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万山
儿时识字晓知马,日行千里暗自夸。思慕一朝能驾驭,龙驹纵横走天涯。
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当兵来到内蒙古,仰望天空是一片蓝天白云、俯视大地是一望无尽的草海,成片的羊群成队的马在绿滢滢的草地上游动,如诗如画,好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策马扬鞭、驰骋草原是很多内地人的梦想。
也时时唤起我心中对骑马的欲望。我幻想着骑马,感受风,感受雨,感受马背的温度,感受马蹄卷起尘土的气息;幻想着策马奔腾带给人的那种愉悦的感受;幻想着骑马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在广阔天地里那种愜意得让人如幻如梦的感觉;幻想着马儿自由奔向那理想的远方……
工作闲暇时总想着骑马,夜里做梦也想着骑马。骑马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几乎到了朝思暮想甚至疯狂的地步。原以为来到了马的故乡内蒙古,可以饱尝骑马的乐趣,岂知连马的边也没沾着,怎不感到可惜,将来有人问起岂不成为笑柄。在心中盘算来盘算去,终于忍不住了,开始与张大爷聊骑马的事,听他讲骑马的体验。
他人很谦和,把自身的经历和看到的听到的各种骑马历险情况,都讲给我听。我细心地听着,用心地记着,认真地想着。并不时插问一些我不明白的问题。他告诉我说,初次骑马千万不要站在马后面或右侧,马怕生人,胆子较小,一受惊吓就可能容易踢人,这两个地方是最危险区域。
考虑到首次骑马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提前做好预案,就和要参加考试一样,须做好理论和心理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张大爷与队长沟通,准备在休息日试骑。那天我们来到一片空旷的地方,队长牵来一匹马和其他村民也来到这里。
我一看此马颈部披散着长长的鬃毛,头面平直偏长,耳朵短,四肢非常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达,一身棕红色的毛,很光滑,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它还长着一双铜铃大小的眼睛,炯炯有神,马腹裹着一副马鞍,一看便知是匹骁勇的烈马,估计其性格比较刚烈兼顽皮偏执。
我知道这是一场必须要赢不能输的战斗,需要沉着应对。我与队打招呼说,谁先做个上马示范?队长也不推,俄然一下跃上了马,我还没回过神来,他又翻身下了马。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娴熟的上下马动作,虽是一瞬间,但已看出了其中的奥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是我一生的优点之一。
记得上小学时去过一趟县城,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集镇,叫仙女镇。此镇不大,约有2~3万人,是商贾云集之地,有一条东西长约三华里的条石大街,街不宽,但可供十人大轿通行(即10个人抬的轿子)。街的两侧店铺林立,走到一间刻字社前,好奇心顿起,一中年男子正握笔在章模上写反字,熟练得如同写正手字一样,又见两人在桌上的模卡里刻字。
过去无论学什么手艺,都要拜师学艺三年,不吃三年萝卜干饭,不能出师独自谋生。神在一瞥亦能成事,回去后我自制刻刀、章卡,竟然给同学及村民刻私章了,而且刻得像模像样。小时候母亲经常讲“聪明人看门道,傻子看热闹”,我算是个小有聪明人吧!
说时迟那时快,乘大伙没注意,我已心领神会地从队长手中接过缰绳,左手执缰执鞭,左脚踏镫,右腿弹跳迅速上马,动作利落,一眨眼已坐上了马鞍。通常马会在生人新手面前耍大牌、赖皮、倔、不听命令。神速的我并没有让马感觉出来是新手。
还没有来得及春风得意,聪明的马已经觉察出骑手是个嫩苗子,立刻不安分起来,嘶鸣狂叫又蹦又跳,一会四蹄腾空,一会儿前蹄上举直立,一会儿后蹄腾空,像杂技团马术表演一样地惊心动魄。上下狂颠企图将骑手从马背颠下来,这是马给新骑手的第一个礼物。
我心中明白上马只是成功的第一步,不掉下马才是成功的开始。我紧紧拉住缰绳,夹紧双腿,紧抱鞍桥(马鞍前高出部分),不行,又牢牢抓住马鬃,不敢有丝毫懈怠麻痺,保持身体与马同步上下前后颠簸。马疯狂了一阵子,已黔驴技穷,鼻孔直冒气。
上马后为什么马就知道我不会骑,耍威发飙?原来会骑马的人坐上马鞍,腿是抱着马腹的,但又不能夹太紧,两腿踩实,不能乱抖,身直身稳,拉紧拉齐缰绳。我虽然上了马,但破绽显现,马已觉察到我动作不到位,所以一上马就给我来个下马威。
我觉得时机成熟,稍稍放松缰绳,“驾!驾!”两声,在场的人还没反应过来,那匹马突然如同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速度快得晃眼。四只蹄子像不沾地似的,越奔越快,一溜烟已跑得看不见原地的人们,马奔驰得更加得意与骄傲起来。
狂奔的时候,四蹄腾空,人坐在马背上一起一伏的,感觉就像腾云驾雾一样,风在耳边呼呼地吹着。马突然奔跑,始料未及,这时我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和惊恐,身体弹起落下的力点正好与马背升腾降落相反。
骑在马背上就像走在长跳板上产生共振一样。人的体重、重心、拉着缰绳的力量、胯下、腿部、脚后跟,不能与马有节奏地配合链接。时时都有从马背上掉下来的可能,如此下去怎么得了?
