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保忠
因为机械的缺乏与技术的落后,当时许多的重活全凭人的体力来完成。
肩扛水泥,人工制作预制板,运送预制板,这些在今天很少见到的劳作场面,在当时是非常普通的。
这些繁重的劳动,不仅需要个人的全力以赴,还需要集体的同心协力。
这样的劳作,许多时候不亚于一场艰苦的战斗,它让大家凝聚成一个战斗的团队,让每一个投身其中的人久久难忘。
四十一、烈日之下:“炒沙子”
进厂时,正值酷暑,正是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的时候。
联大队长(一大队队长)、高政委(一大队政委)说:“所有的学员,都必须接受3个月以上的艰苦的劳动锻炼!”
一大队领导和总厂标兵合影(丛建提供)当学生时,学校老师要求我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到农村去,用艰苦的劳动锻炼自己,到了企业也一样。
三连的工作环境在荒野之上,烈日之下,高温之中,但是凉水管够。
每人发一顶草帽,用于遮阳,可真到干起活来,谁都不戴草帽,嫌碍事。
我们要穿工作服,不许光膀子,也有穿背心的。
三连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一、二排主要制作预制板,就是制作盖楼房用的楼板,也干一些临时安排或突发的工作;三排主要是捆扎钢筋,养护预制板。
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早7点至中午12点,下午3点至下午6点。
早晨7点钟,当连长的出工哨子吹响时,工地上的学员们早已经开始干活了。
硕大的预制板制作场上,聚集着全连人员。
他们每天要跟沙子、水泥、石子、铁锹、钢筋、搅拌机、振动机打交道。
按比例放好沙子、水泥、石子,再用小推车推着这些混合物倒入运转中的搅拌机,待搅拌机运转一会儿,转动手轮,搅拌好的混凝土就会吐出来,用小推车推着混凝土,倒在铺好钢筋的木模里。
再上震动机,震实压平后,拔出钢管,去除木模,一块楼板制作完成。
再晾上几天,晾晒的几天里还要定时浇水保养,然后就可以抬走码好,等待卡车运走了。
有时候遇上停电或搅拌机坏了的时候,这时就只能靠人力和混凝土。
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些操作的程序:按比例将一层沙子、一层水泥、一层石子铺成长条形,不加水,上六个人,两人一组,排成三排和,大家称这种方法为“炒沙子”。
每组炒一遍,共炒三遍,就能达到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然后加一定量的水,再和。
炒沙子非常累,炒一遍下来大家都会大口地喘着粗气。
四十二、荒野之上:抬预制板
码放预制板是个力气活,也是需要多人相互配合的活。
一块预制板重约五百斤,抬一块预制板,走平地时要八个人抬。
八人抬杠,要的是步调一致。
杠上肩以后,领头的喊一声:“起!”
八个人同时挺直了腰,抬起预制板,而后,领头的再喊一声:“走!”
