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沈虹光(左)和张德溢(中)等行走队员在汉水入江口之汉口源点碑前
沈虹光
在武汉生活了一辈子,却没有去过大名鼎鼎的龙王庙,实在说不过去。可是龙王庙在哪儿?大多数武汉人知道吗?打我知道龙王庙,这个龙王庙就是有名无实有庙无址的,让我们上哪儿去看?
老庙是年修马路时拆掉的。很可惜。不拆行不行?若问江边港口上运货的人,要马路还是要龙王庙?恐怕蛮纠结。日军飞机的轰炸把马路也炸掉了,成了一片废墟。解放后重整河山,再建就是大小码头和轰隆隆进出的货仓了。
地名却抹不掉,两江交汇的武汉向水祈福,怎么能没有龙王庙?伴随着江水的还有轮船的汽笛和江汉关的钟声,日复一日,不紧不慢,从武昌到汉口,从汉口到武昌。枯水季节水低岸高,拾级而上,骑自行车的要扛着车往上爬,叫做“起坡”;涨水季节水漫上来,搭到岸上的跳板是平的,汉口地势更低,挡水的麻袋码得只留一个小口子容乘客侧行而过,满到边沿的江水被轮船一晃就要荡到街上。关心水情的人们就去龙王庙观看,回来说“龙王庙都淹了”,情势就严峻了;回来说“龙王庙水退了”,汛情就缓解了。涨涨落落牵动着这个城市的心,没去过也知道龙王庙是这座城市水情的标志。
没去过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长江。长江是老大,雪山走来浩荡万里,地位不可撼动;汉江朝宗,只能是老二,龙王庙傍着汉江,跟着受累。称呼也可以看出差别,在武汉人嘴里,长江是江,汉江是“水”,叫做“汉水”。“江”是开口音,嘴一张,好响亮;“水”就收拢了撮起来,舌尖也委屈,靠近上齿背,声音只能从狭缝里挤出来,怎么也响亮不了。
长江的桥也大,叫做大桥;汉水桥没有“大”字儿,桥就是桥,干巴巴的。年年渡江节彩旗猎猎横渡的也是长江,若说“横渡汉江”还不把人笑死,大风大浪在武汉人眼里只是“玩水”,小菜一碟,汉水都不够“玩儿”的,还要“横渡”?一步就跨过去了。
俗人从众,我对汉江也不免低看,听说出发前要在汉口龙王庙举行一个仪式,就有点奇怪,不就是个汉水吗?整这么大动静干吗?
“仪式”还让我想到了“作秀”,想到要摆出姿势让人拍照就有点不好意思。只是答应了不好推辞,怎么办呢?
有个唱湘剧的演员朋友,在《琵琶记》中扮演赵五娘。一个流传几百年的经典名剧,各个剧种都唱的,她唱的有什么好呢?这么说吧,看了她的赵五娘,一时间我会把其他赵五娘都忘了,只剩她这一个,说湖南话的,唱湘剧的,好像赵五娘就是湖南人了。香港演出时剧院年轻人撺掇她换手机,取