非被拽下马不可,情急之下嘴里不停地喊着“吁!吁!”,希望马能尽快地停下来,或慢一点,马像什么也没听到一样,继续狂奔。旁边没有同行者,无人指点,真的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此时,脑海出现了骑兵驰骋战场的场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试着改变身体的姿势,釆用半蹲半站在马镫上,两腿往外撇,两只脚用力地紧紧蹬住马镫子,身子稍往前倾,身体放松,顺着马的节奏一起一伏,那种共振的感觉没有了。立即出现了转机,基本达了与马重重合,在精神上与马意默契相合。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
马喜欢戏弄新手的雕虫小技又被攻破,一场风险化解。此时的我也沾沾自喜,犹若岳飞骑着白龙马,正似出水蛟龙驰疆场。有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觉。正如一首诗所形容的那样“星驰电掣驭风扬,志在凌云啸莽苍。最是纵横飞踏处,几分俊逸几疏狂。”有种过瘾后的感觉真是爽级了。
我的高兴只是短暂的,马一点也不消停,不断挑战着我这新骑手的能耐。马越沟过坎越陡坡,完全不循常规路,哪里路险哪里走。悬崖边不知勒马,陡坎上不会拉缰,又奈何不得,坐在马背上胆战心惊,欲哭无泪,真是求援不得,求解乏术。俗话说“常在水边走哪有不湿鞋”,马失前蹄马是不能自知的,险象环生只有坐在马背上的人清楚。
马儿不知前路险,安全全靠驭马人。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奔马前蹄腾空落下,正好踩在一块卵石上,马蹄铁掌在卵石上立不稳向前滑下,一个惯性使我身体向前倾斜,屁股已离马鞍,双脚还扣住马镫,没被甩下马!这正是人们常说“马失前蹄”之初兆。马失前蹄非马过,责任全属驭马人。
我立刻意识到骑马行路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让马任性瞎来。一则故事给了我启迪。西域国王向大唐进贡一匹烈马、宫廷里的驯马师都被摔倒在地,跌得鼻青眼肿。唐太宗开玩地对武则天说道。“你能行吗,”武则天答道。“我需要三样东西,一根钢鞭,一把铁锤、一支匕首。
马活着就是要给人骑的,它不让我骑上去,就用鞭子抽,抽不服,就用铁锤敲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把它宰了”。传说故事未必是真的,但说明了“马善被人骑,人善被马欺”,也听母亲说过“马服强人骑”。
想到张大爷秘授锦囊妙计,何不试试。我用力猛地把缰绳一拉,马嚼子(含在马嘴里的铁件)告诉马,我的力量更强大,你服不服?“勒马回缰”是锦囊第一妙计,证明很灵。我不让它任性,打算调转马头往回走,马头虽掉转回来,竟就地打圈,与顽皮孩童一般,玩得还没尽兴似的,没有一点返程的意思。
我使出“挥鞭策马”第二锦囊妙计,举鞭狠狠地在马屁股上抽了一鞭,正打在它的疼处,马已晓得了厉害,立刻变得听话了许多,顺从我的指挥,没有了调皮捣蛋作对的气势,脾气好像温和了些许。春日的阳光洒满大地,春风和煦吹拂着我的脸庞,伴随着“哒哒哒”的马蹄声顺利地回到原地。
张大爷、队长及村民脸上露出微笑,我也开心地笑了。立即向着马和在场的群众敬了军礼!此时,马似乎发现,在它背的骑手原来是一位“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戍守边疆,建设国防的解放军战士。此时的马仰起头,甩着尾巴长嘶一声,表示了对我的歉意,也表示欢迎再次来乘骑!
事后仍然有些后怕,初学骑马不仅是一场冒险,也是一场人生旅途的考验,而且是斗智斗勇的游戏。骑马唤起了我内心深处潜藏的自信,增强我对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愉悦身心,能够以此获得极强的成就感,也为完成下面的工作带来了方便。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年7月15日
编辑:方迎欣毛秘《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