八个人同时迈步,步点一定不能错,步点如果错了,就很有可能相互绊着,绊着的后果很危险。
预制板码高了,就得搭跳板,通过跳板把预制板抬上去。
上跳板时,八个人太挤,走不开,改为四个人抬。
八人抬时全班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抬杠,四人抬时,只能挑出四个身强力壮,有力气的抬杠子,剩下的人都得协助四位主力队员,有人给他们当支点,有人扶着他们,一步一颤,小心翼翼地走上跳板,艰难地将预制板一层一层地码放整齐,以待运输。
施工现场除了搅拌机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机械设备,没有吊车、没有叉车、没有电瓶运输车,只有年轻好胜的学员们。
因为我在班里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班长和班里同事们都照顾我,不让我抬预制板。
经过几次申请,班里的同事们同意让我试试。
抬了两天预制板,我的肩膀磨破了,下工后,肩膀上的肉和背心已经粘在一起,疼得钻心。
就这样,经过大家两天的努力工作,预制场上所有预制板都抬走码好。
四十三、酷暑之中:卸车皮
我们三连第二重要任务是卸车皮,卸得最多的是水泥。
水泥是用火车运过来的,停在陆水(地名)的铁路线上。
这条铁路是为建设陆水大坝修的专用线,工程指挥部借用。
装载着大量工程所需物资的车皮,就停在这条铁路专用线上,所载物资从这里卸货。
工程指挥部也雇用一些当地农民负责卸车。
装载水泥的车皮一次少则能来两节,多则能来五节。
每节车厢的装载量是50吨,也有装载40吨的。铁路线离水泥仓库大约有50米的距离。
卸车时,一排二排都参加。人多热闹,年轻气盛,干活利索。
来了两节车厢时,一排、二排各卸一节车厢。
铁路见证了昔日的繁荣(韩苏华提供)连长站在车厢门口督战,指导员则在水泥仓库督战。
车厢门打开后,上去两人,负责将整袋水泥抬起来,放在扛水泥的肩膀上。
其他人排好队,站在铁轨、道渣下面的路基上准备扛水泥。
路基离车厢地板的高度约为一点四米。车厢内的人脚下踩着两或三层袋装水泥,他们站的位置就比较高,很难轻轻地把水泥放在扛水泥者的肩膀上。
扛水泥的人一个紧跟着一个,一个刚离开车厢门口,另一个马上就站了上来。
这样就要求车上搬水泥的人速度要快。速度快、位置高,他们无法轻拿轻放,干脆抬起一袋水泥半扔半放在扛水泥者的肩膀上。
按照顺序,一班排在前面,我们三班排在最后。
在我前面的队伍中有人扛了两袋水泥走了,真棒!
又有人要求扛三袋水泥,他如愿了,太棒了!
在一片玩笑声中,一位人高马大的站了出来,自称能扛四袋水泥。
尽管连长提出了异议,起哄者们还是真的在他肩膀上放了四袋水泥。
他咬紧了牙关,但脚步还是很稳。有两个同事一边一个保护着他,随他一同走向仓库,伴他一起实现了愿望!
我们三连有两个人扛过四袋水泥,没有受伤。
有六七个人扛过三袋水泥,有四个人连续多趟都是扛两袋水泥。
四十四、弱冠之力:第一次扛水泥
排在队伍中的我,静静地等待着肩膀和水泥的第一接触。
一袋水泥重50公斤,我的体重45.9公斤。
事先,我也在心里做着准备:双手叉腰,来增加支撑力,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等待水泥放在肩膀上。
扛着水泥的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车厢门口,终于轮到我了。
我刚站在位子上,还没来得及叉腰吸气,“噗”的一声,一袋水泥重重地砸在了我的肩膀上,“啪”的一声,我和水泥同时倒在铁轨旁的石子上,水泥躺在我身上,它没受伤。
排在我身后的班长、同事们一起跑过来,一边搬开我身上的水泥,一边问我有没有事。
连长也跑了过来,大声地问我伤着没有,而后大声地斥责着车上搬水泥的兄弟们,车上的兄弟们一脸歉意。
班长和同事们把我拉了起来,连长问:“摔哪了?痛不痛?”我说:“没事!”
连长说:“你先下去休息休息!”,我回答:“不用!”
我再次站在扛水泥的位置上,车上的兄弟们温柔多了,打过招呼之后,把水泥放在了我的肩膀上。
我终于迈出了扛水泥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并不平坦。
装水泥的仓库里已经堆放了大量的水泥,码放的高度已达到两米,我们只能通过走跳板继续往上码。
跳板是一块约30厘米宽,长长的木板。走跳板是有技巧的。
首先,走在跳板上必然得走直线,能够跟扛着水泥走跳板的人比走直线的,大概只有T台上的模特了。
其二,走跳板不同于走硬地,跳板是悬空的,走上去它就会上下忽悠。上了跳板脚步一定要踩在点上,踩不到点上你就迈不开步子。
如果再遇上经常走跳板、有经验、又喜欢开玩笑的队友,那窘况可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初次上跳板的人,走在上下颤动的跳板上,想要踩在点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多次的摸索实践。
这一切,不仅要用力气,还要动脑筋。
未完待续,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