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中国民族品牌为什么出不了头?这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问题。就拿日化用品来说,大部分市场都被国外品牌给占领,而民族品牌要么缩在角落里苦苦支撑,要么逐渐被吞并淘汰。举个例子,曾经风靡全国的大宝,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用,到头来还被美国强生给收购了。舒肤佳、汰渍、海飞丝、金龙鱼和高露洁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用的,还全都是国外品牌。一个市场如果占大头的全是国外品牌,你们觉得是件很危险的事吗?国产品牌刚冒头就会被外资给盯上,想方设法的把市场和利润控制在他们手中。当然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认为日化用品又不是高科技产品,落后点没事,毕竟市场竞争本就是优胜劣汰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啊,牙膏在近些年那是越卖越贵了,曾经几块钱一支,现在动辄二三十、四五十的比比皆是。从曾经的高露洁、佳节是你来我往打广告站,到现在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牙膏品牌,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牙口成了商家的必争之地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门槛低、利润高,功能型牙膏的毛利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回顾九十年代,高露洁和佳洁士联手垄断了大部分国内牙膏市场,中华牙膏、黑人两面针等品牌迎难而上,但处境都不太好。就拿中华牙膏来说吧,明明写着中华二字,最早在一九九四年将使用权卖给欧洲的一家公司,沦为欧洲人的赚钱工具。
但好在中草药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民间也有着使用中草药治疗牙龈出血的情况。云南白药牙膏也借势进入,在对手们解决防蛀、美白问题的时候,云南白药将牙膏定位与功能性口腔护理。这一策略最直观的反应就是云南白药牙膏可以卖得更贵。对一般人而言,十块钱是牙膏的价格的分水岭,但云南白药轻易将牙膏卖到二十块钱以上,这也使得牙膏成了云南白药这家药企的支柱性收入,毕竟高达百分之九十的毛利,谁不心动呢?
总结国产除了品质要过硬之外,更应当让利消费者。像这种高额利润的点心是忘了本的表现,更有甚者,将民族品牌仅仅当作一个跳板而已。海底捞上市成功之后,创始人张勇夫妇都已经移民新加坡,还有接盘乐视的孙宏斌、步步高的创始人段永平、分众传媒的江南春等等,哪一个不是在国内发了财之后就悄无声息的移民海外的?最后小编不得不说一句,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国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