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朝鲜民俗节延边的民族风

朝鲜族,在一年里有许多的定规活动,“五谷祭”就是其中一个。朝鲜族农历正月十五日吃由米、麦、谷、豆、黍五谷混合煮成的五谷饭,祈望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

参加表演的朝鲜妇女

朝鲜族传统的节日有春节、正月十五、清明、寒食、端午、中秋、冬至、除夕等,最为重要的当属春节。为了丰富人民的生活,在政府的直接参与下,一些节日策划成为综合性的民俗节日。

朝鲜族传统的节日有春节、正月十五、清明、寒食、端午、中秋、冬至、除夕等,最为重要的当属春节。为了丰富人民的生活,在政府的直接参与下,一些节日策划成为综合性的民俗节日。

春节时,正月初一天亮之后,延边朝鲜族人民先向祖先祭祀,而后儿童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向老人和长辈磕头跪拜,祝他们健康长寿。正月十五不论男女老幼食“五谷饭”、喝“开耳酒”。喝“开耳酒”寓意新的一年能够听到更多喜讯。清明和除夕上坟,割草培土修整坟墓,向故人敬酒跪拜以表示哀悼。在朝鲜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民俗体育活动开展最活跃的节日,节日期间将举办象棋、围棋、摔跤、秋千、拔河、跳板等--系列比赛。在悠久而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妙趣横生的民俗游艺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它反映了各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品德和机智灵敏的才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风貌、健康的趣味和乐观的情绪。一般而言民俗游艺是老少皆宜的,其中,有些活动简便易行,如踢毽子、骑木马、掷榈、象棋等,大多数活动,则在室外大场地活动,如秋千、跳板、摔跤、棒球、石战、火炬战、斗牛等。

端午节上荡秋千

在吉林地区的朝鲜族中流行的游艺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荡秋千。这项活动受到朝鲜族妇女的喜爱,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解放前,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年轻妇女唯有端午节才准出门。这些获得自由的女子就三五成群地涌到游戏场地,尽情地玩到天黑。也就是在这一天,当婚的小伙子们,偷偷地挨近秋千场地,暗中择偶。农历五月,风和日丽。姑娘们色彩斑斓的衣裙随着秋千的摆荡,在树林中飘扬,恰如明鲜族妇女们在诉说着希望,像小鸟那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流传至今的这一习俗,不仅是娱乐游戏,而且还演变成为一种体育比赛的项目。荡秋千可以分为双人荡和单人荡两种,如果比赛的话就是单人荡。比赛,一是比高度。在秋千脚架底部拴上刻有尺码的绳子,用来衡量荡起来的高度;二是比撞铃的次数。在秋千架前方-定的高处,拴上几个小铃,游荡时用脚去碰响,以撞响的次数多者为赢。解放后,这个活动还经常在五一节、国庆节时进行。嘎拉哈。从外形上看“嘎拉哈”呈六面体,其四大面不同,叫法也不同,各地都有特定的名称。吉林叶赫称其为“珍儿”、“肚儿’“轮儿”、“坑儿”。有传说,当年努尔哈赤带兵作战空隙,与官兵玩“嘎拉哈”,对获胜者奖赏,消除了元宵节士兵思乡之情,人旗官兵军心大快,士气大振。

朝鲜群众在进行跳板比赛

关于“嘎拉哈”的玩法有很多种,“嘎拉哈”本身可卧可仰、可侧可立,多枚以上形成不同的组合,产生花样翻新的玩法。其玩法有“抓子”、“撂四样”、“击嘎拉哈”、“撂珍儿”等。跳板。这一项活动往往在正月十五进行,这也是一项十分受欢迎而又比较普及的游戏之一。这个活动,很适合冬季室外活动。跳板活动,不需要大场地,只要把约五米长三十厘米宽的长板,横放在杠木上就可以了。跳板时,两人对站在长板的两头,交替跳跃,一起一落。比赛时,主要比高度和空中的动作。空中的动作,花样较多,有跳上去空翻一一圈的动作,有将双脚并拢向前甩动的动作,有将两脚往两边或前后分开的动作,还有将腰往后仰的动作等,千姿百态,酷似跳空中芭蕾舞,引人人胜。摔跤。这是一项男性青壮年都喜欢玩的活动。这项活动没有时间、场地和工具的限制,在闲暇时,即便是在田间地头,也可以摆上阵势,较量力气和技巧。朝鲜族还会举行摔跤比赛,赛前把一米长的布条打上结,夹在两腿中间。赛时,双方跪在地上,用右手搂住对方的腰,用左手抓住对方的腿绳(挎在胳膊上亦可),裁判的号令下达之后,站起来就开始比试了。用力气或技巧,将对方摔倒者为胜。摔跤冠军奖给头大黄牛。获奖者便骑上大黄牛,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骑回家去。

朝鲜族同胞们在参加正月十五掷柶游戏大

掷柶。这项活动在正月里比较盛行,男女老少皆可玩,中老年人尤其爱玩。玩时分为两伙,人数不限,但双方人数要相等。这项活动就是将半圆短木块(用两根圆木直径3厘米,长15厘米劈半而成)掷向空中,根据落地后的摆相在棋盘上走棋。比赛的双方轮流丢掷木块,谁先将四个棋子全部送出者为胜。这项活动参与的人较多,气氛热烈。游艺活动作为一项民俗娱乐活动,一般都选择在节日进行,多是伴有音乐舞蹈,玩起来群情激奋,热闹异常,通常都是从参与人数少的活动开始,发展到大家一起参加的活动而告终。

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