰难时刻,程斌带着战士们向老乡们要一碗水都被赶了出来。这让程斌心寒不已。他的内心中认为,为这些麻木不仁的百姓出生入死,不值得!
在程斌思想动摇之际,日伪的奸细潜入到了军中,并对程斌进行了糖衣炮弹的袭击。程斌就这样顺势投入到了日伪军的队伍之中。程斌的叛变对杨靖宇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程斌不论是对杨靖宇本人还是东北抗联都太过于熟悉。为了减少损失,杨靖宇赶紧下命令让部队东进躲进长白山森林之中,想要利用长白山上有利的地形暂避。
但是,程斌这个彻彻底底的叛徒,一旦叛变之后就变成了一只疯狗一般,对杨靖宇进行疯狂的打击。他首先对杨靖宇建立的70多个密营下手,按照程斌提供的情报线索,日伪军将杨靖宇用来存放后勤补给和武器装备的密营全部摧毁。这釜底抽薪的操作,从根本上切断了杨靖宇和东北抗联队伍的生命补给线。很快,冬季来临,而这一年的冬天对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战士们来说太过寒冷了,没有棉衣、没有食物,又大雪封山,众多的战士们倒下了。
敌人的侦察机每天都在长白山森林的上空循环侦察,杨靖宇只能带着队伍挑选小径与敌人周旋。虽然如此,杨靖宇和战士们依旧没有退缩。杨靖宇对战士们说“即使我们牺牲了,也会有更多的人继续革命。中国人民终将会取得胜利。”
为了抓住杨靖宇,日军悬赏两万元买杨靖宇的人头。提供与杨靖宇行踪有关线索的,也有重赏。在敌人一次一次的进攻围剿之下,杨靖宇和大部队打散了,身边只剩下了两名警卫员。由于断粮多日,杨靖宇让两个人下山寻找吃的,却没想遇到了日伪军,在战斗中,二人不幸牺牲。日伪军在警卫员的身上搜到了杨靖宇的印鉴,他们知道这是杨靖宇的亲信,那么杨靖宇就在附近。于是,日伪军马上派重兵封锁附近的道路,同时大举上山搜捕。孤身一人的杨靖宇,没有粮食和吃的,就拔下树皮、找一些草根来填饱肚子。寒冷的天气和连月来的奔逃,让杨靖宇的棉鞋破烂得不成样子,双脚和身上长满了冻疮。
年的2月22日,孤身一人的杨靖宇总算遇到了两个当地百姓,杨靖宇拿出钱来想要让老乡帮忙弄一些粮食,却没想到被二人拒绝。其中一个叫赵延喜的老乡告诉杨靖宇日本人不杀投降的人,劝他还是投降吧。杨靖宇听后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赵延喜和另一个村民下山后,却主动将杨靖宇的藏身之地告诉了日军。2月23日,日军带着日伪军组成了一支讨伐队,在岸谷隆一郎的带领下从山坡的南侧摸了上来,此时饥寒交迫的杨靖宇已经虚弱至极,几乎要晕了过去。
可是他依然感觉到了敌军的靠近,一刹间,杨靖宇犹如一只狮子一样迅速跳起向山顶撤退。一边撤一边向敌军开枪还击,一梭子下来,六个日本兵倒下了。岸谷隆一郎本来想活捉杨靖宇劝他投降,要知道以杨靖宇在东北的影响力,一旦投降将是对中国抗日力量重大的打击。没多久,原本多人的日伪队伍,就只剩下了50多人。看着不断倒下的士兵,岸谷隆一郎下令“干掉他算了”。
此话一出,急于立功的汉奸张昔若端着机枪毫不犹豫地向杨靖宇开了一枪,子弹穿过了杨靖宇的心脏,杨靖宇伟岸的身躯顺着树干慢慢坐倒下来,眼睛看着这片他用生命捍卫的热土至死没有合上,在他的身上还有着三只手枪和发子弹。
四、汉奸们的下场
开枪的张昔若因为此举立了功得到了奖赏,还时常将这件事拿出来炫耀。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日军方面并没有对外宣布杨靖宇的死因,后来流传出来得就是杨靖宇自杀成仁得版本。
与张昔若得小人得志嘴脸不同的是,岸谷隆一郎对杨靖宇充满了敬意。他不明白在这样的条件下,杨靖宇到底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于是,日军残忍得将杨靖宇得胃抛开,从里面取出得是还没被消化得树皮、草根和棉花。看到这样的情景岸谷隆一郎一整天没有说话,一夜过后日军再见到他时,他苍老了许多。年日军战败,岸谷隆一郎用毒药结束了全家的生命,最后自己剖腹自杀。在他留下的遗书中,他这样写道“中国有杨靖宇这样的英雄,是永远不会被打败的。”
日本战败后,出卖杨靖宇的程斌在山西枪毙了几个日军战俘后混进了华北野战军团。但是,这世上善恶到头终有报,年程斌在街头遇见了一个相识的同样叛变的抗联的干部,结果二人双双举报了对方,双双被捕,第二年被枪毙。王佐华也因为曾经是日伪汉奸被关进了吉林的监狱。
直到年,王佐华所在的监狱开展戴罪立功行动,为了能够立功早日出狱,王佐华这才将藏在心中多年的关于杨靖宇被害的真相说了出来,同时也供出了那个开枪的刽子手张昔若!而且在肃反期间,张昔若怕东窗事发,还来找过王佐华,叫他不要将这件事说出去,并且承诺会照顾王佐华的母亲。但是,多年后,王佐华得知张昔若并没有兑现照顾老母亲的诺言。王佐华这才揭发了张昔若。
对于王佐华的供词,吉林的公安人员们高度重视,为了弄清楚真相,他们在两年时间内走访调查,最终,终于找到了线索。在日伪军留下的档案《阵中日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年2月23日,杨靖宇被击毙于濛江县城西南方六公里的高地”。看来王佐华提供的线索是准取得。杨靖宇确实是被敌军杀害。于是,工作人员开始寻找昔日的刽子手张昔若。
几经周折之后,公安人员终于在柳河县三源浦镇找到了张昔若。当他得知公安人员前来征集有关抗联的相关资料的时候,他阴沉着脸一口否定自己曾经参加过抗联。但是在公安人员的追问之下,他又说杀害杨靖宇那天自己当时在沈阳养伤,是一个叫白万仁的汉奸打得,自己的话语自相矛盾。公安人员又拿出照片指认,他却拒不承认照片上的人是自己,还狡辩说只是长得像。遗憾的是,虽然有王佐华、白万仁等人的指正,可是张昔若却只是在文革中蹲了两年的小号,后来又毫发无损地被放了出来!实在令人气愤!
总结:
我们憎恨那些曾经侵略过祖国的侵略者,但是我们更痛恨那些出卖国人、出卖英雄而苟且偷生的汉奸们。张昔若这样的无耻汉奸,竟然能够逃脱制裁,实在令国人遗憾。
英雄杨靖宇为国牺牲,可他的那句“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哪还有中国吗?”依然在国人的心中回荡。那是一个中国英雄的最铿锵有力的宣言,它激励着14亿中国人,不忘国耻、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