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关于武器的犀利都是所有国家和将领的一致追求,在士气相同,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武器资源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战役的胜败。这并不是“唯武器论”之说,而是明明白白的事实。
自古以来,中国的北方边境都是是非之地,少数民族在那里集聚并迅速的形成规模,最终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进而对中原进行压制和威胁,甚至有些时候还能饮马黄河和长江,直接灭掉中原政权。其中 的一个原因就是其拥有中原政权梦寐以求的战马,这在冷兵器时代几乎是 的存在。
清政府因为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而输掉了鸦片战争,进而被打开了国门,开启了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耻辱历史。但是痛则思变,以李鸿章等人为首的洋务派寻求着改变,他们到西方各国去购买犀利的战舰和威力巨大的武器,想以此来强大大清帝国的强大武力。
但是,令李鸿章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从德国引进的克虏伯大炮虽然没有最终保住大清的江山,但也没有埋没威名,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它仍然在发挥着打击敌人的作用。
李鸿章和洋务运动
李鸿章是跟着曾国藩,从太平天国成长起来的一个实权派人物,是晚清政府的四大名臣之一,与曾国藩、左宗棠以及张之洞齐名。这些人在几乎都是汉人文臣,在考取功名后却以先弃文从武,从军功起家,逐步走向了满清政府的高位,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些国之重臣逐渐意识到了变革的重要性,开始穷则思变,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由于西方列强是依靠着船坚炮利打开的我国大门,他们的军舰在漫长的海岸线上随便一停靠,就能利用大炮的威力轰开任何一个关口,进而烧杀抢掠。这样血淋淋一般的现实,给了这些国家重臣们一个错觉,以为只要买来这些先进的武器就能富国强兵。
于是,在满清的统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了一批图谋变法的先进人士,他们试图去购买外国的军舰和大炮枪械,用现代化的武器去武装自己。即使不能和西方列强抗衡,至少也能够在亚洲范围内保的一方安宁,至少能够不受沙俄和日本的威胁。这便是洋务派的形成背景。
洋务派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但依然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试图在不改变国家政局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武器的先进就能提高国防力量,增强国防水平。洋务派是以恭亲王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为主。
事实证明,只要是改变就能有所不同,受到慈禧太后的制衡以及满清贵族等保守派的限制,洋务派虽然最终并没有保住满清王朝的江山,但依然在清朝末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后来中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鸿章的淮军凭借着洋枪洋炮,打败了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军;左宗棠收复伊犁,在新疆作战时,正是凭借着购买的先进的后膛式步枪,配有膛线的后膛炮以及原始版的“加林特机枪”,才最终在和阿古柏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赢得了胜利,并保住了新疆等地。
为了这次胜利,左宗棠甚至砸进去了足足六千万两银子,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花销。但是,在历史的角度看来,这笔花销十分值得,否则,现在的新疆状况如何还真得难说。
李鸿章也是一个十分务实的人,他虽然自嘲为大清的“裱糊匠”,但平心而论,他至少还是兢兢业业地在为富国强兵奔走着。为此,他特意派出了考察团,去列国购买犀利的武器,以强大自己的武装力量。德国的克虏伯大炮就是此次考察后,令他十分满意并添置的神兵利器。
购买克虏伯大炮
为了买到合适的武器,满清政府满世界地去找西方列国买枪买炮。可是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特别的顺利,因为英国和法国等都不是特别友善,他们还经常地欺辱中国,鸦片战争就是和他们有关,他们的枪口一直对准着晚清时期的中国,自然不希望中国购买了武器后变得强大。
当时的欧洲世界里,德国是崛起的比较晚的国家,甚至当时都是四分五裂的状态,而英国和法国由于工业革命的原因,走在了前列,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殖民主义国家,在全世界开辟着殖民地。中国的香港,隔壁的越南等地都分别被他们占领着。
“东亮不亮西方亮。”英法不欢迎,中国就将目光投向了德国,没想到二者一拍即合,德国人对于远道而来的清政府代表团给予了特别的欢迎,他们并没有欧洲人固有的那种傲慢和偏见,而是开诚布公的做生意,并且将他们 的武器都摆出来给中国人展示。
其中,克虏伯大炮的威力吸引了李鸿章的注意,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在写给朝廷的奏疏汇总,甚至颇为得意地宣称,此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四磅大炮即使用来打击北洋水师的“致远号”战舰,也好不在话下。而且这种炮十分轻便,也十分坚固,可以用马直接拖曳,十分灵活。
至于大口径的克虏伯大炮就更加的威力无穷,这种巨炮的的口径有毫米,炮管长达11米,而且重达44吨,有效射程可以达到米。在三千米的范围内,可以轻松地击穿65.8毫米的钢板,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威力。
李鸿章得到报告后喜不自禁,当即就批准了采购计划,并且一口气买了门各种口径不一的克虏伯大炮。 批的门大炮运到中国后,李鸿章近水楼台先得月,全部笑纳,装备了他的淮军,组建了中国历史上 支真正的炮兵部队。
令他没想到的是,这种炮在几十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巨炮神威打日舰
近代中国多灾多难,西方列强们都想来瓜分一口中国的血肉,而日本人则更加的极端,他们妄图将中国变成日本的领土,将中国人变成他们的被统治民族。一直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
进入20世纪后,日本人加速了对中国的侵略计划,并且以朝鲜为跳板,先是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进而攻占了全中国, ,在年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在抵御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李鸿章在19世纪购买的克虏伯大炮也发挥了神威,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战果。
年,日军进攻厦门,面对日本人的挑衅,湖里山炮台上的克虏伯大炮一声怒吼,穿透了日军的巡洋舰“若竹”号,给了日军狠狠的一击,一炮就打穿了敌舰,大显神威。
李鸿章购买的巨炮能够在40多年后还能发挥威力,足见德国人在武器制造上的高水平和对于工艺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一点也同样值得国人学习。
总结
李鸿章为了保住大清的江山,一味地想要依靠武器的犀利,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在封建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即使拥有再先进的武器,最终也只能走向失败的终点。
无论任何时候,武器固然重要,但是操纵武器的人也同样重要。君不见在抗日战争和 中,我英勇的八路军和 战士,凭借着小米加步枪一样能够狠狠地痛击敌人,给敌人以深刻的教训。
满清政府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即使拥有了犀利的武器,还是不可避免地崩溃灭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